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

摘要:对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必要性及建设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与应用策略。在线开放课程更为便捷的服务输出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有效性,释放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

1在线开放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亦被称为慕课,是“互联网+”背景下现代教育发展的典型产物,且相较于之前的在线课程,更加注重师生和教学内容的全程参与,具有扩散性、规模性及门槛性等特点。基于互联网的扩散性,突出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同时,在线开放课程还能在不同层级、区域、学校之间产生影响,继而形成规模效益,但可能亦会因此造成信息失真、传递慢速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设置门槛,以提高优质服务输出。

2高职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必要性

如何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又能满足个体差异,这是当下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成为了其日后改革工作的重心所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应时而生,是“互联网+教育”的必由之路。在线开放课程塑造了更为便捷、开放的交互空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输出与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还促进了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享流转,突破了传统时空限制,促进了教育公平。另外,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也可视作一种对教师的锤炼行为,确保其与时展同步,使之工作价值最大化释放。正是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多重价值体现,决定了其在高职院校落地的必要性。

3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

3.1教师观念滞后

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是高职院校系列创新改革工作的核心支撑和智力保障,但部分教师的思维观念滞后,认为课堂内采取电脑教学、无线通信即是“互联网+教育”,仍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无法进行有效的智力输出。同时,还有部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不高,相关操作能力薄弱,加之院校方面的培训工作组织缺失,导致其与时展脱节。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全面释放是日后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2经费保障不足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本身对硬件设备、网络条件等有着较高要求,随着其功能负载的多样,如视频、测试、论坛、在线作业等,64使之专业特性更甚。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除了前期开发中的视频拍摄、编辑制作等项目,还需配备稳定的后台服务器,而后期加强维护需要较大的经费支出。近年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虽有所扩张,但可调配资源却越发捉襟见肘,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不足会影响在线开发课程建设实效。即使部分分管教学领导已认识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然性,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致相关工作难以大踏步推进,限制了其多重优势功能价值释放。

3.3考核模式单一

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考核标准不一,高职院校之间的壁垒客观存在,加大了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成效的考核难度。基于虚拟的互联网空间环境,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监管难度加大,导致考核结果认可度较低。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考核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等项目,始终强调以学生体验为中心,以更好地对其输出服务。科学的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评价还需强调从不同维度视角切入,过于单一的运行模式会导致其导引功能不足。

4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策略

4.1汇聚多方支持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强调信息技术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双向支持。作为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化实施工程,涉及较大量的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等,单靠高职院校“一己作战”很难实现,而且周期长、效果差。对此,以教育发展为基本连接点,应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校际合作,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互共享,促进其配置最优化。在产学研一体化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深度不断延展,基于双方之间的紧密人才供需关系打造了共赢局面。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校企合作中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优势来获取丰富的案例素材支持,并有机融入到在线开放课程体系中。另外,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需要足够的技术装备支持,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为解决其本身运营资本困境,可主动寻求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整合现有的可调配资源,逐步改善基础设备配套环境,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装备水平。

4.2扎实师资保障

以“互联网+”为承托,教师要始终坚持人本主义关怀渗透,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其一般认知规律,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学习内容,针对性提出个性化成长方案,最大限度释放学生发展潜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在线开放课程的本质加深认识,了解互联网应用的核心要点,从而更精准地把握工作思路及方向。基于此,教师还需善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来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组织创新,要具备一定的课件制作和电脑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师资战略地位意识,分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挑战,开展专题培训及教研活动,及时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丰富他们的学识构成,提升其信息化素养,共享有效工作经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智力保障。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亦需与时展同步,深入在线开放课程研究,结合教学实际,输出更为优质的引导服务。

4.3完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之前,要组织相关责任教师进行广泛调研工作,明确其中重点事项,始终遵循发展学生的本质,汇总各类学科的知识重难点分布情况,并积极听取学生、企业、专家等意见建议,进而确定教学资源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重塑课程评价体系,采取学分制,充分利用网络的痕迹功能,有机地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审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动态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浏览内容、上课频率等,了解他们知识和技能上的短板,有的放矢地调整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及节奏。另外,高职院校还需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师竞争机制,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管理,关注教师在其中的动态表现,及时发现其中不足,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教育。除上述这些,还要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推动课堂革命,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践行模式,加强教师主导职能发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5结语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对提升教学质量作用显著,应当得到足够重视,汇聚多方力量支持,实现应用优化。

参考文献:

[1]石羽茜.关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资源的应用与思考———以陕财职院《纳税实务》课程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15):199.

[2]周波,王元清,何含杰,等.生物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0,(09):257,265.

[3]王娜.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点及优势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04):236.

[4]徐山.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标准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7):26-27.74

作者:陈乃鸿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