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中小企业是繁荣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融资功能有待增强,依托金融科技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和产品整合也有待提速,并需要构建相应的风控机制。供应链金融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商业银行应发挥资金主渠道作用,通过深度介入产业链,大力应用金融科技,整合资源,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引领创新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科技
一、供应链金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供应链交易为基础,通过向链条注入信用和资金来达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2]供应链金融是实现银行和企业共赢的生态系统,对中小企业更具有包容性。从企业层面而言,供应链金融淡化了银行以往关注的企业规模和财务报表等传统项目,通过依托核心企业强化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降低了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准入门槛,作为新型融资工具提升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对于银行而言,利用融资和风险缓释的措施和技术,通过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降低了向中小企业放款的风险,业务渠道下沉能获得更大的定价溢价空间,有利于使小微金融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3]供应链金融具有普惠金融的融资功能,基于供应链事件驱动而非企业身份驱动,突破了中小企业信誉度不高的限制。在我国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具有深厚的行业根基和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利于资金“脱虚入实”,增强产业体系支撑,释放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4]党的报告提出,要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国务院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平台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的《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提出“鼓励流通企业采用投资基金、动产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步推广供应链金融”。在现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益于市场和技术力量的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得到开发,成为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新途径,也是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二、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从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具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影响了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一)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融资功能有待增强
目前在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格局中,核心企业都在快速布局自身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但商业银行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专业的调研数据表明,现实的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占比还不到5%①,专业性金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相对于供应链中的大量存货和应收账款资源的闲置,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和市场份额明显不足。供应链金融建立在真实的商品贸易基础上,从采购环节开始,购销合同、订单、仓储信息等都可以作为业务开展的凭证,但在现实场景中,产业链核心企业一般不愿意对商业银行开放相关财务和物流等信息,一些开放的复杂信息,例如因物品价格变化带来的货值波动等,也对业务审批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商业银行获取从核心企业到上下游众多中小企业信息数据的成本。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和产品整合有待提速
从供应链金融体系来看,多数商业银行都在“各自为战”,缺乏行业性的协同和联动,业务覆盖供应链金融上的一个节点或者一环,多集中在单一的行业或者产品领域,综合化、深度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不足。从产业供应链的视角来看,其整合性也不强。虽然供应链金融发展较快,但企业总体的供应链管理意识并未相应跟上,链条上各企业主要关切的是自身经济利益,供应链之间协同关系并不紧密。尤其是核心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协同管理,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也缺乏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这些都限制了对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相对于供应链金融中的应收类和存货类资金业务,预付款资金业务发展相对缓慢。当前,供应链金融还处在行业摸索和资源整合阶段,行业性的大数据及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缺乏依据企业支付、税务、能耗、社保等方面数据加工而成的信用产品,多数情况下参与方各自维护各自的信息,不愿意将数据分享给其他机构,形成数据孤岛,无法有效满足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的可视化和动态监测的实时性要求。
(三)依托金融科技的线上化运营效率有待提高
当前,包含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内的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多的还是处于理论推演及初步尝试过程中,离市场期待还有一定距离。如果无法从大数据上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闭环,那么,所谓的供应链金融跟银行的的传统授信、流贷、抵押贷等没有区别,不仅效率不高,也容易产生风险。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频次快、额度小、业务量大,银行业务部门新研发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往往需要多个系统的复杂操作,依托于商业银行现有运营系统,还不能有效地满足管理供应链整体风险和跟踪交易过程的需求,不能实现线上化的高效风险审批。商业银行应当能有效判别差异性的行业发展情况,以及相应的产业链环节,如果不能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大数据智能分析,业务准入和审批仍然高度依赖人工判断,会大大降低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并产生高成本投入。
(四)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机制有待优化
在实际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中,中小微企业端的诸多数据尚未打通,综合评定一家企业经营状况的相关数据零散分布,存在着风险控制的征信信息缺失和不健全、数据挖掘能力弱、缺乏定量化的模型评估能力等问题。[5]特别是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背景下,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具有关键角色,如果核心企业爆发信用风险,往往会引爆关联中小企业风险,涉及面广,对于商业银行有较强的冲击,也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现实性要求。[6]供应链金融通过核心企业进行信用增级,强调对基础资产的控制力和风险变现能力,关注真实贸易中核心企业的购买和销售能力,其风险管理的核心也在于对物流和资金流的实际控制。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整合管理是供应链金融业务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一旦供应链条企业经营恶化,将造成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脱节,触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连锁反应。在以核心企业为主的同时,供应链金融本质上还是信用贷款,在额度或担保方式上仍然有局限,需要防范通过提供虚假的业务单据和货物凭证来取得融资借款。
三、完善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推进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展供应链金融顺应了商业银行转型方向,在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等领域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
(一)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供应链金融具有典型的金融行业属性,需要专业化的运营和管理,商业银行借助于自身的资金优势和专业管理优势,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能使金融资源更好地嵌入产业供应链条,增进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基础。构建基于全产业链运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需要借助核心企业深入上下游关联中小企业,合理地与外包服务提供方合作,实现更紧密的“横到边、竖到底”的产业链生态系统,更深入地融合到产业供应链,实现产业垂直整合,推进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要通过行业分析、角色定位、需求发现、方案制定和行业推广,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批量获客和客户拓展,加大对实体经济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商业银行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如果能从产融供需的共同价值出发,以资源整合和服务集成为主导,将实现对产业链条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释放实体产业的金融需求空间。一方面通过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等切入到供应链交易过程,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和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问题;[7]另一方面,通过与供应链企业的重复博弈与合作,增强商业信用,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不再单独考虑中小企业本身,而是基于整个产业链。
(二)大力应用金融科技,推动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业务运营
商业银行要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有效对接产业链条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仓储物流企业等关联方,获取并整合涉及供应链条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和物资流等数据资源,实现一站式综合管理。从流程上制度上真正简化操作,将风险管理嵌入到线上融资系统中,打造线上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方共赢。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简化操作流程,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线上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整体性的系统解决方案,提升交易结算的便利性和效率。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降低运营成本,发挥规模效应,拓展原来难以覆盖的分散中小企业,依托成本优势有效管控原来线下难以控制的风险。构建线上供应链金融,管理供应链成员、贸易过程、企业融资服务、支付结算服务、企业账款、资金管理的综合业务,借助大数据有效实现供应链条的商品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挖掘和应用,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买卖双方在线协同工作,提升供应链金融整体的运作水平和效率,增强对供应链条的风险监控和识别预警。
(三)加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资源整合与行业协同
要优化供应链企业的信用数据资源管理,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系统和企业信息共享综合平台建设。在政府信用平台建设中,整合税务、海关、市场监管、社保、征信等部门所掌握的中小企业信息数据,综合反映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在信息识别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渠道获取信息,交叉验证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政府要逐渐向社会开放企业信用产品数据,建立适用于供应链金融的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和体系,以有效开展对供应链条上众多中小企业的全面综合评价,提高对供应链企业真实贸易关系的把握,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时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大数据资源支撑。[8]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上下游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更是产业当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部门、各类金融机构、信息服务商以及产业供应链参与者共同组成的一种供应链的结构形态。供应链的本质,就是基于供应链的各个主体之间的业务关系来融资,即依托于合理真实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供应链金融应当服务于某种供应链交易结构下面的适用产品组合。各种要素特别是金融科技推动的新型产业要素的结合,才是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所在。范诗洋,钟培武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分析【金融纵横】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需要加强与供应链内外部组织的协同合作,既包括与核心企业和第三方信息平台等内部合作,也包括商业银行之间以及与社会征信管理机构等外部合作,以强化供应链融资企业信息收集分析和相应的业务风险防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供应链系统的资源整合对于未来企业的竞争日益重要,特别是链条核心企业若想维持产业竞争优势,势必要梳理并优化供应链条企业资源,深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与关联中小企业的业务协同。
(四)完善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机制和运营机制
金融的本质是风险估值和信用,有效的风险管控已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能力。应当从供应链结构管理、流程管理和要素管理等入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降低操作成本。供应链金融的贸易融资,与一般融资的不同之处在于锁定了还款来源,闭环操作,全流程覆盖,从而降低了风险。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实现一站式综合管理,信息共享,简化操作流程,帮助银行高效处理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供应链金融通过对接供应链核心企业及第三方信息系统,能够获得全面及时的企业交易数据,例如商品订单、运输物流信息、仓储信息、销售数据及资金流动信息等,并据此建立全面客观的风险预警管理,提高实际风险控制效果,形成供应链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9]要拓展风控数据来源,除关注和监测主要贸易客户的相关数据之外,还要将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周边产业以及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纳入风险数据监控来源,以防止产业链客户信用状况的突然恶化。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应用现代金融科技建设和完善供应链金融的综合管理平台,将能够推动和集成关联中小企业贸易过程、企业融资服务、支付结算服务、企业账款、资金管理的综合业务管理。
(五)探索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要大力开发创新性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内部支撑体系,整合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紧盯上下游中小企业实际金融需求,完善和丰富产品体系,推动动产抵押的场景化应用。除将自身已经比较完善的基础产品实现线上化,适应于不同的产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商业银行也应基于特定产业经营模式和特定需求开展组合类金融产品服务。供应链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强度和周期也不尽相同,进而催生出不同的供应链金融行业特征,整体上向着更注重垂直细分、更专业精准的方向发展,内在地要求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10]商业银行作为综合化金融服务方,应当强化产融合作,深入实体产业链条,充分了解不同的产业行业属性和特征,提高自身的专业研究和分析能力,既注重综合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也要发展细分市场上中小企业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根据不同企业信用、资金需求期限和产品服务需求开发适应性产品。对于城商行等中小银行来说,发展供应链金融要通过侧重于向某一个或者若干细分行业提供服务,通过在线的业内深耕细作,去掌握行业的交易习惯、竞争条件、市场规律等,凝聚客户资源,巩固进入壁垒,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相对有效的征信系统和风险防范措施,帮助客户挖掘长期积累的资源能力和产业禀赋,充分考虑企业客户的行业特点和自身属性,从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和流通销售环节优化融资、信用增级、结算和风险规避等综合解决方案。构建综合化业务平台,商业银行应当待续挖掘由供应链管理的财务需求,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整个供应链链条提供涵盖结算、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和风险规避等多种产品的一揽子服务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斌,赵海英.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7(10):46-53.
[2]姚良.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银行家,2015(11):64-66.
[3]徐学锋.刍议供应链金融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J]征信,2010(2):24-26.
[4]宋华,卢强.什么样的中小企业能够从供应链金融中获益:基于网络和能力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7(6):104-121.
[5]车安华,葛军,马小林.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防控策略[J].征信,2015(4):90-92.
作者:范诗洋 钟培武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