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小企业政策性过桥资金的风险控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关键词:政策性过桥资金;中小企业;银行;风险
政策性过桥资金是用财政资金设立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贷款到期出现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且银行同意续贷的情况下,由政府委托财政或公司利用财政资金为中小企业按时续贷提供垫资服务的资金。大致业务流程如下:由借款企业提前提出续贷申请,贷款银行受理材料,并按照流程和手续对申请企业进行调查和审批,并给予授信批复和出具银行续贷承诺函。借款企业取得授信批复通知书和续贷承诺函后,向县区政府提出申请,县区政府同意并出具政府承诺函。借款企业取得上述材料后向公司申请过桥资金。公司审核借款人提供的一系列材料(如企业征信报告、担保情况、抵押情况、贷款情况等),审核无误后签订资金使用协议,向借款企业收取过桥担保费并划付资金。银行收回贷款并完成续贷,续贷资金到位后,借款企业归还使用的专项资金。从公司划付资金到借款企业归还使用的专项资金整个过程实行资金封闭管理。政策性过桥资金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转贷资金的困难,避免因逾期贷款而引发的担保责任而带来不必要的连锁反应,伤及其他企业;且过桥资金是按基准贷款利率计息,企业不必为了转贷而求助于民间的高利贷,最大限度地避免因高利贷带来的纠纷、治安等社会问题的恶性循环。
二、政策性过桥资金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企业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有些企业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导致了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为了不影响企业自身的信用情况和银行的授信额度,政策性过桥资金低利率、审批手续便捷、资金到账时间短等特点则成为企业最佳选择。贷款企业表面上可以按期归还贷款和利息,实际上已经经营不善无力归还贷款。这种情况下银行可能无法获知贷款企业最真实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导致不良信贷资金的产生。
(二)资金操作风险
有些企业不但无法偿还借款的本金,甚至连利息都不能按时结清,导致过桥资金到账后被直接用来偿还利息费用,而不能够足额的归还借款本金,造成了系列连锁反应,使政策性过桥资金无法有效的循环利用。有些企业甚至在承贷银行发放新的贷款之后将资金挪作他用,而不是及时的归还公司的政策性过桥资金。
(三)法律风险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流动资金量有限,需要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来维持资金的有效运行,难免会出现赊账等情况。所以中小企业是否涉及诉讼执行案件是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若涉及诉讼案件,过桥资金在进入企业账户里或者由银行向借款企业发放续贷款项时,资金可能会被司法机关查封冻结。有些企业向银行借款时需要提供一定价值的抵押物,可能这些抵押物不属于企业自身所有的,而是由其他企业提供的。例A企业向银行提供的抵押物为一栋办公楼,而此办公楼的所有权属于B企业,且该楼在外地(不在市内),若B企业涉及官司诉讼,则此抵押物很可能会被当地司法机关查封,导致银行续贷无法正常进行。政策性过桥资金的公司则面临法律风险,陷入债务纠纷和法律诉讼中。
(四)银行潜在的道德风险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相关的政府机构和银行之间相互合作,调拨部分财政资金用来缓解企业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而银行则做好续贷的相关工作,为企业后续正常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然而实践表明,银行在办理续贷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道德风险。由于承贷银行不能有效履行相关义务,致使过桥资金不能及时、足额收回;或者由于承贷银行故意提供虚假续贷保证或出具续贷保证后,未兑现续贷承诺,造成过桥资金不能按时归还。继而影响了政策性过桥资金的有效利用,为银行的信贷风险埋下隐患。部分银行会用续贷来掩盖银行内部存在的不良贷款,使其在一个阶段内会呈现失真的贷款数据。有些银行担心贷款不良率的变高,导致资产风险快速显现,从而招致监管部门的追究和处罚,想要利用政策性过桥资金来掩盖其增加的不良贷款。由此引发了银行有关人员的道德风险。
(五)系统性债务风险
近年来经济形势比较低迷,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种障碍,而资金周转困难则成为其重点要克服的困难。政策性过桥资金无疑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个燃眉之急。然而事实上,存量贷款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风险,但是过桥资金却将该贷款已经存在的风险掩盖了,从表面上看贷款的质量已经得到了改善。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发现这种贷款风险只是被延缓发生的时间,有可能导致风险的进一步积累,不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该风险,人为地增加了识别和防控风险的难度。如果企业长期依赖政策性过桥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可能会造成企业债务约束及资金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弱化,还会积累更大规模与范围的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债务风险。
三、政策性过桥资金风险防范的建议
政策性过桥资金切实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却不容小觑,如:企业信用风险、资金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银行潜在的道德风险、系统性债务风险。下面借鉴原有风险审核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防范政策性过桥资金风险的建议。主要建议有:第一,完善续贷流程、健全信用信息系统;第二,确保过桥专项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第三,实行一事一议的管理办法;第四,提升员工的素质培养,完善考核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一)完善续贷流程、健全信用信息系统
进一步完善续贷流程,办理续贷前到企业的经营场所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其实际经营情况并分析偿债能力。充分的了解贷款企业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相关部门可以完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监督体制,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我国各地方的工商、财政、税务、质检、司法等部门应联合建设征信系统,将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机构的信用评级系统对接到征信系统中,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减少银行与企业在信贷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制定严格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争取建立征信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相互统一。
(二)确保过桥专项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贷款企业提前开具归还公司过桥专项资金的转账凭证,盖齐银行预留印鉴,交至承贷银行。承贷银行负责及时关闭贷款公司的企业网银系统,确保把资金及时转到公司归还过桥专项资金,确保过桥专项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承贷银行负责全程跟踪,保证资金安全。
(三)实行一事一议的管理办法
企业可以对申请企业是表外品种、抵押类转贷业务抵押到期或转贷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业务到期办理转贷事宜实行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对于贷款已到期但抵押未到期的抵押物支持二次抵押,并由银行提供抵押物状态证明。
(四)提升员工的素质培养,完善考核机制
银行潜在的道德风险对政策性过桥业务的办理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过桥融资的效果。所以,银行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心态。对于可能存在道德风险、蓄意违规的员工,坚决依规严肃处理,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完善考核管理和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政策性过桥融资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认可,对金融环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可能存在的企业信用风险、资金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银行潜在的道德风险、系统性财务风险也应积极防范。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永军.形成合力扩大“过桥资金”受惠面[N].江淮时报,2019-08-30.
[2]刘惠玲.安徽省政策性续贷过桥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9.
[3]杨佳丽.安徽省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影响因素及宏观经济发展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9).
[4]邱曙辉.“过桥贷款”隐患堪忧[N].金融时报,2014-09-23.
作者:林姘婷 单位:福建拓翔建材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