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业企业发展瓶颈分析与机制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业企业发展瓶颈分析与机制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业企业发展瓶颈分析与机制创新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稳则经济稳。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确保工业企业利润稳健增长,对工业企业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增长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不少研究表明,近年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行:徐策(2011)研究发现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呈现增速逐步放缓的态势;魏琪嘉等(2015)对2014年工业利润进行研究,发现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贾坤(2019)指{f,自2018年来中国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共振下行,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下降是企业利润增速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企业管理费用等支出刚性上涨进一步侵蚀企业利润;聂燕群(2019)的研究表明,经济新常态下,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放缓,利润率持续下降。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其利润率增速水平并不十分乐观。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企业受到来自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重压力,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工业企业的发展对提高工业企业利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供给侧反映了工业企业的成本压力,需求侧则关乎工业企业的利润实现问题。因此,本文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视角出发,选取相关数据对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瓶颈进行分析,以期为提振工业企业利润率增速积累经验。

一、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2021年,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较上年增长34.3%,增速较上年加快30.2个百分点。202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_5.4元,比上年末增加7.7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年末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明显回落: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2%,与上月相比回落4.8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存在诸多挑战,中下游企业和小微企业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文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持续改善企业效益水平,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需求角度下企业发展瓶颈

1.内需不足。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冲击,2021年下半年外需疲软,内需市场也缺乏活力,消费、投资低迷。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月累计增速均下降,进出日总额表现较为稳健,其中出日总值月累计增长放缓。从结构上看,餐饮、家具类、汽车行业12月同比增长均为负数。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汽车消费指数,2021年12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71.4,但较去年消费者热情并不高涨,这主要受汽车芯片短缺及疫情多点散发态势的影响。事实上,中国经济长期以来都受到内需不足因素的制约。内需不足导致产品积压,企业产能相对过剩,进一步催生利润实现问题,从而对工业企业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率增速趋缓。

2.居民消费意愿下降。2021年二季度消费者预期指数、满意指数和信心指数回落,预期转弱,表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下降,消费倾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对居民消费倾向有明显抑制作用,故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居民倾向于减少消费,内需不足。另一方面,在我国现有供给水平下,居民倾向更优质、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难以完全得到满足,进而选择减少消费。除此之外,近年来产品安全问题频发、行业监管力度不足淡化了人们的消费意愿,加之我国居民长期以来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购房压力大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居民的消费欲望。消费意愿的降低加剧了产能过剩和利润实现问题,工业企业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

3.仍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有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缩小了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然而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行业之间仍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研究表明,在低收入下,乡村消费者几乎将全部收入用于满足日常需要。乡村消费者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但又受限于其较低的收入。而在社会资源财富有限的前提下,过大的收入差距也不利于城镇家庭消费结构升级。可见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制约了具有较高消费倾向的乡村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对其消费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阻碍了工业企业利润的实现。

三、供给角度下企业发展瓶颈

1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_5月份,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受到至少几方面因素的影响。①供需错位。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加快,世界经济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大宗商品的开采、出日过程受阻,大宗商品“供不应求”,价格迅速上升。②通胀预期升温。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许多经济体宣布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甚至声称将采取措施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通胀预期不断升温。③疫情带来众多不确定性,许多大宗商品因具有避险属性受到不少投资者青睐。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工业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企业发展面临困境与挑战。

2.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从全年数据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00Io;从各月数据来看,各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增幅均大于出厂价格同比增幅,表明工业企业成本上扬。有关政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成本压力。1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二零二五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1}‘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推进及各省“拉闸限电”等措施的实施,工业企业用电、用煤成本上涨,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

3.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扬意味着企业支出增加,进而挤压企业的经营利润。耿强,付文林,傅坦研究发现,伴随人日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成为中长期趋势。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本文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①最低工资标准不断调整。截至2021年11月,已有19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意味着企业用人成本增加。②劳动力培养成本不断攀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选择延长受教育年限,通过读研或读博形式深造学习,劳动力培养成本增加,从而劳动力成本增加。③劳动力供给不足。我国已步入人日老龄化社会,对青年劳动者的需求较大。然而近年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日生育率较低,2021年全国人日净增长仅48万,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助推企业雇人成本上升。

4.企业税负仍较重。尽管政府已经就纤困帮扶中小企业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以减轻企业税负,但与较高的企业成本相比,减税让利力度仍相对不足。刘元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指出,2021年对于中小企业和各种企业减税让利的总量基本在7000亿左右的水平,而仅仅是进日价格指数的上扬所带来的成本上扬已经超过上万亿。可见,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纤困力度仍相对不足,成本负担上升对企业经营能力及经营效益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要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推动企业良性发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纤困帮扶政策力度,出台并切实落实更多优惠帮扶措施,进一步为工业企业“减负”。

5.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中小工业企业同样面临融资难问题。杜祥瑞(2020)的研究表明,融资问题是青海省众多工业企业发展中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技术水平先进、企业财务状况较好、政府相关支持政策落实度高、所处地区经济较发达的企业往往容易获得融资,保持较好的资金流动性与营运能力;反之,自身实力欠佳、企业财务状况较差、政府帮扶政策落实度低、所处地区经济落后的企业通常会陷入融资难的困境,融资难使得企业面临财务管理、信用、经营、道德等风险,难以及时填补资金缺日、把握投资机遇,这将会制约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对国家宏观金融业的发展不利。

四、结论与启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探究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对推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助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选取有关数据分析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发展瓶颈并得出结论: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发展面临内需不足、成本压力两方面因素制约,工业企业利润受到挤压,利润率增速存在提振空间。促进工业企业良性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需“对症下药”,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同时发力。基于此,本文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顺应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更新,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云旅游、云娱乐、新国货等消费热点,同时加强市场监督与管理体制,消除居民消费顾虑。另一方面,通过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消费礼包等形式刺激和鼓励居民消费、投资,培育旺盛的内需市场。扩大内需不是放弃外贸,畅通国内国际循环有助于企业自身发展。疫情冲击下,许多国家尚未完全恢复生产条件,而我国防疫力度大,疫情管控态势良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动国际市场,努力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而促进工业企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工业企业利润实现,释放低收入者消费潜力,不仅要“做大”经济蛋糕,也要“分好”经济蛋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则是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协调初次分配、再次分配与三次分配之间的关系,健全能有效调节收入差距的税收体系,对最低工资标准、个税起征点适时适当调整,努力缩小东、中、西部及城乡贫富差距。

3.降低企业成本负担。2021年,工业企业发展进程中面临较大的成本上扬压力。政府应精准制定助企纤困政策,进一步加大减免税收、租金政策力度,适度向企业发放补贴。在疫情背景下,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受疫情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冲击较为严重的企业,可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拓宽其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融资审批。企业内部也要加强成本核算,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促进降本增效,多管齐下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4.深度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抢占了科技制高点,企业就有了发展的底气。2021年汽车芯片短缺潮充分反映出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有限。推动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产量,从而获取更多利润,也有助于企业形成规模化效应,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节约红利。生产更具创新性的产品也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增加消费,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摆脱技术受制于人的处境,需要多方力量的协调配己合。一方面,企业自身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建设强调创新重要性的企业文化,实施创新与薪资挂钩等创新激励机制,形成创新风气,从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创新活力,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同时,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积极传播创新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创新良好氛围。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与否同居民消费倾向密切相关,与工业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尚不完善,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医疗、失业、养老、购房等领域制度改革,完善孤儿、残疾人、留守儿童等有关福利制度;拓宽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增强可持续性,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作者:王尔节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