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供应链融资角度下中小企业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当前财务领域的热点问题,分析其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大、治理问题多以及其较为保守的经营理念使得其难以在信贷市场占据优势,这是融资难的内部原因。李扬、杨思群(2001)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是由于其本身较高的破产比率,同时资信等级较低、资产状况较差又使得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因此难以取得信贷。除此之外,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抗风险能力较差也是其难以获得信贷的重要原因。杨俊龙(2003)认为中小企业治理问题较多、产权不够明晰、风险变数较大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在融资市场上获得投资方的青睐。而王常柏(2003)则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除了自身实力以及财务状况外,相对落后的经营理念也是其困境产生的原因。企业“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意识使之联合扩大的积极性较低,融资方式保守、融资渠道局限是其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
(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由于具有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动机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是融资难的市场原因。Stiglitz和Weiss(1981)首次对信息不对称对信贷供给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银行不得不采取授信的方式来平衡供需,而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林毅夫、李永军(2001)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资金获取前使用信息优势而在资金使用中损害资金提供者利益的动机,因此会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而徐洪水(2001)认为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资金的有效供给减少,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资金缺口。
(三)制度原因
信贷体系的不健全、信贷监管的加紧、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缓慢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的制度原因。陈佳贵(1999)认为银行出于自身成本收益角度的考虑对信用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放贷较少,而归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进行服务的机构,如信用担保等。而张杰(2000)则认为现有金融体制下银行对大型国企依存度较高,信贷市场存在所有制歧视的问题。但是,欧阳凌(2004)认为这一问题虽然在经济转轨期较为突出,但从长期来看只要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市场化能够有效推进,该问题的影响将会逐步减弱。陈文汉(2006)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问题,而且更多在于资本市场层次的不健全、交易工具的欠缺;二板市场与柜台交易市场的不繁荣以及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得中小企业由于无法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而陷入困境。
(四)银行以及政府等关联方的原因
日益严格的信贷监管、扭曲的银企关系以及过度的行政干预等关联方的角色缺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胡旭阳(2006)认为我国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环境导致银行更注重风险管理,因此更愿意与现金流量好、还贷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合作,而将未来前景不确定性较高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他还指出这种行为对于银行来说是不具备投资效率的,同时会使银行由于过度依赖部分企业而带来风险集中的问题。刘颖(2003)认为我国转轨经济的特殊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行业准入限制较多而政策扶植力度较弱,同时政府对民间资本市场的简单切断、对市场运行的过度行政干预也导致了中小企业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除此之外,胡旺联(2002)指出我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制定尚有较多问题,其中包括上市审批制过度关注规模与所有制、配套金融建设不健全、信贷权利人保护不足等。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诸多建议,包括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担保体系以及相关直接融资以及间接融资渠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罗正英(2003)基于信誉链思想,认为中小企业应当建立“大企业监督式制度”,与大企业的信誉挂钩,从而提高自己的信用评级。陈晓红(2009)从仓单质押的角度认为,可以通过利用应收账款的自偿性融资,通过质押仓单的方式向银行借贷。牛晓健(2012)则引入供应链融资思想,认为该种融资方式是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的重要突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小企业资金匮乏的现状。
(一)供应链融资定义
供应链融资源于物流管理,前身为供应链管理,最初多运用于产业链条管理的局部性研究,如存货控制、物资供应以及采购销售等。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供应链融资逐渐被广泛应用,如工商银行为沃尔玛与中小供应商提供的“反保理”服务成功解决了沃尔玛供应商的融资问题。《欧洲货币》将供应链融资称为“银行交易中最热门的话题”,并认为该项业务会持续增温。对于供应链融资的定义,根据其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三个角度,即核心企业、供应链交易平台服务商以及银行。汇总其各方特点,可以为其做如下定义:供应链融资,即银行根据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核心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贸易行为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的贷款操作进行的单笔或者额度授信方式的融资业务。
(二)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通过一揽子金融服务的方式,冲破了不动产质押的约束,是对物流金融的扩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特别是流动资金融资困境的破局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供应链融资的本质为借助大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以及强大的履约能力,在充分利用应收账款“自偿性融资”特点的基础上,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基本运营模式为:首先,供应链企业产生以真实贸易为基础的应收应付现金流;然后,供应链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将该现金流与物流、信息流进行整合;最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监管、收款等一系列“一揽子”综合服务。通过对现有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总结,可以将其归类为三种具体的运作模式,即动产质押、应收款质押以及“厂商银”。1.动产质押。《物权法》颁布之后,仓单成为银行可接受的质押品。该模式下中小企业将存货、仓单、合格证等动产进行质押后获得银行贷款,缓解其现金流短缺的风险。银行为控制风险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对物流动向进行监管,同时与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协议,借助大企业强大的偿付能力增加中小企业的信用。2.应收账款融资。上游中小企业转让或者质押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向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根据应收账款是否转移可以分为应收账款保理和应收账款质押。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银行依托对物流、资金流即信息流的控制,将产业链企业进行信用捆绑,在有效控制授信风险的前提下提供授信。该运营方式要求银行对应收款进行严格管控,如实施追踪分析、完善应收款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催收机制等。除此之外,贷款的授信基础并非建立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状况风险评估之上,而是以交易为基础。同时该模式中核心企业往往为与银行存在长期稳定信贷关系的优质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3.“厂商银”。“厂商银”,即保兑仓融资,是基于商品提货权的一种融资业务。该模式中生产商、经销商、仓库以及银行四方签署合作协议,具体运作如下:银行通过购买相关商品提货权的手段控制中小企业,为经销商提供贷款,并依据其销售回款的金额以交易为单位释放货权;上游核心企业出于扩大销售以及稳定产业链的目的,提供回购以及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则与银行签订协议,对货物进行监管与担保;下游中小企业通过支付一定比例保证金之后取得银行贷款,进而向核心企业进行购货分销。该融资模式下现金与货权一一对应,实现了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以及批量销售。
(三)供应链融资特点
供应链融资是对银行传统授信理念的突破与创新,与传统流动资金融资的区别较大。其建立在核心企业的信用基础之上,以此为出发点为上下游企业融入资金,因此其具有长期稳定性、整体性以及外包性的特点(陈晓红,2008)。其具体特点表现为:第一,从授信的角度而言,供应链融资的信用主体为整个产业链企业,评级范围较大;第二,传统信贷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综合盈利能力以及优质的抵押资产,偿贷来源为综合收入,而供应链融资的质押品可以为动产,且以逐笔交易为还款基础;第三,与传统信贷解决个体企业融资相比,供应链融资为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以及整合升级供血;第四,该种融资模式下银行的角色从静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转变为动态参与企业经营交易过程,在为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之外,还提供多种中间服务。
三、供应链融资前景展望及政策建议: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分析
供应链融资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其通过针对整体产业链的资金信贷运作,实现了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产业链以及银行的多方共赢。具体表现为:第一,其解决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实现了资金的有效运用;第二,其为核心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经营环境,有助于核心企业获得采购价格优惠以及销售的扩大;第三,其解决了产业整体的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实现了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增强整体竞争力;第四,其降低了银行逐一授信的成本,为银行发展新客户、扩大中间业务提供了商机。
(二)劣势分析
供应链融资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第一,由于其运营基于整个产业链,因此随着金融工具向上下游企业延伸,风险也会随之扩散。如果链条的某一成员出现问题,那么风险会迅速地在整条供应链中扩散。第二,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银行无法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的调查分析,因此不可能对供应链情况进行完全把控,从而做到及时调整授信,控制风险。第三,由于供应链提供的服务较为丰富,因此银行面对的客户需求也就更为复杂。同时,在融资过程中不同部门的不同诉求也会给银行具体工作的展开带来挑战,如决策部门要求保证现金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要求保障资金安全、销售部门要求扩大销量。第四,供应链融资覆盖产业上下游,多涉及对外贸易,因此汇率风险相对较大。
(三)政策建议
供应链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小企业、银行以及第三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其发展除了市场的推进,还需要参与各方的配合以及政府外部环境的营造与指导。第一,政府应扮演好政策制定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应当逐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其他相关配套建设。通过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消除各方顾虑,积极推进供应链融资的展开。同时,应适当引进民间资本,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二,银行应当充分意识到供应链融资的重要性,建立专业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服务,改变传统融资理念,实现银行与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流程再造。同时银行应当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建立专业的团队,实现对款项的控制以及相关汇率风险的覆盖。第三,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充分运用现有金融服务,努力摆脱融资困境。同时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仓储公司等应与供应链企业加强合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四、结语
供应链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其在我国处于起步初期,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而这需要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努力。
作者:张世威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