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明清砚屏造型设计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明清砚屏造型设计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明清砚屏造型设计探究

摘要:砚屏是屏风的种类之一,形状与放置在案上做装饰用的小屏风相似,制作材料以玉石、漆木为主,其形制小巧而轻盈,做工精美而细致。作为明清时期很受欢迎的传统工艺品,其发展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与文人雅士思想的结合。本文以明清时期的砚屏造型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结构、材质、工艺和装饰四个方面入手,根据文献记载和相关图片资料对明清砚屏的造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砚屏的鉴赏,使人们了解到明清时期砚屏的造型艺术,增强人们对其艺术价值的认知。

关键词:明清;砚屏;造型设计;工艺结构;装饰材料

关于砚屏出现的年代,相传于汉代即出现了玉雕制的砚屏,但无明确记载。宋代文人赵希鹄著有《洞天清禄集》,其“砚屏辨”里有提到,砚屏在宋代之前并未出现,砚屏上的文字多镌刻在砚的底部和侧面,苏轼和黄庭坚是砚屏是最初制作者。文人在进行长时间书写时,为了防止砚台里的墨汁风干过快,将砚屏放置在砚台前方可用于挡风;另一种作用是为了保护文人的眼睛,古人坐在桌前书写或作画时,砚台里的墨汁通过烛光的折射,易产生眩光,而使用一块小屏风则能起到障蔽作用;此外,将砚屏放置在书桌上,也可以保障了文人书写的私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砚屏的主要功能被人们淡化,人们更追求砚屏的衍生功能——审美功能,无论屏心还是底座,装饰元素开始增多,观赏性进一步被发掘,功能性相对弱化。到了清代,以上的三种作用逐渐削弱,砚屏最后作为装饰的工艺品陈设在室内。

1对明式砚屏造型的研究

明式家具被誉为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1-2]。屏风的发展进入了盛行时期,砚屏的整体风格秀丽雅致、沉稳精致。

1.1明式研屏结构

明代的砚屏形状和尺寸均沿袭了宋代,在赵希鹄《研屏辨》中,记录了砚屏尺寸为“高尺一二寸”、“阔尺五六寸”[3],这说明砚屏的比例是近似于黄金矩形或正方形,科学合理的比例关系能够使人们对砚屏外观造型用也居多,主要的装饰手法有漆雕、描金、描漆、描油、填漆等[5]。为龙泉露胎水月观音小砚屏,通身施青釉,质感温润如玉,胎色与釉色形成鲜明对比。景泰蓝在明式砚屏中也有所运用,因砚屏尺寸较小,故显得更为精致;为景泰蓝砚屏,屏框及底座以铜板制作成铜胎,饰以掐丝珐琅,在边框及屏座鎏金处理,采用了线条流畅的莲花纹样作为装饰;整体色彩鲜艳,与屏心部分的玉雕温润色泽相融,突显装饰性。漆雕又称剔红,因其工艺流程及其复杂,量少质精,故而在古代多为皇室贵族的陈设品;砚屏运用漆雕工艺,构图平衡和谐,雕工圆润饱满,雕饰层次丰富,边角圆润,富于体量感,通体髹朱漆。镶嵌工艺始于商代,在明代运用到砚屏上的有石、玉、螺钿、百宝嵌等。

1.2明式研屏装饰

对于屏心来说,其间有对本体的自然性装饰、文字装饰以及图形装饰[6]。如图1所示,屏心内镶嵌一块天然的理石,质地光滑细致,墨色浓淡相宜,纹理如薄雾氤氲,具有传统的水墨意境。(图3)中,研屏本体为象牙屏板,正面是人工雕刻的十头鹿,“十鹿”谐音“十禄,寓意吉祥;背面则是明末书法家楷书文字。通过雕刻手法对象牙屏板进行图形、文字装饰,不仅表达了砚屏本身的传达的美好意愿,也表现出其材质良好的光效感,既不改变本体象牙的色泽,也不增添其他的装饰物,通过展现材质天然的美感作为一种隐性装饰。在本体上剔雕山水人物图,浮雕产生良好的视觉感受[4]。砚屏在宋代时期形制已经基本确定,故明代匠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装饰元素进行细化和丰富,出现了“披水牙子”这一构件,加固了砚屏底座,使之更具稳定性,符合力学原理。砚屏底座连接两个站牙部件与屏座横档之间的部件称为披水牙子,牙子前后两块带斜坡状,并雕出纹样装饰。此外,在砚屏主体四周出现了“攒边”的构造做法,即将屏心中间部分装在用格角榫攒起来的边框之中,可以保持屏心材质的纹理和色泽的整体效果。明代画家谢环绘画的《杏园雅集图》,在画作中出现一张束腰长方桌,桌上摆放文房器物,其中出现了方形砚屏,屏心为云石攒木框,坐蹲式的屛架,整体效果沉稳而古雅。

1.3明式研屏材料

明代砚屏用材讲究,质地优美,而云石砚屏颇受文人喜爱。砚屏材料有木料,如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石料,如牙黄石、祁阳石;玉料,如和田玉、翡翠;此外还有竹、陶瓷等。的砚屏以花梨木攒框,内镶嵌一片理石;砚屏主体部分使用了象牙材料,象牙质地细腻柔和,加上雕刻与打磨,更具圆润美感;(图4)的砚屏通体为龙泉窑瓷所制,右上镶嵌了圆形漆雕图案作为装饰;主体部分为白玉主板,白玉板上雕刻了双龙托起旭日的形象,极具皇家气息。

1.4明式研屏工艺

明中后期流行雕漆工艺,这种风格模式促进了雕漆工艺的极端发展,在陈设品方面应人物、楼阁、祥云,刻画得真实细致。对于砚屏底座来说,有自然装饰、线形装饰、图形装饰。自然装饰是将自然的形态作为装饰运用到底座形态中,再现天然之态;线形装饰则是用不同线经过反复、重叠、穿插做成不同的装饰效果。砚屏底座中间的条板做成几何形开光装饰,在视觉上减轻了本体的体量感,做到了砚屏整体的中心对称,整体效果具有通透、轻巧之感;站牙与立柱做成花瓶造型,底座线条流畅而简朴。图形装饰则是将不同纹理的装饰元素通过排序或镶嵌在底座上,雕刻纹样的题材有灵草、四季花、云纹、草龙纹、凤纹、缠枝纹、如意纹和花卉纹等。底座即运用了缠枝莲纹,意喻吉祥。此外,在底座立木和横木相交形成的九十度角处,运用了牙子装饰,如云纹牙子、卷云牙子等[7];一是为了美观,二是增加了其稳固性。

2对清式砚屏造型的研究

清朝是我国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屏风家具的装饰性功能在这一时期被着重体现,不管是在用材、装饰,抑或工艺上都愈为讲究。砚屏的装饰功能完全替代了实用功能,相比于明式砚屏在造型上并无很大差别,主要在具体做法与装饰效果上有很大创新。

2.1清式研屏结构

清代砚屏与明代砚屏不同之处在于比例,明代砚屏多为方正,而清代砚屏尺寸除了方正的造型以外,还出现高挺、长窄,大小不一的形式,较明代开放了许多。此外,为了很好显示屏心材质的观赏性,在砚屏制作时,出现了舍弃明代砚屏屏心的外木框,直接将屏心插入底座中的做法,将屏心对准砚屏底座两立柱里的凹槽处,插下去落在横梁上,屏座和屏框即可组装成一个整体。(图7)砚屏为扁平长方体,心直接插在底座中,通过屏心和底座色彩强烈对比,凸显了砚屏屏心和田白玉温润凝莹的质感。

2.2清式研屏材料

清式砚屏较明式在用材上没有较大区别。清式所选的材质以观赏性极佳的玉石、珍贵的优质硬木为主;玉石中尤其是和田白玉为名贵上品;硬木仍以黄花梨木、紫檀木居多,其颜色偏深、质量较重,质地细密而结实[8]。此外还有石材、象牙、翡翠、陶瓷、竹等。屏板即为和田白玉,色泽洁白,致密莹润。

2.3清式研屏工艺

清代家具使用多种工艺结合,在硬木砚屏的制作上多用刷桐油或烫蜡方式处理表面;漆饰也广为运用,,有大漆嵌百宝、刻漆、漆绘、漆雕、黑漆描金、红漆描金等[9]。砚屏功能,其造型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明式砚屏在造型上形制精巧,古朴简洁,含蓄典雅;装饰得体,用材讲究;比例均衡,结构科学,特别出现了攒边的卯榫结构与有名的“披水月子”,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清乾隆之前砚屏的制作形式仍与明代相似,但乾隆时期及以后的砚屏造型风格追求庄严和富丽豪华。清式砚屏与明式相比,造型更为复杂,装饰更为丰富;用料不惜工本,技艺高超,将雕刻与镶嵌工艺运用到极致,但过于注重装饰,使得整体效果呈繁复、奢华之态,少了一点文人书斋里的文艺气息。研究明清时期砚屏的发展,对比现代人生活的忙碌浮躁,体现出古人生活的闲情雅致;砚屏发展至今已经作为一种典型的传统文化艺术,在选取材料、制作方法、装饰题材方面,可以不断地与时俱进,结合当代生活习惯和审美观点,我们可以将砚屏作为室内装饰品对其发展创新,使其文化得以传递,重新赋予其一种寄托文雅生活的精神意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保持一方淡泊心境。

参考文献:

[1]白瑰伟.文人用砚的设计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王世襄.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J].2010,(04):107-115.

3]吴界和.浅论宋代屏风艺术的特色[J].戏剧之家,2014,(06):305.

[4]田霖霞,应洁茜,吕九芳.中国古典家具造型比例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3):60-61.

[5]聂菲.中国古代漆器鉴赏[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6]张彤晔.清代插屏造型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7]李雨红.中外家具发展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

[8]刘文佳.中国古旧木家具鉴别方法的研究与实践[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9]于伸,牛晓霆,邵尉,等.木样年华中国古代家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10]赵畅,黄艳辉,张帆.大漆在家具中的运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0):14-15.

[11]张福昌.中华民族传统家具大典综合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2]彭会会,王洋.明代家具辉煌成就的原因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7):26-27.

作者:周艺 宫艺兵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