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际铁路沿线高架车站造型设计的统一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际铁路沿线高架车站造型设计的统一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际铁路沿线高架车站造型设计的统一性

摘要:当前城际铁路建设在我国城市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铁路沿线的车站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枢纽节点。该文通过对城际铁路高架车站“一线一主题,一站一风景”设计理念的思考,并结合义东城际铁路设计方案,提出城际铁路车高架车站造型设计中的统一性与个性表达策略,为高架车站造型设计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城际铁路;高架车站;造型设计

我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在不断创新的轨道交通技术促进下,带动了轨道沿线城市空间的不断更新,协同城市带、城市群迅速发展。城际铁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周边与中心区域之间,对日益增长的通勤客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城际铁路车站是交通与城市空间的结合点,也是人们出行乘车的场所。站房建筑设计对站点区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会对所在城市的空间形态带来重大影响。其中车站的建筑造型,不单单是艺术形式的体现,更是城市空间功能化与人性化需求的反映。

1义东城际铁路高架车站设计概况

作为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际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路线总里程比较短,通常只贯穿2~5座相邻城市;与轨道交通相比,其特点是线路多为地上敷设,线上车站多采用站桥合一的形式设置于地面之上。由此,铁路沿线的高架车站以系列的形式,在城市开放空间中构成显要的城市节点,形成区域的线性秩序和序列的标识,对城市整体风貌有着显著的影响。义东城际铁路贯穿义乌和东阳两座城市,全线28.19km,沿线共设8座车站,分别是客运中心站、八华南路站、人民路站、会展中心站、体育馆站、罗屏站、横店站、横店客运中心站。

2沿线高架车站造型设计的统一与个性特征分析

城际铁路线路与沿线高架车站同期整体投入使用,一方面高架车站造型设计需要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功能要求,具有标准化、统一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受到城市环境设计条件、人文景观、地域特色以及形式创新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设计过程中,对车站个性化特征的需求成为车站造型设计考虑的焦点[1]。

2.1城市空间设计要素的统一性要求

城际铁路进入城市,高架车站及其线场对城市外部空间形态带来重大影响。沿线各高架车站的造型设计,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单纯的建筑设计问题,更需要考虑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要求,保持城市风貌和空间形态的完整性,遵循和延续同一的城市地域文化特征,使高架车站融入城市肌理,与周边区域环境协调统一[2]。

2.2TOD设计模式引导的协同化要求

随着TOD理论对城市设计的影响逐步加深,城际铁路沿线站点区域更多采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进而带动周边城市区域更新发展。铁路沿线以车站为核心形成了一系列城市功能类似的“单元”,车站在“单元”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与其他城市功能空间的组织关系类似,这也使沿线各个车站在功能和形式上具有较高的统一性。

2.3建筑类型设计因素的标准化要求

沿城际铁路形成的城市线性空间带上,高架车站反映出了同一类型建筑,即交通建筑的“本质及其原型”。正如刘先觉先生所说“如果我们没有一种能归纳一切的准则,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从建筑原型中获得统一的基础”[3]。高架车站的交通功能是同一的设计内容,车站功能布置,以及与线路桥梁的关系具有标准化的空间构成和组织方式,而这种类型的建筑特点反映在外部形式上就会呈现出线性的、流动的、富有序列的特点。因此高架车站造型设计时具有其鲜明的类型学特征,其内在的、可归纳的原型或准则,自然构成了丰富的建筑造型统一的基础[4]。

2.4城市景观设计要素的连续性要求

对于城际轨道交通而言,城市和城市间的过渡空间就是一个庞大的景观系统,高架车站就是不同的城市景观,这些景观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景观序列[3]。在城市设计中,将景观的连续总结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同时单一的景点比不上景观序列所产生的累积效果那样重要[5]。景观序列的完整性也需要高架车站造型设计以整个线路为基础,兼顾不同区域的景观特色。

3高架车站造型设计统一性与个性的设计策略

在实践中,城际铁路高架车站遇到的实际设计问题涉及城市空间、建筑、景观设计等方面,如何表达车站造型的统一性与个性属性是设计的重点与难点。义东城际铁路高架车站整体设计提出“一线一主题,一站一风景”的设计概念,从建筑的文化要素、场所要素、比例尺度、材质色彩、屋盖选型等方面,来充分考虑“统一性与个性”的设计要求。

3.1地域文化要素的萃取与衍生

城际铁路及其设施对城市原有空间形态、风貌产生一定影响,而基于对城市风貌的尊重和地域文化元素的保护,需要让新建车站建筑及交通线路设施能够充分融入到城市环境之中,协同城市发展,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与传承[6]。义东城际铁路车站的设计分别对东阳和义乌两座城市的地域文化、历史文脉进行分析,提取到“竹编”为共同的文化元素,作为统一的概念主题贯穿于设计之中。同时,将提取的共有元素进行演变,以适应不同的场地环境要求,形成造型设计的个性化特征。以横店站为例,站点周边有国内著名的横店影视中心,城市环境时尚现代。设计选择“竹编折扇”元素来演绎“竹编”主题的共性。运用钢和玻璃材料的简洁构造方式,将共性元素融入建筑立面之中,并赋予现代气息;再如会展中心站,车站位于城市边缘区域,紧临大面积湖泊。设计将“竹编”的编织肌理抽象提炼为立面图案,编织形成“船”的轮廓,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

3.2场所环境元素的本体与赋形

城市环境以一定的方式聚集了人的行为所需要的具体事物,这些事物的相互构成方式又反过来决定了场所的特征。城际铁路沿线每个高架车站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具有较为明确的场所特征。以场所的环境特征为基础,将特征元素转化为不同的建筑形式,来适应场所的变换,使车站更好地融入场所环境中[7]。以客运中心站为例,新建车站位于东阳古城区,设计抓住东阳传统建筑特有的坡屋顶和圆门洞的特征要素,采用重复连续的折板屋顶以及圆形的入口,并用大面积的玻璃窗强化折板屋面的斜坡线条,既融入古城语境,又表现出现代新变化。

3.3比例尺度的约定与微调

建筑的比例尺度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也是新建高架车站与城市空间建立良好秩序的重要设计手段。沿线车站建筑形体相对固定的建筑尺寸与周边环境变化的城市尺度之间的协调问题,也是造型设计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义东城际铁路高架车站有效站台宽8m,车站总长和标准段宽度为120m×31.8m,有效站台中心轨顶标高为13.95m。考虑到义乌和东阳的城市建筑较为低矮,高架车站的设计高度控制在28m以内,整条义东线车站选定长宽高接近1∶5∶1的基本比例关系。约定的尺度和比例关系抽象出来具有同质性的造型形式,随着沿线各车站建筑的连续出现,强调出一种规律,形成统一的共性。对于“差异尺度”城市空间中的车站,造型设计对约定的尺度比例进行微调,既保证整体统一的关系,又产生个性变化。位于老城区的罗屏站,街道狭窄,建筑密集,因此选取了接近1∶6∶1的比例,降低车站尺度,以更好融入老城空间;而位于远郊的体育馆站,周边城市空间比较开阔,车站设计适应区域空间新秩序的建立,将比例调整为1∶4∶1。

3.4材料色彩的选用与渐变

高架车站是城市空间的标志性建筑,材料与色彩元素对表达建筑个性特征有较明显的作用。义东高架车站的设计运用了色彩的变化和处理,来统一和突出车站建筑的标识特征,并把控每个空间使色彩不出现断层,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色彩的流畅美[8]。处于新城区或郊区的高架车站选取了白色系,用纯净的白色调协调周边环境,彰显标识性。如会展中心站,白色涂料墙体,结合膜结构白色屋顶、钢构件的细部处理等体现时代气息;而处于老城区的车站如客运中心站则选取灰色屋顶与黄色石材墙面,与老城建筑环境相互融合。再比如罗屏站,临近横店的“故宫”影视拍摄中心,在选色上选取了更加接近古代皇家建筑黄顶红墙的色调,使得高架车站与这片城市中较为特殊的区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5屋盖结构的选型与表现

大空间是高架车站造型的一个典型特征,大空间屋盖结构形式的选取对建筑形态与造型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屋盖形式如桁架、壳体、膜结构等赋予建筑的形象、性格特点是各有不同的。选择恰当的结构形式可以成为实现建筑本体与表现相契合的一种途径[9]。义东铁路高架车站设计以屋盖结构因素为设计切入点,展开形态创作,通过屋盖结构类型的合理选取,增强形式创新和艺术表现力,达到建筑造型多样统一的目的。客运中心站选取三角形屋架,利用四组屋架的重复与组合,呼应周边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降低建筑尺度,与老城环境相融合。结构部件的排列组合都以一定的规律进行,不仅结构简化、受力合理,而且还可以使空间造型获得极富变化的韵律感与节奏感;横店客运站设计选用钢架结构,结构构件有规律地排列,外形稳重富于张力,构件形式做不对称处理,强调出现代交通的运动与速度;会展中心站选用膜结构,轻巧灵活,形成的建筑造型充满活力和精神享受,融合并提升了周边会展中心城市空间的现代气息。

结语

城际铁路高架车站造型设计中的统一性与个性,一方面显现车站作为重要城市建筑景观所提出的多方面设计要求;另一方面,这两种特性也是指导建筑设计的重要策略元素,引导建筑造型概念与形式的提出。特别是在设计初期,注重统一性和个性设计元素的提炼,充分分析城市周边环境及其与车站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多视角地对造型设计进行研究,发掘创新的设计思路,使建筑造型呈现更为全面的整体效果,表达建筑设计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中国科学,2009,39(5):830-839.

[2]李志中.谈城市空间设计中现存的设计及策略.山西建筑,2003(9):8-9.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倪吉栋.地铁车站标准化设计探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6):48-49.

[5]王丹平,刘拓瑜.城市轨道交的通环境景观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1):19:24.

[6]张中华,张沛,朱菁.场所理论应用于城市空间研究设计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10(4):29-39.

[7]吴京华,缪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城市轨道交通建筑,2013(5):16-20

[8]张磊.一线一景的设计思考——北京地铁8号线车站室内设计.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8):44-45.

[9]卫大可,陆诗亮.结构正确性原则指引下的建筑形态表现形式.城市建筑,2016(4):31-33.

作者:孙伟 刘松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