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舞台人物造型设计的隐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何为隐喻
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的合成词Metaphor,具有传递、转化之意。新华字典里将隐喻一词解释为“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王炳社在《隐喻艺术思维研究》一书中曾提到,隐喻的创作思维是人类运用的最古老的创作形式之一,从艺术产生的本原角度来看,隐喻创作思维的运用在艺术中的表现尤为显著。在中国现有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于半坡时期的陶器、骨器等的图案纹样已经可以看出许多抽象化的观念,这些不同的图案纹样往往是穿戴者体现其身份或者权力的一种方式。西方考古发现的距今两万多年的雕塑作品中把女性身形塑造成臀部宽大、腹部滚圆的形象,隐喻地表达人们期待庄稼丰收的愿望。隐喻的思维创作模式发展到今天,被广泛地运用在了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如绘画、舞蹈、戏剧、电影、雕塑等等。这些不同艺术门类中的隐喻价值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得以呈现。绘画作品中的隐喻可以通过构图、色彩、线条等来体现;戏剧和电影的隐喻则主要表现在空间、冲突、动作及视觉元素当中。可以说,隐喻的运用已经遍布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
在原始的人体装饰艺术中,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佩戴各种骨制、石制配饰及在身上、面部涂抹各种颜色,这种古老的人体装饰暗示着装扮者的性别、身份、等级等信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装扮习俗更是表达了不同的意义,比如中国传统服饰中的龙凤纹代表了权力、富贵,古欧洲的切口服装代表着威武勇敢。将可见的人物造型视觉元素如形态、色彩、材质或其组合关系作为隐喻概念中的喻体,将设计师要传递表达的观念、精神内涵、感官感受等抽象概念作为被喻体,设计师通过具象的造型元素将人物造型的内在抽象特征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人物造型的隐喻表达。人物造型设计中这种隐喻的创作模式,是保持人物造型与观赏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转化与交流的方式。隐喻的人物造型外在形式往往能够引发欣赏者的深思、联想与想象,从而延伸到人物造型设计的意义层面,赋予作品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舞台人物造型设计中不同视觉元素的隐喻呈现
(一)形态的隐喻呈现
人物造型设计中的发型样式、面部形态等可以呈现一定的隐喻效果。传统意义下,直线给人以安逸、逻辑之感,三角形给人以紧张、冲突之感,凸起、高耸的形态有权势、高大之感,凹陷、低矮的形态给人以亲近、普通之感。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话剧《自选题》中,人物造型中发型的样式和面部的形态就很好地诠释了不同的人物性格。校长一角,为了表现其高高在上的权势之感,将其发型处理成高耸的三角形,用这种形态来隐喻校长的性格特征。在其面部形态塑造上,用直线条来强调五官的轮廓,塑造出高且挺的鼻子及锋利上扬的眉毛,用直线来传递人物性格中严谨的特征。班主任一角则与校长不同,性格的温婉与善良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她的头发则是较低的盘发形态,用这种低的形态可以很好地将她的平易近人表现出来。这些不同的角色通过形态的隐喻来传递不同的性格特征。
(二)色彩的隐喻
色彩有着强烈的隐喻暗示作用。红色有喜庆、吉祥、欢乐、美好之意,绿色则代表了生命力、朝气、和谐之意,紫色又代表了神秘、财富、权力等意。总的来看,暖色调有轻盈、温暖之感,冷色调有沉重、寒冷之感;饱和度高的色彩有膨胀、前进之感,饱和度低的色彩有收缩、后退之感。色彩的这些特性在人物造型设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舞台造型作品《麦克白》中,用大范围的黑色来隐喻麦克白内心的阴暗面及他在黑暗深渊中挣扎的无力感,在最外层的服装上面,有小面积的暗金色,又暗示他仅剩的一点苟延残喘的权力。而麦克白夫人整身服装为红色和暗红色,隐喻她对权势的热烈渴望。通过人物造型中大面积的色彩隐喻男女主人公不同的性格特点。
(三)材质的隐喻
不同材质的质感、肌理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情感感受。厚重的材质给人的感觉是稳重的、温暖的,轻薄的材质给人的感觉是轻盈的、凉爽的,硬挺的材质给人的感觉是强硬的、有力量的,粗糙的材质给人的感觉则是原始的、粗犷的。材质自身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在人物造型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表现人物的沧桑年迈,可以使用粗糙厚重的材质,表现人物的清新脱俗则可以使用清薄通透的材质。在话剧《艾比大王》中,艾比大王一角,服装是缎面的西装搭配大块的金属装饰,用缎面的材质以及金属材质特有的寓意来传递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另外一个角色火德,他的服装虽然也是西装,但却选择了粗糙的棉麻材质,用棉麻天然的粗糙质感来暗示他的农民身份。不同材质的隐喻区分艾比大王与火德身份的不同。
四、舞台人物造型设计中隐喻的表达方式
设计师通过人物造型的形态、色彩、材质在进行隐喻表达的同时,形成了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如拼贴、夸张、对比、象征等。
(一)拼贴方式
拼贴方式在人物造型设计中表现为各个造型元素打破惯例,把已有的元素用全新的方式进行组合,阐释出新的意义,这种拼贴的方式往往出现在具备一定讽刺意味的人物造型设计之中。在话剧《好兵帅克》中,贯穿始终都充斥着政治讽刺意味,剧中人物的服装轮廓保持了常规的军服设计,但是在局部的处理上,使用报纸附着粘贴在服装面料上。报纸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可以让人们了解世界各地的时事动态,第一时间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鲜事情,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将报纸同服装面料拼贴组合,其意在揭示剧中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恶专横及军队内部的腐败堕落。拼贴的表现方式不单单是对有型之物的简单模拟,更是通过巧妙的思维转换,将设计师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借助拼贴之后的新形式来隐喻呈现。
(二)夸张方式
人物造型设计中的隐喻表达常常会通过夸张的形式来突出某个局部,改变原来的造型,以突出某方面的特征,增加更多的暗示和隐含价值。夸张作为隐喻的表达方式之一,往往是设计师某种情感的加强,同时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引发观赏者丰富的想象与强烈的共鸣。国家大剧院演出的音乐剧《大唐皇妃》,是以表现唐代历史人物为主线的作品。该剧的主人公之一是当时权倾朝野、傲视天下的女皇武则天,其服装和头饰都是经过设计师精心设计,并参考了大量的史书记载,使之更加符合历史事实。但是剧中的人物造型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夸张,如武则天登基时的服装袖子和服装纹样就被刻意夸张放大,头饰甚至达到了半米之高,这些夸张的人物造型元素无不影射出武则天膨胀的权力和野心。通过合理的夸张方式更好地隐喻了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三)对比方式
《大英百科全书》对隐喻有这样的解释:隐喻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将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这样可以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加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在传统戏曲人物造型中,红色几乎全部被用于正面人物身上,如《单刀会》中关羽的揉红脸,《铁笼山》中姜维的红色三块瓦脸,《群英会》中黄盖的红色六分脸等。然而,在刻画某些反派人物时,也可以用红色来表示,这样就与之前红色的固定隐含意义形成了鲜明对比,具有很强的讥讽意味。如《法门寺》中的刘瑾,通过勾红脸来强调他是做尽坏事的宦官;又如《祥梅寺》中的反叛唐王朝的举子黄巢,勾红脸是讽刺唐僖宗无道。观赏者看到刘瑾、黄巢这些红色脸谱的时候,必然会同之前“红脸忠勇”的普遍定论进行比较,这样刘瑾、黄巢之红色脸谱的隐喻意义也就通过对比的方式显现出来。
(四)象征方式
有学者曾说过,“象征,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中首先产生的一种隐喻方法”。象征是一种符号,以符号的象征来暗示含义。象征需要有被认同的民族、地域及文化背景,要求用可理解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和内涵。话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设计师通过花朵来传递主人公不同时期的状态。松子的孩提时代是天真的、无忧虑的,用粉色的小樱花来象征这个阶段的松子;当松子的生活质量一点点下滑,并在岁月中渐渐疯化后,松子头上则佩戴了干枯的睡莲,以此体现松子此时的状态;当松子杀了人,进了监狱后,用越来越干枯的花朵来暗示松子的不幸遭遇。通过不同的花朵来象征不同阶段的松子,以小见大,用花朵这个符号隐喻表达出松子从天真懵懂到生命枯竭的悲惨的一生。五、结语舞台人物造型设计中的隐喻呈现让视觉元素具备了强烈饱和的色彩、奇特夸张的形态、新颖奇特的材料,这些都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审美与享受。同时,也因为观赏者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的不同,对于同一个作品中的隐喻含义的解读往往是多义的,它既可以让观赏者做出不同的联想和解释,也可以让观赏者产生言有尽意无穷的体会,让舞台人物造型设计绽放独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贺昌盛.象征:符合与隐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炳社.隐喻艺术思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胡妙胜.戏剧与符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4]耿占春.隐喻[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作者:田乐乐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