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写意精神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动画深受中国传统艺术中写意精神的滋养,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从写意精神的发展与解读入手,分析写意精神的内涵与载体,并进一步分析写意精神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现实意义,包括弘扬民族精神、推广中国文化、振兴国产动画、获取经济收益。最后,提出写意精神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即将写意精神贯彻始终、有效运用写意精神与时代特征、增强动画场景的灵动性、扩展与探索线条艺术、注重动画色彩的运用与搭配。
关键词:国产动画;写意精神;造型设计
一、写意精神的发展与解读
写意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表现形式演变成为一种艺术风格或一种艺术精神。在形式上注重表现神韵及线条的质地,在创作上注重内心思想与情感的抒发,对事物的刻画由形似上升到神似。东汉时期王延寿在其作品《鲁灵光殿赋》中强调用丹青来描摹事物,间接地描绘出事物的品质[1]。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卫铄认为“意在笔先”,突出了对意象的追求。南齐时期的画家谢赫提出“气韵生动”,重视画作的内在神韵。写意精神经过唐代的发展,到了宋挥到极致。宋代文人画的产生与兴起,使写意精神成为书法家、画家的重要追求[2]。明清时期,写意精神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恽寿平、石涛等画家提倡作画时在写意的基础上追求自我、张扬个性,从而提升画面的美感。写意精神中的“写”指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流露,是该精神的外在形式与载体,在对事物的描绘上,并不追求客观形象上的相似,而是寻求事物内在的灵性之美,以此抒发画家内心的情感与精神追求[3]。例如,苏轼《枯木竹石图》,以精简的笔墨描摹出枯枝桀骜、孤独、逆境而生的品质,以此托物言志、抒发内心情感,使画作不落凡俗。写意精神在审美上追求直抒胸臆,线条、色彩、笔墨等都是该精神的承载形式。例如,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作,常被人形容为“吴带当风”,利用粗放的笔触勾勒出衣带的飞逸之感,使其画作产生写实与写意相互交错的效果。
二、写意精神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1.弘扬民族精神,推广中国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动画艺术属于文化中的一种,应从文化领域进行广泛探索与研究,发现动画背后隐含的文化现象与文化内涵,从而在推动动画产业的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魅力[4]。虽然《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动画电影以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为基础,通过中国文化元素,讲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但其核心依旧是美国模式,被看作美国文化借用中国元素对中国文化进行侵入式的渗透。因此,中国动画应不辱使命,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使中国文化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戏曲、绘画及动画等,都体现着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精神,将写意精神渗入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之中,增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特质,正是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曾经,国产动画《大闹天宫》的诞生震惊全球,使美猴王成为国际上家喻户晓的动画角色,在写意精神的影响下,增添了中国动画的灵动感与审美价值[5]。现在,我国动画片的又一力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刷新了《功夫熊猫》系列在我国的票房记录,满足了广大动画爱好者的期待,提升了国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此同时,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充分、有效的挖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写意精神与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融入,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6]。同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出口”中国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也有利于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2.振兴国产动画,获取经济收益
在我国动画发展的早期——中国学派时期,写意精神已经融入动画造型设计之中,不仅增添了动画片的意境之美,也将现代意识融入其中[7]。例如,《三个和尚》采用我国传统戏剧的艺术形式,角色造型极具灵巧与简洁之感,在动画角色动作设计上,运用舞蹈化的设计提升该动画的时代感,扩大受众面和受众对象。因此,写意精神在我国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反过来推动我国现代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水平的提升,以及动画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我国人民群众对我国动画的信心与自豪感,热爱中国动画并自觉推广中国动画。另一方面,通过中国动画设计水平的提升寻求商机。例如,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系列就利用中国文化元素中的熊猫、武功、气功、书法、饮食等元素获得巨额商机,取得高额票房,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赚得高额利润[8]。因此,从本民族出发,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造型元素,探索写意精神与时代特征的联系,树立属于我国的动画风格,从而达到世界动画顶尖水平,并获得高额商业利润与经济价值。
三、中国动画造型设计中写意精神的具体应用
1.将写意精神贯彻始终
从国际动画市场来看,日本动画片与美国动画片都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可以一眼分辨出它们的特征,而我国动画却辨识度较低,尚未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9]。因此,在中国动画造型设计中仅运用中国元素远远不够,还需深入贯彻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提高我国文化的创新性与中国动画造型设计的创新水平,这样才能使中国动画被世界广泛接受。因此,我国动画应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借鉴国外动画技术与优秀品质,开创中国动画的新天地。例如,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宝莲灯》(如图5所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与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基础上,借鉴美国迪斯尼动画中的幽默手法,在动画中加入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小猴子不仅陪伴沉香成长,更为该动画增添幽默效果,成为国产动画中的经典代表作。所以,在中国动画造型设计中,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追求情感的真挚与真诚,注重角色内在本质性的体现,提升角色造型的感染力,运用艺术的态度与诗意的形式表现生活,设计动画角色造型[10]。另一方面,立足于我国传统哲学内涵的基础,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地运用写意精神,避免在设计上过于自由化与放纵,并将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为我国动画注入新鲜血液、激活生命力。
2.有效运用写意精神与时代特征
目前,我国动画的角色造型设计普遍出现形象雷同现象,造型缺少明显特征,辨识度低,写意手法的造型设计可以有效弥补设计上的缺陷[11]。例如,经久不衰的《葫芦娃》《黑猫警长》等动画片,曾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成才,其衍生角色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动画角色。在具体的动画角色设计上,可以运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与服饰,从而有效地传达角色的性格、职业及所处的地位。例如,我国动画中的中国学派开山之作《骄傲的将军》(如上图6所示),大量运用戏曲元素中的脸谱艺术写意手法。除形象设计外,角色的动作设计也运用传统戏曲的动作,以彰显该角色的傲慢、自满与得意。除此之外,民间艺术与水墨画艺术中的创作手法也可以广泛运用进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之中。例如,《过猴山》《牧笛》《山水情》等。利用这种极具艺术特色的设计手法,可以成为动画的点睛之笔,极大地提升动画角色的特点与辨识度。例如,我国以孙悟空为题材的动画已有很多,但现代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然能够从大量“美猴王”造型中脱颖而出,为大众所喜爱,其重要原因就是将中国传统写意精神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塑造出一个既有义气、又极具个性的动画角色[12]。
3.增强动画场景的灵动性
中国画十分注重气韵与整体空间感,以及画面意境的营造。使用虚实相生、大量留白以及散点透视的手法突显写意特征[13]。将这种手法运用进动画场景设计之中,可以增强动画场景与画面的灵动感,使诗意的氛围呼之欲出。例如,1963年的国产动画《牧笛》(如下页图7所示),将水墨画融入动画场景与造型设计之中,弱化故事情节,重点突出水墨田园灵动、优美的场景特征,使观众跟随着动画中的主人公牧童经历一场悠远飘渺、清新灵动的水墨之旅。
4.扩展与探索线条艺术
在很大程度上,写意精神须通过线条表达出来,简洁、顺畅的线条可以彰显动画角色的表现力与生命力,成为表现动画写意精神的载体与符号。长久以来,我国动画造型中的线条一直属于单线平涂[14]。《小蝌蚪找妈妈》第一次跳出这种局限,使线条成为墨块,增强其灵动感。又如动画《三个和尚》中采用描线的方法进行任务勾勒,使该动画极具简洁、明朗的特点。由于线条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虚实之美,可以强化动画的节奏性、趣味性,以及审美性[15]。因此,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线条艺术,将其运用进动画造型设计,不仅能够增强国产动画的生命力,更能促进民族特色的发挥与运用,使国产动画片深深地打上民族烙印。
5.注重动画色彩的运用与搭配
色彩是动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动画的风格表现与主题表达,古朴雅致的水墨色是意象色彩之中的典型,使动画中的每一格画面都成为一幅水墨画,不需要太多对白就可以使故事在山水之中娓娓道来[16]。在叙事性较强的动画中,对色彩的运用可以达到写实与写意相融合的效果。例如,动画《大闹天宫》运用浓重的色彩、鲜明的色调对各个动画角色进行设计,以黄色和红色象征孙悟空的勇敢与正义,以白色象征玉皇大帝的阴险奸诈,以灰色与黑色象征天宫的压抑与集权。色彩的运用与搭配不仅可以增强视觉层面的审美价值,更能体现出色彩之中蕴含的动画角色性格与命运,以此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雅、含蓄,令人回味悠长[17]。
四、结语
动画造型设计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在提升造型设计水平与技术的同时,要牢牢把握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精神,并将其融入时代,树立国产动画强大的精神内涵,以及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这一过程中,要同时兼顾国产动画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既不能追求纯艺术而脱离生活,也不能追求经济利益而失去艺术性。除此之外,国产动画是我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推广中国文化,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因此,要积极推进写意精神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为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作者:沈强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