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海盐博物馆建筑造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海盐博物馆建筑造型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海盐博物馆建筑造型分析

[摘要]城市快速规划背景趋势下,各类建筑物成为改善城市风貌的重要部分,注重建筑造型规划与设计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现阶段,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均讲究结构造型布局,以彰显建筑内外结构设计特色,发挥建筑物与社会文化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简述了建筑造型的含义,并通过中国海盐博物馆作为案例,从建筑的整体构思、平面设计、立面设计、细节设计四个方面对其建筑造型设计进行详细分析,为博物馆建筑造型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海盐博物馆;建筑造型;设计;文化特色

引言

“建筑造型”是体现建筑物整体结构特点的艺术形式,不同建筑需构建不同的内外空间结构,用最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大众,从而充分体现了建筑设计艺术与思想,让建筑物利用价值实现最大化。当前,建筑造型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体型、立面、材质、色彩和细部等方面。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师而言,在构思和设计建筑造型的时候,必须遵守“着眼于整体”的基本原则,在宏观条件的约束下进行细部的设计,从而给人带来一种多重的视觉效果。

1博物馆概况

中国海盐博物馆坐落于江苏省盐城市,2006年经过国务院批准之后对外开放,也是国内唯一一座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博物馆,以反映海洋历史文明为核心的主题博物馆。整体规划来看,博物馆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主体结构面积达1.8万平方米[1]。纵观海盐博物馆造型布局,无论是设计或施工改造,其整体设计均符合现代建筑风格特色,从建筑体格局及题字等方面都颇具历史特色。设计上,由“梁思成”奖获得者程泰宁先生担任总设计师,可见博物馆的独具匠心。随着时间推移,博物馆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从馆内历史主题或文明角度出发,可充分体验到“煮海为盐”的精神文化,也承载了各种雕塑式的建筑文化,将黄海之滨数全年文化底蕴全面呈现出来,它是联系着盐城历史、现代与未来的重要场所,展示着城市的精神和文化。海盐博物馆的建筑造型是海盐文化的地域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是传播地域文化信息的重要媒介,希望通过对海盐博物馆建筑造型的全方位分析,为更多博物馆设计提供参考。

2海盐博物馆建筑造型分析

2.1设计构思

中国海盐博物馆从设计开始就注重风格布局,严格按照当代建筑造型规划,从整体造型及外观上来看,该馆像散落在无垠滩涂上的一堆盐粒。这些盐粒呈不规则的正方形结晶体,这是盐在显微镜下显示的形状。设计者在海盐文化中提取出地域文化符号——海盐,然后通过抽象简化等手法将复杂多变的盐晶体简化成正方体框架。设计思想是建筑造型的核心内容,任何一个建筑物从设计阶段必须明确其主题思想,才能更为客观地反应出历史文化,把中国海盐文化完全呈现出来,让更多人通过建筑设计风格领悟主题文化。中国海盐博物馆围绕“海盐发展历史”展开一系列设计,按照海盐文化的形成期、发展期、最新状态等不同的阶段,把历史文化逐一呈现出来,有助于对中国海盐历史的传承与保护,更好地体现城市文明形象,帮助地区建立更好的城市风貌,这也是对盐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认可[2]。此外,该馆设计又将正方体盐晶体作为基本元素,对文化符号进行建筑化的转译,通过重复、叠加、旋转等手法将晶体形态与结构结合共同构成了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造型特色。

2.2功能组织

“功能”是体现建筑物应用价值的关键,任何一项建筑都必须符合主体功能需求,才能实现整体建筑的价值意义,帮助城市提高内在的历史文明。中国海盐博物馆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其对城市文明建设具有助推作用,其在功能定义上需要注入更多的历史元素,这些也是设计师选用“晶体”结构的缘由。对于中国海盐博物馆来说,主要功能包括典藏文献、科研交流、教育宣传、开放交流、学术研讨等,且附带仓库、车库、电梯等功能性设施,这些都是功能设计方案里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体现博物馆功能的重点要素。例如“分区分层”是设计里的一大特色,按照不同区域及功能需求实施多层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建筑体空间构造。另一方面,“三维网络”是海盐博物馆的构架模式,利用柱网和层高为基础支撑,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单元结构,按照这一布局讲展室、大厅、庭院、走廊等结构完全整合起来,进一步实现馆内使用功能最大化,更好地展现历史文化特点[3]。从建筑结构层的构架、墙体、柱体等元素考虑,本质上就是“点、线、面”的灵活组合,运用设计手法将每一个元素融合起来,形成了更好的功能综合体。此外,巧妙地运用“晶体”为格调,也是将馆内多维度空间真实地呈现出来,以博物馆文化为轴心构造出特有的建筑意境,既符合海盐历史信息的展示需求,也满足了大众对建筑物综合体的审美要求,生动形象,美观诱人。

3海盐博物馆建筑造型设计分析

3.1平面设计

海盐博物馆可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中国海盐文化历史资料,集中展示了中国海盐文化的优秀成果与时代风采。海盐博物馆共两层,一层为展览区与工作区,二层只有展览区与公共服务区。展览区域分为五个部分,通过序厅可以依次进入其他四个展厅,展厅的第一部分为《引海制盐》,反映了千百年来海盐生产技术的演变;第二部分为《行盐四方》,展示了海盐的存储技艺、运输方式以及销售管理体系;第三部分为《盐政春秋》,反映了海盐专卖制度和盐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四部分为《海盐兴城》,展现了中国海盐文化兴起的典型代表城市—“盐城”。平面设计中对每个区域的功能也进行详细划分,按照办公与展示等使用需求合理地分开,不仅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能为参观者提供舒适的行走空间,更好地接触海盐图书馆文化,这些都是平面设计创造的特有效果。例如海盐博物馆设计者将办公区与会议区分别布置在展览区的两边,并各自设置独立的出入口,将两者分开,使外来开会的人与内部工作人员互不干扰。其次在流程路线方面设计合理清晰,进入展览区以后,从第一展区开始参观就不会重复,整个展区都围绕着中央大厅的采盐船,不管从哪个展厅出来都会找到这艘船[4]。

3.2立面设计

作为博物馆造型结构的重点部分,立面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造型布局,以及外观层次的合理性与规整性。建筑立面设计是建筑功能、建筑构造和建筑美学的统一体,建筑师通过色彩、材质、尺度、比例、方向、形状及其组合,运用对比、差异、统一、呼应和穿插、几何性、次序性、节奏和韵律等美学原理,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立面和外观的美感。海盐博物馆的立面设计通过晶体的组合叠加,结合层层跌落的台基,跌落层退的滩涂的独特个性,成为盐城市海盐文化街道单元标志性文化建筑。在外立面材料处理上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墙面采用了米黄色砂岩石材干挂,屋面方块晶体采用了铝板与Low-E玻璃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并且在屋面大方块晶体上缀以小块晶体,小块晶体与粗犷的基座砂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也很好地隐盖了大方块晶体铝板上的灰尘,表达出一种熠熠生辉的晶体美感。另一方面,海盐博物馆立面的外观也受社会文化、经济水平、地方习俗等影响,这必须与城市文化及未来发展相互结合起来。

3.3造型细部设计

3.3.1材质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对于建筑的细部设计不能忽视,因为它涉及到节点、构造做法以及小型构件和施工工艺等各个方面,十分重要。在建筑造型设计中,材质的选择和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材质不同或者对材质的运用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会天差地别。中国海盐博物馆外墙材料选择的砂石,从材质和色泽上均经过多方考察,采用了最新颖材料及构造要求,设定了不同层次和质感的视觉效果,让海洋博物馆与主题历史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材质运用于建筑结构造型的特色手法。细部设计采用了晶体材料,这是一种特殊铝板材质,局部设计考虑了采光需求,选择玻璃材质为基础,将一些晶体结构设定在特有的构造中,作为门窗结构的主要材质,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建筑物的造型特点,发挥出博物馆特有的造型艺术[5]。在室内造型的设计中,序厅四周用镂空的铝板做装饰,不但可以有效的处理各个展厅影响的互相干扰,空隙中透过的光线也展示出海浪的形态,隐喻了辛勤的盐城人民在一望无垠的滩涂上制盐的劳作场景。

3.3.2色彩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有一个好的色彩,是建造一个好的建筑的前提。“色彩”不仅展示了建筑物的直观形象,也能带给大众最直接的视觉效果,体现了建筑造型的特有属性,加深了外界对建筑物的印象。中国海盐博物馆在造型中对色彩运用十分讲究,结合城市文化特色及历史原由,结构材料用蓝色、淡黄色为主体色调,与大海、盐等相互衬托;博物馆顶部“盐晶体”设计选用了钢结构的玻璃材质,以蓝色为主,这一材质也与主题博物馆文化相互衔接,整体设计十分协调,以此筑造的“雕塑”能带来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6]。

3.3.3虚实与凹凸的处理“虚实”与“凹凸”处理为建筑物创造了广阔的视觉空间,从建筑造型设计角度出发,也是空间结构优化组合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对比手法呈现出特有的建筑形态,把海盐主题文化与历史更好地呈现出来,这些都是造型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正立面墙体采用虚实对比的方式,立面上的门窗洞口和实墙之间、墙面凹进去的部分和突出来的部分之间,往往会因为材质所造成的通透与封闭之间的对比或者光影所造成的明与暗之间的对比,给人以虚、实不同的感觉[7]。展厅内以室内照明为主,外墙一律采用实墙不开窗,贵宾休息室、办公室等需自然采光通风,外墙上的玻璃窗被做成了“盐晶体”的形状并突出墙面之外,这些更加突显出了主题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侧立面入口处用实体墙与玻璃钢筋结构,形成具有光影错落的空间效果。从侧门进入,一眼可见侧面庭院,庭院走廊用玻璃墙隔断,庭院的满园景色尽收眼底,一虚一实,一动一静之间将自然生机与建筑巧妙融合,使空间充满活力趣味[8]。展馆内部的设计采用“万花筒”的意象,用拼接三角形状的灯做装饰,在展示墙体之中掏出玻璃展窗,虚实相生,展现了海盐文化的璀璨之美。

4结语

总之,海盐博物馆造型设计涉及到了建筑物建造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功能、技术与审美等要素,必须深入考究才能体现出建筑物的综合利用价值。随着建筑设计理念不断发展,建筑造型不仅有明显的空间特征,还有着明显的环境特征;既要考虑建筑物内外结构的合理布局,也要结合城市地理位置及文化环境,才能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建筑体。

参考文献

[1]刘凝霜.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以中国海盐博物馆为例[J].科技视界,2017(34):164-165.

[2]陈同乐.在传承与蜕变中构建多元的泛博物馆:以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建设为例[J].建筑创作,2010(10):108-117.

[3]范路,朱锫.公共性的心灵景观——关于2017柏林Aedes朱锫建筑个展的对谈[J].世界建筑,2017(6):108-110.

[4]金乃玲,童年,陈祥.基于场所复兴的新徽派建筑浅析——以绩溪博物馆为例[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7(2):66-70.

[5]李兴钢,张音玄.留树作庭随遇而安折顶拟山会心不远——记绩溪博物馆[J].建筑学报,2014(2):32-45.

[6]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7]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沈福熙.建筑方案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杨远帆 单位:贵州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