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创作与产品造型设计关系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创作与产品造型设计关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艺术创作与产品造型设计关系分析

摘要:艺术创作属于精神、感性的表达,产品造型设计则是对受众心理和需求的反映与把控。二者具有一致性,但是区别也显而易见。该文研究艺术创作与产品造型设计的相同点和区别,比较和分析艺术创作与产品造型设计的基础、过程、心理等。

关键词:艺术创作;产品造型设计;跨界融合

现在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的时代,也是一个消费差异化、个性化的时代。人们在购买一款产品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外观。这给产品造型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同时,产品造型设计师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一款优秀的产品,一定是艺术性与功能性完美结合的产物。艺术创作和产品造型设计本来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产品造型设计越来越与艺术创作相近。产品生产、销售已经离不开产品造型设计这一“艺术创作”的过程了。

一、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艺术体验阶段,这是艺术家道德情操树立、艺术情趣养成、生活经验积累、生活素材收集的过程;艺术构思阶段,这一阶段以艺术体验为基础,是艺术家对积累的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与之相关的艺术主题的过程;艺术传达阶段,这一阶段是在经历前两个阶段之后,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技巧,将已有一定创意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这时艺术创作过程也接近尾声。艺术体验、构思、传达这三个阶段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三者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关系。艺术创作体现着艺术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1]。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情感体验不同,情感表达自然也有差异,所以世界上不会有两件完全一样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素材广泛积累、深刻体验后的顿悟,最后完成的是精神产品,如油画、绘画、雕塑、雕刻、乐曲等,这些精神产品一般被称为作品[2]。这些作品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感性表达。这种作品一般具有独创性和首创性。

二、产品造型设计

设计最简单、直观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一些设计大师认为,“设计就是创新”“设计就是追求新的可能”“设计就是文化”“设计就是协同”等。他们指出了设计的要义所在。归根到底,设计是创作行为,是设计师的情感体验与受众之间、与材料工艺之间协同的结果。产品造型设计就是追求产品外观的新意,求新、求变、求不同,它可以是对产品外观的改良,也可以是新的创造[3]。也就是说,产品造型设计就是对产品外观的改良或创造的过程。人们所说的产品一般指工业产品,任何一类工业产品,除了要具有功能性、实用性、经济性、环保性、创新性,还应追求外观的美观和艺术性。产品造型设计一般包括产品形态、材质、色彩等方面,产品造型具有时代性。人们往往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精神向往,产品的造型形象要通过形、色、质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时代特征。产品形态的设计要把握产品的尺度比例,设计者往往首先要考虑到设计标准的尺度,然后才是造型的比例和细节调整,以及材质的选择与色彩的搭配。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是设计创造的基础。产品造型设计师要有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要能够标新立异,能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同时,设计师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准确表达自己的创意,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美学修养和鉴赏能力。此外,设计师还应该拥有美学与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更广泛的边缘学科知识,如心理学、解剖学、运动学、 材料学等知识。设计师不能只在设计室里对着电脑搞创作,而要像艺术家采风一样,了解市场、客户需求。设计无处不在,人们身边充满了赏心悦目和富有创意的产品,这正是工业设计师、产品造型设计师存在的意义。

三、艺术创作与产品造型设计

艺术创作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享受,丰富人的精神世界[4]。产品造型设计让人们在享受物质功能的同时,获得美好的体验。二者都追求美,都是创造性的劳动,都需要艺术家或设计师有良好的美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但二者又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应该是,艺术创作可以“独乐乐”,而产品造型设计更追求“众乐乐”。19世纪中期欧洲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就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艺术创作需要独立性的思维,创作过程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和释放过程,承载着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内容,但是艺术创作最终是服务于社会和大众的。而产品造型设计师的目的,是创造标准化的、能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师要通过适当的外观、色彩,充分地表现出产品的设计内涵。设计的本身是创造,设计师既要尽可能地扩大生产规模,又要适应和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艺术创作和产品设计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艺术家和设计师有各自的舞台与世界。但是,当艺术家做起了设计师,设计师开始了艺术创作,他们的“跨界”活动就注定会格外精彩。威廉•莫里斯出生于英国沃尔瑟姆斯托,他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师、作家。莫里斯在青年时期为了当牧师,就读于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在此期间,莫里斯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爱好中世纪的艺术、设计和建筑。22岁时,他和好友结伴去法国北部徒步旅行,汲取中世纪各种艺术的营养。后来,莫里斯先投身美术创作,主要从事油画创作,而后又从事室内装饰设计和产品设计。莫里斯设计的建筑“红房子”外表敦实、内部舒适、功能性强,从整体到细节堪称完美。他设计的花布、壁纸、花窗玻璃等的图案花纹十分经典,这和他深厚的美术功底与丰富的创作灵感是分不开的。在莫里斯的推动下,英国开启了工艺美术运动,并很快影响到欧洲其他部分。可以说,莫里斯将艺术与产品设计融合在一起,他开启了艺术家从事设计的先河。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把自己视作艺术家,或者在主观上要有为成为艺术家而努力发展的意愿,因为设计本身就是具有艺术性、创造性的活动,而且是一个人进行艺术积累、生活体验、情感表达的过程,是独一无二的。一名设计师只有把自己当成艺术家,进入一个更高远、更超凡脱俗的境界,才能设计出有设计师性格、有气质的作品。设计师应该实现精神“跨界”、实质“跨界”,有计划地或随性地进行一些艺术创作,以积累素材、激发灵感。设计师只有从灵魂深处将设计的作品当成艺术品,才能实现设计理念的飞越。

四、跨界合作案例

从同济大学周洪涛教授的演讲“跨界的艺术与设计融合实验”,到2019年4月上海音乐学院打造的视听盛宴——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让大家体会到了艺术多元化这一趋势,各种元素在碰撞中形成全新的张力。基于这样的趋势,笔者也在导师的指导下,和其他同伴进行了跨界合作,完成了“‘烤啦’——融合物联网和云智控的烘焙大师”项目,并参加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烤箱是一种常用的工具,传统烤箱大多是机械式控温,受限于控制方式,需要由有经验的面点师完成面包的烘烤,往往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现有的加盟式面包店对烤箱需求巨大,然而在空间上分散的各个烤箱的维护需要高昂的人工成本,同时,在人工维护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维护不及时、维护有疏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项目将烤箱加热管的控制方式从简单的旋钮计时器式控制改进为基于STM32的分段PID控制,提高控制精度。这样可将面包的烤制环节提前数据化为控制参数,实现无需人工干预,一键完成烘烤,控温控时精确,保障良好的烤制效果。该项目引入基于NBIOT的物联网芯片,解决广域空间下多个烤箱控制参数同时修改问题,实现在Web界面上远程下载相应的烘烤菜单,解决多台烤箱的统一管理问题。这样方便统一运营维护,降低运行成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笔者团队对烤箱的产品外观进行重新设计,并一起撰写商业策划书、演讲等,最终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

结语

艺术创作是用自由的思想和表现方式,观察、洞悉、审视社会。产品造型设计师需从社会需求出发,提出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创新、实用、人体工程学、材料、工艺、美学、经济学、绿色生态、环保等因素,是设计师在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从产品造型设计的每个单元到产品整体,又是设计师艺术观、艺术水准、艺术鉴赏力的体现。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体验,是进行艺术创作和产品造型设计的共同前提;良好的美术功底、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是二者的共同基础。艺术创作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表达,产品造型设计则更注重对人的需求的探知和对人心理的把控。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内在关联紧密,跨界融合基础深广。跨界是当代艺术呈现出的一种趋势,更是人们为了传达自身的艺术思想和观念作出的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荣万军,丁倩.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及情感表现[J].美与时代(中),2018(8):39-40.

[2]叶彤.谈当代艺术创作的解构[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45.

[3]李敏,黄超.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理念及发展趋势[J].设计,2017(8):120-121.

[4]王庆功.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8,39(14):210-214.

作者:朱俐锟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