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清宫廷多宝格对紫砂造型设计启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清宫廷多宝格对紫砂造型设计启迪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清宫廷多宝格对紫砂造型设计启迪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清宫廷产物多宝格的营造与巧饰智慧发现,其与紫砂艺术的创新思考有相通之处。紫砂造型设计需要借鉴多宝格的美学思想、文人意境与藏巧于朴。通过挖掘古代器物形制、寓意与多种材料的装饰手法,并融合大胆的现代设计理念与精神,可以衍生设计出富有时代特征的紫砂作品。

关键词:多宝格;造物智慧;紫砂造型;设计;创新

中国古代器物的设计是与社会阶层、时代风格、审美趣味、价值取向息息相关的,历代天子是皇权的代表,他们网罗天下奇珍异宝,享受宫廷奢华庄重的生活和附庸风雅的文人审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乾隆皇帝,他对可以陈设书画、玉器、印章等的小家具设计也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些可以对价值连城珍玩进行收藏摆放并产生美感的小箱体后世称为多宝格。多宝格对于珍玩起着包装、保护与收纳的功能,同时巧妙与趣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多宝格的历史背景与风格

多宝格是清代皇帝日常休闲的最爱之一,常被称为“皇帝的玩具箱”。多宝格在清朝才有记载,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中记载清宫收藏的古玩珍宝会按等级区分,多宝格收藏头等珍玩,百什件和万宝箱中为次等及以下。可谓帝王搜罗天下奇珍异宝聚集于多宝格,其中有些多宝格设计异常巧妙,肉眼看到格中、抽屉里或隔板旁有珍玩,也会因不识机关而无法取出。每一件珍玩都按物定位,乾隆皇帝要每件古物拿出来鉴赏再复位,打开前后都要消磨不少时间,印证了清宫廷文房家具独到的造物智慧。郎世宁曾画乾隆帝鉴赏商周青铜器、元明青花等器皿情景,映衬出乾隆皇帝的文人雅趣和对传统珍玩的爱好与重视。由此可见,乾隆皇帝笃好风雅,朝廷上下,清宫照办处都需投其所好,搜集设计出收藏和置放这些珍玩的宝物,现遗存在博物馆的有《竹丝缠枝番莲多宝阁》《戗金描漆龙凤纹多宝格盒》《乾隆御用叠桌》《紫檀多宝阁方匣》《紫檀云龙纹多宝格方盒》等。

二、多宝格的设计传承源起

多宝格缘起的具体朝代已无法考证,如果按其构成的形制与设计构思来说,根据大盒套小盒或组合成一体的家具或收纳物件,可以联想湖南博物馆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双层九子奁盒》,器由两层与器盖三部分组成,墓主人生前用此梳妆奁安放梳妆用具和贴身衣物,此物空间设计巧妙,不仅节省空间,使整个物品排列有序、美观实用,堪称漆器中的精品。还有湖北荆门包山战国楚墓出土的漆盒,内分六格,分别放置耳杯、方壶和碟盘,空间摆放紧密、结构合理。对多宝格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更多还是明式架格家具,明代戏剧家李渔亲自设计制作了一批家具,并在其《闲情偶寄》中提及桌柜的设计要多设隔板与抽屉,这对清代的家具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力。《长物志》载文人宝玩之物,其匣内共分三格一替,置物三十余件,强调了“古玩中有精雅者,皆可入之以供玩赏”的精神。(文震亨《长物志》,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1页)这与多宝格的物品组合思路已非常接近。晚明士人高濂所开创的便携文具匣式样,其著《遵生八笺》中描述所带游具变形折叠桌,彰显了文人雅士有品位格调的生活。

三、多宝格的造物智慧探析

(一)理论渊源。“园无石不秀,室无格不雅”,多宝格设计与中国园林设计的理念非常接近,注重大小有别、高低不等、长短不一、穿插有序、虚实相生,空间分割趣味巧妙,错落有致,从单一整体方整的外形发展到圆形、扇形、菱形等多种形状,与江南地区建筑营造中的门窗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单面欣赏,也能多面欣赏;有简单组合又有链接组合,既可以成为家居摆设的小型家具,又可以摆放各种古玩珍品,成为一种独立的搁置收藏鉴赏品的收纳家具。如《紫檀云龙纹多宝格方盒》可藏47件珍玩,汲取墨子节用、利人、致用的节约空间、功能实用建筑美学思想到一个器物设计之中。

(二)折叠设计原理。“全器匠心独运,极尽设计之能事”,多宝格在功能上追求创新,通过轴心式、平行、V型等折叠结构与方式进行设计,结构简单、折叠方便、缩小体积、节约空间、提携轻便,产生功能创新还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中间同样进行分割,置放赏玩件且折叠后确保藏品收纳紧凑且不易掉落,各个角度观赏的效果产生视觉新奇感,体现了中国匠人追求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精神。《清代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就是采用机轴轴心式的原理,将一个圆筒形体分隔成四个扇形,展开可成为摆放一字的小屏风,反合翻转后变成一个正方形筒状。(姜晋《文心藏趣丛书:藏物觅珍》,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66页)《紫檀多宝阁方匣》也是四周窗板可以平行移开,采用边缘轴心式转开看到珍玩。《乾隆御用叠桌》为两只长方盒进行V型折叠成一个整盒,两边设有可打开桌腿的浅屉,里面的深层空间置放出游用的常备物品。

(三)设计选材工艺与装饰手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多宝格的选材多用榉木、花梨木、紫檀木或者红木,结合髹漆、描金、珐琅等多种手法,装饰手法繁杂精美,这些包镶工艺有的是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有的是汲取西洋巴洛克的豪华风格和“土胎贴石材”的建筑装饰手法,题材有带有吉祥寓意的植物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图案、书法绘画等,满足清朝满汉交融的意趣,也融汇了中西文化艺术。如《紫檀多宝阁方匣》就模仿了黄公望、倪瓒等元四家风格,书法是苏轼、黄庭坚等宋四家风格,体现了文人出世的格调志趣,贴饰动物面纹玉璧与玛瑙蝙蝠、梅花、寿桃、葫芦等,象征天圆地方与五福捧寿,把这些文化寓意赋予多宝格的装饰之中,希望能够被神灵保佑、吉祥如意,体现了“佛、儒、道”的哲学蕴含,在器物之中成为载体进而成为精神升华。

四、多宝格与宜兴紫砂造型设计的关联与启迪

宜兴紫砂在清朝成为宫廷御制贡品,清史照办处督造的篆书“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的紫砂材料的文房清供、雅玩陈设、宴飨佳器留传有序,其中受多宝格设计方式影响的清中早期《黑泥绘紫泥山水九子盘》亦分成九个部分,寓意九五之尊,八块大小等同的扇形小盘以中间圆盘为正中组成外圈,组合成九子盘,盘内施以乌泥堆绘山水楼阁细工浅浮雕,是清代宫廷常用的紫砂装饰手法,画意精美,格调高雅。传统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因受传统工艺与嘴把盖滴必须装于两侧而常落窠臼难以发展,这些或许是紫砂造型的劣势,如果打破这些元素,参考清多宝格进行再分割、制作组合层次、进行大小虚实对比,同样可以达到实用与审美的功能,也可能因思维创新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凝结传统文化底蕴。《考工记》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紫砂创作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依托天赐的宜兴紫砂富贵土材料,提升紫砂从业者传统文化、艺术涵养与审美意识,夯实紫砂成型制作技艺,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借鉴仿生的方式与大自然的纹理作为题材,可以融入瓜果、山石、松竹等构成壶身主题产生美好自然意蕴,尤其发掘其象征寓意让作品富有新意,进行描金、包银、漆雕、珐琅、泥绘,甚至可以参考清宫廷装饰手法,让传统紫砂文化传承中有所创新,成为端庄、雅致的艺术收藏品。

(二)藏巧于朴的道家思想。“道”是老庄哲学中万物的本源,传统道家“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美学思想的艺术洗礼,产生“大巧若拙”朴素自然的作品。剖析紫砂的工艺技法与设计理念,探寻文人趣味与多种多样的造型手法与五色土本身装饰手法,糅合多种装饰工艺的表现手法,主张“宁拙毋巧、宁丑勿媚”,亦可以诗文书法、其他材料的雕琢复朴产生复归朴素之美,清朝陈曼生的《曼生十八式》,当代吴鸣《子非鱼》系列作品等都是追求创作上天然无雕塑繁冗的装饰,崇尚自然天造与文人气息。

(三)挖掘古代器物形制。中国传统的礼器早期是用来祭祀与区分阶层等级的,逐渐演变成日用器皿,其身上饰有以农耕文化为题材的抽象图案,通过原始图腾的崇拜转移到器物之上,具有神秘的美感或令人生畏的震撼力。借鉴传统历代礼器造型形制构建壶把嘴滴足与装饰纹样,很多采用饕餮纹、云雷纹、回形纹装饰壶身,传承了中国古代文明,凸显国粹在现今器物上的语言转接;不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图案装饰进行形态造型的抽象再设计,能感受到产生形意兼备的传统文化的印迹,提炼抽象概括的造型与图案装饰融合到紫砂艺术创新上。

(四)现代设计理念与精神。经济的日新月异带动交通运输与互联网的发展,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当代艺术与世界各国艺术风格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深远。紫砂陶艺是硅酸盐学科、陶瓷艺术设计和手工业的融合,艺术设计也演变为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等的多学科、技术的交叉融合体,所涉及的学科与技术都需要我们去拓展知识点与理论实践,大胆尝试抽象的语言与审美形式来表现紫砂,可以打破传统固化的思维,重组紫砂各元素和陈设尝试,保持使用功能或者可以淡化使用功能兴许能让紫砂设计的方向更广、道路更宽。中国的传统器物具有时代性,古代以天子为贵,崇尚文人的风雅生活方式,天子文人主导社会潮流与审美情趣,清宫廷多宝格是皇权的象征,其繁杂的雕镂工艺并非符合现代审美,我们在古为今用的同时要先以智慧探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探索造物智慧来启迪类似紫砂艺术等的跨工艺、跨行业的创新设计。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艺术风格不断涌现出来,当代紫砂艺术也需要融入新的思想、语言与形制,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艺术与造物智慧的认知解读、大胆的造型语言、多彩的纹饰方法、精湛的技艺特征等,进行系列的紫砂设计实践,才能打上时代的烙印,丰富着人们的饮茶习惯和愉悦把玩紫砂审美精神享受,创新紫砂陶瓷艺术,走向国际的舞台。

作者:董亚平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