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建筑中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建筑中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建筑中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

徽州古建筑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主要依附于居民建筑而存在,集中体现在木质构件的装饰中,以实用性为准则,兼具徽州审美文化。其艺术形式属于儒学精神影响下的地域审美文化的范畴,在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与表现上既尊重建筑结构,强调实用,又兼顾大众审美,通过精心的设计突出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徽州木雕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了儒家以‘仁爱’为核心、以‘忠恕’为本的思想,强调‘礼’的行为规范,重人性、重人情、重慈爱的美学主张,强调美的伦理性本质。”[1]整个木雕艺术的设计与制作主要依据建筑框架结构,并通过大木作及小木作两类制作形式来实现。

一、徽州古建筑中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准则与内涵

徽州木雕艺术是徽州文化的载体之一,发端于南宋,元代有了较好的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代末期渐渐衰落。徽州木雕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诞生于古徽州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交流之中。其木雕艺术的设计主要以实用性为准则,在木质构件的装饰中强调审美与儒学思想的结合,其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统一于建筑整体。木雕艺术在造型设计上追求完美的外在形式和浓郁的文化内涵,为实用与装饰之间寻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1.尊重结构,强调实用功能

徽州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严格按照建筑结构来进行安排。在整个建筑中,木雕装饰份量最重的是第一进院落,在同一院落中,装饰的重点通常是正房,然后是两边的厢房。在同一空间中,装饰的重点是木雕构件的上部,其次中部,下部装饰较少。古建筑广泛的采用厅堂、天井、东西厢房或院墙的院落结构,由于厅堂和天井相通,具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再加上厅堂空间较为宽敞,也常是家人活动和接待客人的主要场所,所以厅堂四周的木质构件往往是承载木雕设计最多的位置。因此这里是依托实用的木质构件进行雕琢、美化,并把儒学教化的思想用木雕艺术呈现的最佳场所。另外,厅堂在整个院落的空间中基本处于建筑的中心位置,更加有利于木雕艺术的观瞻。徽州木雕艺术的设计在尊重结构,强调实用的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的摸索,达到了与徽州建筑风格高度和谐统一。以厅堂周围的门为例来说,门对空间的分割与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承载的木雕纹样雕琢精致。门,多是与建筑相和谐的镂空门,也称莲花门。莲花门在结构上,一般分为裙板、腰板、胸板、眉板四个部分。眉板面积较小处在门的顶端,大多以造型考究,工艺精巧的纹样来装饰;胸板位于整个门的中上部,大多以镂空图案的窗棂构成;腰板和眉板一样面积较小,木雕的设计上也多以精雕细琢为主;裙板是莲花门中面积较大的部分,多为表现内容丰富的浮雕,起到较好的视觉阻隔作用。

2.精心设计,突显儒学文化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具有独特的表现形态,其根基是儒家思想和南宋以来的新安理学。在雕刻的手法及构图上又受到明清以来新安画派的影响,借鉴绘画中的点、线、面等形式构成要素,使木雕艺术的设计和文化内涵有了更高的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木雕艺术的设计在文化上的特征,主要是通过木雕艺术的写实性、象征性和寓意性等表达,具体呈现了人们对于儒学思想及新安理学的理解。其次是通过装饰美观,题材高雅,经典的儒学故事桥段以及用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抱负等等。

3.吉祥寓意的视觉图形设计与应用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纹样与建筑本身和谐统一,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创造了很多有着特殊意义的符号,随着时光的洗练慢慢沉淀下来,具有专属的审美文化和寓意内涵。建于19世纪60年代的宏村桃园居,前后三进院落,其厅堂周围门、窗板上的木雕造型设计,就是徽州木雕艺术中典型的吉祥符号的设计应用与体现。“上部为麒麟送子、喜鹊报喜、书香之家、吉祥如意。下部为梅花寿桃、宝瓶宝鼎、福寿双全,其中麒麟、如意、宝瓶、宝鼎等都是典型的民间传统祈求吉祥的文化符号。”

二、大木作构件中木雕艺术的表现形式

木作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主角,木作分大木和小木。大木是房屋的结构部分,包括柱、梁、枋、檩、斗拱等,小木则是建筑的细部构件,如门、窗及许多配件等。[3]在历代木质建筑的传承中,先民们创造了大木作中具有东方建筑特色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的构架形式。其中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的抬梁式构架是应用范围较广的房屋构架形式。呈水平状的横木是梁,古建筑中构架的“梁”一般有两至四道,这样就能形成有良好流水坡度的屋顶,梁与梁之间有相互支撑的短柱,使之形成整体框架。徽州古建筑格局在大木作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一组木构框架,一般不作遮档,裸露在外,为了增加木质构架的装饰性,提高审美感受,并把儒学教化的思想等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木雕艺人们便在裸露在外的建筑构架上施以雕刻艺术。大木作中的梁枋是较为适宜的雕刻场所。梁的两端常施以鱼腮纹、龙须纹、卷草纹等装饰,末端常刻画成鹤首,在较为重要的梁枋上,施以雕艺精湛,内容复杂的纹样,充分显现大木作精细雕的对比。在厅堂中央平行于开间的大梁称之为正梁,其底部是离人们的视线较近,处于开间的前沿,此部位的雕刻装饰极为讲究,木雕内容复杂多样,有人物、动物、花草等尽为经典之作。

三、小木作构件中木雕艺术的表现形式

徽州古建筑中的小木作,如门窗与隔扇、雀替与挂落、牛腿等附属构件犹如众星捧月般的依附在房屋主体框架的周围,其木雕艺术的设计与表现拥有完美的装饰性。

1.门窗与隔扇

徽州黟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木雕楼”的卢村志诚堂,其厢房安装了六扇连扇窗门,使厢房的门窗与过厢的八扇莲花门连成一体,构成了左右对称的两大块立面木雕群,四周木雕中,有人物故事,吉祥瑞兽、山川美景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表现手法极尽精微,又与楼上花板、花窗粗犷的回字纹表现,相互呼应,使满楼的木雕充满着整体与局部、精微与粗犷、疏朗与浓密的对比与和谐。卢村志诚堂中各种木雕工艺,匠人们成竹在胸,呼应、疏密、虚实、刚柔、韵律等方面呈现了最佳的视觉效果。

2.雀替、挂落与牛腿

雀替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极具特色的构件之一,其形状本身就富有较好装饰韵味。雀替造型多样,并与传统的斗拱形式巧妙结合,雀替的木雕工艺以各种圆雕形象呈现,在题材内容上有人物、瑞兽、花卉等,在辅助梁柱承托房屋重量的同时,形成一个视觉审美的装饰体。挂落一般由雀替延伸而来的,在廊柱间额枋下的通透式构件。当梁柱间的雀替呈水平方向相对延伸,另一端呈垂直方向沿着柱子往下延伸便成了挂落。挂落的作用主要是对空间的分割与联系,科学的处理分割与联系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元素,使空间隔而不断,似断而连。在雕刻纹样的设计上也常以卷草、花卉、藤蔓、博古、动物等,使挂落空间装饰的特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徽州古建筑中依附在檐柱外上端,形状犹如上大下小的直角三角形的木雕构件被称为牛腿。牛腿是由撑拱演变而来,其作用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地承载着屋檐的重量,此结构巧妙的完成了对挑檐的支撑,得以加大屋檐下遮阳避雨的面积,对木质的立柱、门窗等有着较好的保护作用,在屋檐与檐柱之间加入牛腿这一构件使檐与柱的空间自然过渡。自明代以来,建筑中对雕刻艺术的布局进行了系统化的立意和构思,为适应建筑内部整体装饰的需求,许多围绕牛腿进行的木雕设计日趋多样,复杂的木雕工艺也逐渐形成。到清朝中期,牛腿的设计与表现工艺高度发展。人们将饱含吉祥寓意、儒学思想的视觉形象,采用阴阳线刻和浮雕、镂雕等雕刻工艺呈现出来,在尊重结构,强调实用的设计准则中融入建筑整体。

四、结语

徽州是一个文化地理的概念,因文化的相连而保持其完整性。其木雕艺术形式主要依附于徽州建筑,并作为重要的建筑构件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视觉空间的装饰上。徽州木雕艺术在尊重建筑结构的同时,强调实用性与装饰性,在其造型设计与表现上讲究绘画法则,利用点、线、面等形式构成要素,深入推敲经营,继而运用多种木雕工艺进行雕琢。在大木作和小木作等制作工艺中,使徽州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与表现上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艺术形态,记录着徽州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作者:杨成立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