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浅谈

引言

传统手工技艺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每项技艺都需要一代一代人去传承和发扬。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手工技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现代化思想的冲击,很多手工技艺被机械制作取代,造成越来越多的手工技艺失传。对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而言,传承与创新手工技艺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而且很多学校已经逐步开展类似的劳动文化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手工技艺文化。

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在我国,很多传统手工技艺被纳入国家文化宝库,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关注程度逐渐下降,让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有力地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并保持创新发展理念,可以顺应时展,满足更多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将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1]。

二、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理念不足

很多传统手工技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较为陌生的,因为他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充满了各种电子产品及机械制造的成品,很少能够真正体验到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传统手工技艺对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这样的课外活动提不起兴趣,缺乏重视。所以,在平时的劳动教学中,教师要加深学生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关注度。

(二)时代创新感较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东西被现代科技产物所替代,如很多生活用品已经不需要手工制作,完全被机械化的制造工艺所取代。所以,在目前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中,很多活动缺乏时代创新感,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漫不经心,缺乏参与的兴趣,这就造成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没有特色、缺乏活力。

三、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学科融合,营造传统手工技艺劳动氛围

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需要劳动氛围的支撑,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良好的氛围可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很多学科的知识可以互相贯通,最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将该学习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试着将学科融合起来,穿插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技艺在其他学科中均有所体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视程度[2]。例如,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是《北京的春节》,文章运用了很多描法,从不同的写作角度表现了北京春节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了与春节有关的很多习俗和礼节。那么,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联系《北京的春节》这一课,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提出本节劳动教育课程就是从春节出发,制作春节习俗中常见的传统手工制品,如窗花剪纸、扎彩灯、春联等。由于学生对春节较为熟悉,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习俗事物的制作中,并在学习中很好地了解了与春节有关的习俗,增强了劳动参与感。

(二)知行合一,让传统手工技艺为班级添彩

“知行合一”一直是教学中非常推崇的理念。该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行动应用掌握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劳动教育课程来讲更是如此,教师单纯地为学生讲授传统手工技艺的理论内容,未免过于枯燥,而且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不妨将理论课堂改为理论结合实践的课堂,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动手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加快课堂节奏,还能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体会到传统手工技艺独特的文化魅力。教师还可以设立班级文化墙,或者开设班级装饰课,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传统手工艺品,并在课堂上进行集体展示和品鉴,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劳动为班级添彩”的主题劳动教育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为班级文化增添色彩。首先,教师可以PPT的形式介绍各种手工艺品的历史来源及制作流程,让学生大概了解相关资料;然后发放制作材料,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制作,体会传统手工艺品在生活及学习中的应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如制作的难点、整体搭配的原理及适合摆放的位置等。这样的课堂练习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学到更多的传统手工技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三)温暖社会,让传统手工技艺为社会添彩

传统手工技艺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还让人类发展的过程变得更加有力量。因为文化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健康。因此,面临传统手工技艺难以传承和创新的今天,社会、家庭、学校及所有人都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用传统手工技艺来温暖社会。所以,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社会发展、社会文明为出发点,让学生领悟自己动手制作的劳动成果不仅是为了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还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劳动主题活动,将传统手工技艺融入主题,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让劳动教育课程更有意义和价值[3]。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劳动温暖社会”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和老人一起制作手工艺品,从而为敬老院增添温暖的气息,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及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和价值。首先,教师要明确活动主题,即通过和老人一起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来降低他们的孤独感,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艺品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师要准备好足够的物料,包括剪纸、扎染、花鸟文字、写意扇面、烫画葫芦和羊毛毡等,引导学生和老人共同完成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以此培养学生敬老爱老的品德素养。这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能让传统手工技艺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用,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中融入传统手工技艺,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还能让传统手工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创新,发挥更多的光和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程研究和调查,通过多种课堂形式和课程活动来搭建完善且科学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而培养中小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牛瑞雪.中小学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5):11-15.

[2]段福生,张建飞,左欣.发挥区域职教资源优势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J].中小学管理,2020(04):19-21.

[3]王喜,张燕丽.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晋中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经验分享[J].山西教育(管理),2020(10):56-58.

作者:邵春瑾 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