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

摘要: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但与此同时,原有纸媒和电视传统媒体的信息深度化受到挑战,信息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现象。在这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需要迎接网络多元价值观的挑战。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探索如何做一名拥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好老师很有必要。笔者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带来的影响,以探讨相关应对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高校的基石,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以及社会服务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以及社会服务的贡献,同时也直接反映和决定了高等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构成高校教师专业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探索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的出现,打乱了以往教师的教学方法,从与学生的现实交流交往逐渐向网络虚拟化交流发展。当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需要不断适应和遵守。

(一)“互联网+”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交流向网络交往发展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QQ、微信、微博等聊天软件的广泛运用,高校教师跟学生的沟通方式也在悄然转变,从前面对面的坦诚交流逐渐转变为现在毫无温度的“隔空喊话”。新时代来临,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与学生相对平等、亦师亦友。教师和学生通过社交软件建立起的新型交往渠道拉近了彼此距离,模糊了师生界限。课堂中个别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困惑难以解答,通过社交软件则能够形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但是,网络信息无法掌控,有正能量传播,同样也有很多负面信息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网络环境相对不受约束,而大学时期又是学生心理和行为塑造最为关键的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或许将会给学生的未来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因此,教师既需要自身能够健康良好的运用互联网,同样需要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行约束,重任在肩。

(二)网络影响下教师职业道德滑坡

网络的兴起同样给部分教师带来了“新机遇”。学术造假在近年来屡屡被爆,有的教师一路从讲师抄到教授,通过网络尝到了甜头。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便利,方面查阅各类相关资料。然而,有人却从一次次抄袭中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在自律方面,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以来,明面上教师收礼的情况明显减少,但是,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推广,隐藏的红包和转账功能却让教师收礼有了更便捷隐蔽的渠道。同样,由于网络上相对约束较少,教师在网上发表的不当言论有时也会无形之中被学生竞相效仿。在教学方面,由于互联网兴起,各种新媒体的介入,教师的工作量变得难以控制。职业素养高的教师会借助多媒体,制作精致的PPT进行授课,挖空心思让课堂生动有趣;而职业素养差的教师,则会为了图轻松,在课堂中长时间播放视频,以此偷懒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笔者认为,新时代,在“互联网+”环境下,无论是课堂教学中,还是虚拟网络中,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都应当受到相应的约束,并以此净化高校生态。

二、“互联网+”环境下教师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

(一)网络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拉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

网络时代,高校教育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过去,有些高校教师往往上完一堂课之后便拍拍屁股走人,与学生再无交流,而学生也很少会通过电话来跟自己的老师进行互动。但是,社交软件的兴起却拉近了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一对一交流学习,也可以点赞、评论分享心情。教师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进行教学内容的反馈,学生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难点咨询。笔者曾看到一篇中国台湾《联合报》的报道,台湾中小学老师未来将不得拒留联络电话号码给家长,也不得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十点前拒接家长电话。台湾家长团体联盟接受“教育部”委托,订出《教师工作守则》草案,未来老师的工时是上午八时至下午四时,若老师在这段时间内离校应请假,且课后不得拒接家长电话。这也就是说,网络在拉近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同时,也会无形的拉长教师的工作时间。

(二)教师不再局限于教学任务,需要做一位全面的“杂家”

拿着课本在讲台上对着学生照本宣科,这是老师的固有形象,但是如今,教师并非只需要简简单单的上课,而是需要摄取更多的知识内容来丰富自己,成为一名全面的“杂家”。所谓杂家就是,有专业本事,对其他知识也都应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都很精通。想要成为一名“互联网+”环境下的优秀人民教师,就必须做一名既有拥有全面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做一个知识的“杂家”。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经说过,一名教师,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应该称得上是个教育专家。这也给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45分钟,还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不断进取的学风,做好随时补充新知识、随时吸收新理念的准备。

三、“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对策

(一)学校开设道德课堂,带动老师监督学生

在工作中和网络中同样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称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高校应当多开展集中学习,对于教师在互联网和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对各项与互联网相关的违纪违规的事例进行专业课程讲解。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样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多元化信息,有的可以被利用,但也有部分灰色信息、黑色信息是负面的,起到了不好的影响,高校教师应当针对这些内容在线下或者线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当然,在“互联网+”环境下,部分学生会对新兴的事物有所排斥,作为教师有义务也有权力,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融入学校大家庭。高校里每个教师都能够,也都应该起到表率作用,这样的一所学校才能真正成为一所优秀的高等院校。

(二)优秀教师牵头引领,网络道德列入校规

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应当从进校的第一刻便开始。新教师入职后不仅仅要通过专业考核,还需要通过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考核。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三级监督机制,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学校、学生、家长都能够对于教师的情况进行投诉。同时,高校可将教师在网络上的职业道德素养相关条例写进校规,制定成精细的条目,例如:教师不得收受学生及家长网络红包、教师应在网络上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对于学生在网络上提出的问题及时作出回答等等,以此来规范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群体之间,应当积极宣传优秀教师,让优秀教师起到带头引领作用,让其他教师能够向榜样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而在校内的评职、评优、升职、提拔中,高校可以对职业道德修养高的教师予以优先考虑。“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立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同样存在着许多机遇。新时代,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领会在针对教育工作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道德素养。笔者认为,若每位高校教师能从自己做起,能从现在做起,以身正引领校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建一定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7:1

2.梁好.教师要做个“杂家”[N].教育时报,2010-12-15

3.李佳荣,陈娟娟.“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教育现代化,2018(13)

4.朱泓,尹贵斌,蔡丽华.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4):61-63

5.高惊生.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师道:教研,2017(7):148-149

作者:潘阅 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