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校美育工作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校美育工作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校美育工作浅析

摘要:美育是教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一门课程,同样也是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一项必备课程。高校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走出校门的学生能与就业市场上的高技能要求相贴合。美育如今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此,文章从3个方面对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训下的高校美育工作展开了分析,首先是美育的概念,其次是美育和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最后是通过美育对学生职业素养展开培训的策略,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职业素养;高校;美育工作;研究与实践

2020年全国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将美育纳入学校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中。高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对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为了培养专业化人才,美育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模块之一。利用美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当前高校最常用的教育形式。

1美育的概念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美育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美育是指融合了美学原则的各种学科教学,而狭义上的美育则是指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的艺术教育,这些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1]。世界上最早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美学家席勒。但其实“美育”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就已出现。最早在中国古代西周社会便出现了“制礼作乐”,这其中既包括伦理规范,也包括诗歌、舞蹈等艺术内容,同样也涵盖了国家法律。之后孔子将教育从其他形式中提了出来,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形式,而六艺实际上是古代早期的美育课程。我国最早给美育下定义的人是蔡元培,他在《教育大辞书》中详细定义了美育的概念。他认为美育是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展开的教育,主要是为了陶冶情操[2]。但蔡元培为美育下的定义,并未真正将美育和美学教育分隔开来,甚至随着发展,一部分人将美育归为德育中的一种。这种认识存在着历史局限性。美育是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一种独特方式,而且美育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

1.1美育和德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德育和美育之间并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它们处于同一层次,是教育的不同方面。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墨子的两个主张,即“尽善尽美”与“务善则美”,都体现了美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虽然美育和德育是同一层次教育的不同方面,但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不论开展哪方面教育,都能带动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

1.2美育并不是一种单独的艺术教育

当前很多人对美育的认识过于狭隘,认为美育仅仅是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艺术教育,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全面的。美育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更多的是对学生意识层面上的一种要求。另外,美育的开展必然伴随着情感教育[3]。情感教育和美育的共同点为“感性”,而情感教育也是美育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1.3审美、立美、创美是美育的3个核心内容

美育应用到学生主体中,即通过教学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事物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对学生展开由内到外、由心理到身体的全方位塑造,将学生打造成“美”的个体,这是美育中的立美。在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将之合理运用到创新过程中,实现美的创造。因此美育也是一种创美教育。

2高校美育工作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关系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其实包括很多内容,例如职业思想、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那么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高校的美育工作有何关系?

2.1美育和职业思想的关系

职业思想不仅代表着学生对职业的基本看法,同样也代表着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思想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进入行业后,在工作过程中面对困难和克服阻碍时所产生的精神动力[4]。这一动力会对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各种选择产生导向作用,由此可见,职业思想是一种价值非常大的思想形式。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详细阐述了由低到高的5种需求。马斯洛认为,人们追求职业、热爱职业是为了实现个人需求,人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在这个情感中,人们所热爱的不是职业本身,而是职业所产生的价值。而美育对于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的内在价值,提高职业追求动力非常有效。美育不是一种单独的教学形式,它包含着许多内容,健全情感便是美育的一项重要职责。有情感作为支持,学生更容易形成完整的职业思想,同样,美育也能不断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感,使之形成真正独立完整的人格,推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2.2美育和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学生的一切行为。职业道德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底线和道德标准[5]。与完整、明确的条例相比,职业道德更倾向于是影响人的一种内在因素,这种内在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所有外部行动。职业道德同样也是学生所有职业行动的心理驱动力。学生的职业道德标准和内容将会直接影响职业行动的效率。由于职业道德是一种心理驱动力,所以它同样也是所有职业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出发点,道德主体所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都是实现精神需求的方式。此职业道德对道德主体来说,既是一种社会性需求,也是一种发展性需求。学生的职业道德标准越高,与职业道德有关的一系列行为动力会越强。除此之外,职业道德同样也是学生价值和需求的一种内在体现。在美育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追求、审美情趣及审美创造能力都会不断提升,在此期间学生对事物美与善、真与假、好与恶的感知力会更上一层楼。与此同时,学生会对个人有更强的认同感,并将职业道德融入职业活动中,真正实现内在的价值追求[6]。

2.3美育和职业能力的关系

职业能力指的是学生进入行业后必备的职业技术与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实现,学生在学习和培训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各种美育理念。学生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美育会在其中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美育的这种推动性会让学生的职业技能获得质的飞跃。与单纯的理论学习不同,学生在接受美育时要充分调动身体中的各个感官,通过感官之间的交流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空间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定位能力等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快速掌握职业技能的要点与要领。在进行实践技术操作之前,学生能在脑海中快速还原课堂中讲述的技术操作流程,从而提高实践动作的准确性、流畅性,真正将职业技能化为己有[7]。除此之外,学生若想充分掌握与职业技能有关的内容,还要发自内心地喜爱与热爱职业,也就是调动内在驱动力。那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充分地投入职业技能体验中,并将学习效果最大化,就需要依靠学生的各类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传达来的信息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兴趣。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立美和创美能力,这也就代表着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感官的敏锐性,而高度的感官敏锐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内在驱动力。

3利用美育工作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3.1营造美育环境,提高美育效率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识到美育工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高校美育教学工作应贯彻政府提出的有关美育政策及美育工作指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做好育人的领头工作,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基本教学任务,并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开展新时代高校的美育工作,提高美育工作与学生特点、教学大纲的契合度[8]。对高校教师而言,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美育意识和学科融合理念,认识到美育工作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为了提高高校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利用好美育的理论知识,建设美育课堂,优化美育课堂教学环境,设计好美育的所有环节。除了关注课堂氛围,教师还要将学科与美育进行有机融合,在校园中积极开展与美育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加强美誉和德智体美劳这几种教育学科的融合,挖掘各学科中存在的艺术美、语言美、礼仪美、心灵美等美育精神和审美特质。教师要通过融合实现各科教学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结合发展,培养学生的美育观念,例如定期开展艺术活动,利用社团带动学生的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种各样的活动类型,例如音乐会、合唱比赛、舞蹈比赛、科技竞赛等。

3.2迎合社会发展,创新美育形式

高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与社会需求一致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实用型人才。美育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要跟随市场需求及社会形势转变教学形式,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才能更符合市场需求。为了提高美育的多样性,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着手[9]。首先,教师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转变成既具备审美品质又具备审美价值的对象,然后利用美育理论,将生活中常见的美的形式融入其中,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具体化。其次,教师要尽可能丰富美育形式。美育形式的创新能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美育内容。最后,为了提高美育的深度,教师可以利用隐性课堂教学模式开创既培养学生审美,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的艺术性课堂。隐性课堂更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和间接教育,即利用包括文化、历史、民俗等在内的传统文化,以及以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为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让学生能在无意间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形式让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也更加深刻。随着新兴网络的出现,高校可以将美育以新媒体的形式传播给学生。从这两方面着手,有利于扩大美育的传播范围,提高美育的传播效果。

3.3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美育的规范性

建立完善的美育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非常有效[10]。此外,这种评价体系还有利于对学生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评价,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机制还能作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测评依据,提高职业素养测评结果的准确度。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行业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不仅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曾经的高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综合素养的完善和发展。为了实现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市场的无缝接轨,高校必须以美育工作为基础,对学生展开职业素养培训。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美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党和政府也不断针对美育制定各项教育方针。由此可见,美育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及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作者:张建 单位: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