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一、问题提出

古人云:“修身必先立其志,立身必选立其学,立学则以读书为本”。作为会计专业的高职生,将来如果立场要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必先学好会计基础知识,提高会计职业修养和会计实务能力。这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基础要求,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高职生毕业后进入会计职场的通行证,如果没有取得这一证书就不能从业会计职业。而取得这一证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必考的科目。相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其他两门科目来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内容条目繁杂、专业术语难懂等特点。综合分析近几年考试的试卷内容,我们得知考试重点是考查学生是否能熟练应用专业知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是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这就是高职生通过考试的一大短板。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才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重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二、五年制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现状调查

(一)高职生基础差,且学习方法不当五年制高职生都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基础差,学习的灵活性也不强,涉世也不深,所以理解不了专业技能对未来生活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层次也不高,多是被动学习。再者,他们从未接触过法规学习,学习入门问题是他们学好这一门科目的第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由于高职生对学习的片面理解和学习方法不当,他们多数以失败告终。学院的学生多是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属于涉世未深、学习基础较差,基本未接受过法规学习,普遍存在入门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为应付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多数学生认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仅依靠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认识上的片面性及欠缺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导致其考试的失败。

(二)考试内容灵活,且高职生应用能力不强分析近两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机考卷面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有两大特点:一是题量减少了,二是内容的灵活性加强了。虽说没有偏题怪题,但答题时需要学生综合多个知识点。可见,命题者考察的不再是死的知识要点,而是考察综合应用能力。而五年制高职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单凭死记硬背的方法应对考试的高职生考试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三)过于单调的教学方式、方法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上还很守旧,创新力度不够,学生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仍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多数情况下,教师还是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仅限于教师的提问。

(四)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众所周知,要胜任《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教师既要熟悉会计实务,又要有扎实的法律、金融和税收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驾轻就熟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教师不是缺失会计实务知识,就是法律、金融等知识短缺。高职生学习风格的特殊性以及《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试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是一艰巨的挑战。

二、五年制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优化建议

(一)内容紧扣考点,教法适应学情为了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法时,应遵循两大原则,那就是内容紧扣考点,教学适应学情。可以根据历年题型,在课程中讲授如何利用“各章节的知识”,并以图示的方式进行重构,做到“围绕难点、重点”对历年考题进行解析,通过模拟真题让学生熟悉题型,领悟命题人的初衷,提高答题能力。

(二)教法避免单一,方式力求多样《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试范围广、知识理论性强、条目过于分散、应用时不易操控。针对课程内容的这些特点,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启发法、案例法、课堂讨论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方法来替代单一的讲授法。理由一:启发法教学可以开动学生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课,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理由二: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模拟会计职场情景,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可将枯燥的法律条文变为生动有趣的习得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理由三:案例教学结合课堂讨论教学法能有效地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能集思广益,还能开通视野,既活跃了课堂,又培养了学生依法处理会计业务的意识与能力;理由四:多媒体参与教学,能有效地打破会计职业场景的时空限制,以图、文、声、色、形、影等方式全方面向学生呈现知识要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分析器参与学习。

(三)引导学生有方,维持学情有法教法应落实到引导上,学法则应落实维持学习热情上。无论是教师在教的实践中,还是学习在学的尝试中,都要求师生通读教材,储备感性认识,对于要点,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必须掌握,不能以猜题、押题来应付考试。其次是要分清主次,明晰考试的考察重占;最后是师生共同复习应经常化,规律化,要善于总结归纳。力推学生采用“知识框架图”来构建知识结构。

作者:徐璐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