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新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新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新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分析

1调查内容

1.1对法律的认识

法律与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尤其在医患纠纷频发的今天,掌握一定法律知识对医生来说至关重要。问卷共包括4个相关问题。

1.1.1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从调查结果得知,有29.3%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法律知识,25.0%的学生利用互联网和报刊学习法律知识,29.2%的学生通过电视电影获得法律知识,还有16.5%的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这一结果表明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呈多样化。

1.1.2对法律与自身关系的认识58.8%的学生认为法律与自身关系密切,28.8%的学生认为关系不大,1.0%的学生认为法律与自身没有关系,另有11.4%的学生说不清。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法律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1.1.3对执法机关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9%的学生对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执法机关充分信任,49.0%的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比较信任,33.5%的学生认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和这些执法机关打交道,有11.6%的学生明确表示对这些执法机关不信任。说明多数学生对执法机关的了解很模糊,认识不到位。1.1.4法律意识强弱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66.3%的学生认为法律意识强弱与受教育程度关系很大,20.6%的学生认为二者关系一般,8.8%的学生认为二者没关系,还有4.3%的学生说不清。说明多数学生具有接受法律教育的意愿。

1.2学医动机

学医注定是一段孤独而又艰苦的旅程,拥有正确的学医动机,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仁心仁术。本问卷就此设计了3个问题。

1.2.1上大学的首要理由调查显示,有47.5%的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个人价值;44.0%的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改变家庭命运,让父母生活幸福;仅有5.9%的学生是为了获得较多的金钱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正确且单纯。

1.2.2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态度医学专业性较强,因此学习兴趣非常关键。调查显示,63.8%的学生喜欢所学专业,20.9%的学生不喜欢目前的专业。有46.9%的学生希望在大学中获得过硬的专业知识,30.8%的学生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说明学医是大多数学生的主动选择。

1.2.3对专业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44.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医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发展前途,38.0%的学生认为学医是自己的兴趣,9.8%的学生是因为学医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对医学知识学习主动性强,学习动力充足。

1.3思想道德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要求精湛的医术,还要求高尚的医德[1]。

1.3.1诚信调查显示,大多数医学生对待“诚信”这一问题还是比较乐观的,有62.6%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还是讲诚信的;还有27.4%的学生认为别人是否诚信不重要,关键是自己要讲诚信。这无疑说明大多数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是过关的。

1.3.2对考试作弊或替考的态度据调查,有46.6%的学生强烈反对,认为这样做有损大学生形象,破坏考试公平性;有29.2%的学生不赞成这样做;但也有21.6%的学生表示此现象可以理解,是应试教育的弊端。这说明多数学生反对考试作弊或替考,能够自觉维护考试公平。

1.3.3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有54.9%的学生认为是社会风气的浸染,有24.6%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家庭道德教育缺失,有17.3%的学生认为是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低下。这表明外部因素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影响很大。

1.3.4对收红包的看法有33.2%的学生认为医生收红包很正常,不足为怪;有61.8%的学生认为医生本应救死扶伤,收红包是医生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表现。说明大多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较高。

2医学新生职业道德方面呈现的特点

2.1医学新生普遍存在对法律认识不足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学生通过电视电影、互联网、报刊等途径获得法律知识,明显高于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法律知识的比例。媒体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传播了虚假信息,加上大学生社会阅历有限,人生经验不足,很难辨别信息真伪,这就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埋下隐患。另外,有超过40%的学生认识不到法律与自身的重要关系,50%左右的学生对执法机关有不信任感,这一结果与不良社会风气、执法部门宣传不到位、法律体制不健全、学校相关教育缺失有关。近70%的学生认为法律意识强弱与受教育程度关系很大,而针对大学低年级开设的法律课程较少,这可能是目前大学生对法律认识不足的原因之一。

2.2医学新生具有较强学习动机,专业认同感强,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较大需求

调查显示,有72.0%的学生选择学医是因为专业前景好或兴趣使然,超过60%的学生表示喜欢自己的专业。这表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较大需求。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理想信念的坚持,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受来自不同渠道和功利思想的影响较少,将医生这一职业或多或少理想化。学校应抓住这一特点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培养,使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学生心中。

2.3医学新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基础

通过调查发现,60%以上的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这就为职业道德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大一新生刚离开高中校园,接触社会比较少,思想较为单纯,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较小。因此,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阻力较小,更容易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但是,医学院校“唯分数论”观念仍有残留,使得有些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不惜铤而走险,考试作弊或找人替考。学校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为其形成正确观念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对策

3.1尽早开设法律课程[2],加大法律知识宣传力度

高中时期,学生把精力都放在文化课学习上,为高考做准备,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因此,进入大学后急需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方面的“补课”,而大一上半学年无疑是最恰当的时期。此时学生尚未开始学习医学专业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法律知识。另外,学校尽早开设法律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犯错误。可以通过讲座形式传播法律知识,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医疗纠纷案件,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地位和重要性。

3.2增设人文医学类课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3],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众所周知,人文知识对人自身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一新生的职业道德观尚未确立,医学人文类课程对其产生的影响无疑是长久而深远的。为达到医德教育目的,学校应增设人文医学类课程。建议学校医学人文教育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并创造机会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其是非辨析能力。不仅采用西方的评议、讨论、教学辅导、角色扮演、直接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还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

3.3通过实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品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教育,而应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其中参加医疗扶贫和临床实践活动不失为两个很好的方法。学生通过去贫困地区义诊,为病人服务,不仅强化了“治病救人乃医生义不容辞的职责”“对病人一视同仁”等医德观念,还接受了生动而又深刻的医德教育。另外,组织学生参加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院活动,观看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宣传图片和专题影片,开展医德医风学习交流,使学生受到启发,亲身感受医生肩负的责任。对医德优秀的医务人员应给予表彰,树立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4],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向,树立良好的医德观念,逐渐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品质。总之,针对医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医学生走向成熟、顺利成才的必然选择。只有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了,全社会的医疗环境才能好转,人民的生命健康才有保证。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

作者:董海涛 王若楠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