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全方位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触脚在各个领域延伸。作为与培养民族人才特殊使命息息相关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陷入了诸如水平下滑,行为失范等发展困境。本文立足于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以去除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弊端以及探寻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为探寻基点,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等学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
我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面对逐年攀升的“扩招”和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投身社会建设,如何保障人才输出的质量,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反映时代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体现时代的精神,也意味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一条科学化的道路。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亦称高校教师的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以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其具有先进性、示范性、时代性、继承性和奉献性的特征,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组成,它的内涵也是丰富的,既包括指向外部的,工作、教育的对象——学生;也包括教师的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正确理解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不仅是为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能够与时俱进,更是为培养的学生能够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保障我国人才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2市场经济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问题
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改革在向纵深推进。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与利益主体、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总体上看,各高校通过制度和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踏实奉献,传承创新。大多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较强,能紧跟时代步伐,深受学生欢迎。然而,因为市场经济其自身的特殊性,也给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首先,部分青年教师价值观念的模糊、善变甚至扭曲。拜金主义观念让房子的地段面积、车子的品牌档次作为一些人攀比竞争的核心内容,导致一部分青年教师价值观念转变,主要表现在责任心不强、人浮于事。例如,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第二职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主次颠倒。这一切现象的源泉都是为了追求更多更快更刺激的金钱物质,亵渎了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责任。其次,创收中忽视了“育人”职责。高等教育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育人功能,二是社会功能,两者之间相互促进,育人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社会功能是育人功能的表现。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必须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在承担课程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完成科研项目,或者参与校企合作。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书”,只要完成了书本知识的讲授,也就算完成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在项目研究和校企合作中投入绝大多数时间,不愿意从事学生思想工作,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花力气去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从而忽视了自己更为重要的“育人”职责。第三,竞争中忽略“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竞争、自主、创新是带来生机的重要砝码,因此,部分青年教师过分注重竞争中自己的个人利益得失,导致学生盲目的跟从或者模仿。把市场经济理念中的竞争,机械地引入高校教育,必然导致学生价值观念的改变和追随,有可能为了个人私利在竞争中不择手段。这样,教师就失去了其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第四,创新中服务意识的沦陷。“创新才能赢得商机”,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劝诫之语,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不乏因为创新推动经济指标和经济变量的案例。这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满目夸大和推崇创新,对于大多数被定义为“踏实、勤奋、诚恳”的一类学生缺少关注度和服务意识,对于中老年教师职业道德观念的“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不屑一顾。同时,部分教师本身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加之无限度追求“创新万能”的教育范式,导致服务意识较差,敬业精神令人担忧。
3标本兼治,大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德”的载体是人,归根结底,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人对“德”的内化过程。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良方妙药”,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强化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青年教师队伍“软件”的更新是思想保障的前提,因此,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应当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将教师的职业使命感融入到每一位的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中,才能切实保障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坚守。第二,政策的“硬”保障和“严”监督。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高校制定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正确的发展航道上,同时能做好有效地监督和纠错体系,及时发现是否有偏离,并做出有效的反应,促进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第三,运用模范和典型的示范作用。“先进示范”是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成长的催化剂。近年来,涌现了“朱敏才”等一批甘为孺子牛的新生代教师,他们志愿支援老少边穷地区,他们坚定执着、兢兢业业、忘我奉献,是所有青年教师的表率和榜样。高校应该重视模范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互相效仿和学习的良好机制,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总之,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我国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的成败,也决定着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去浊存清”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安云凤,吴来苏,主编.高校师德教育与修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杜时忠,主编.新世纪新师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4]邢永福,吕秋芳,主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杨芷英,主编.教师职业道德(新编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陈巍 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