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微课程与民警的职业道德培训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课程与民警的职业道德培训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微课程与民警的职业道德培训分析

摘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该规划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明确指引,公安民警的职业教育培训显然也包含其中。

关键词:微课程;职业教育;道德培训

随着无线网络的覆盖,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式教育资源的出现契合了《规划》的发展要求。微课程便是其中有益的尝试,虽然目前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如何与公安民警的职业培训相结合,仍是一个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学习借鉴的全新领域。但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微课程作为一种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特点的全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的“微”,意在指内容上的“精”,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整为零,利用微课为主要形式,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主要手段的一个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具有完整的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开发、操作实施、评价反馈等教学全过程,具体指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部分进行选择、分解,制作成一个或若干个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微课,并将之优化组合,构建成包含教学目标、任务、方法、作业、测评、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这里出现了个新的相关概念———微课。微课指以时长5至10分钟的视频、PPT等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即一个微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可以由1至若干个微课共同组成。

二、为什么要推广微课程

1.网络科技改变着传统教育,微课程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当前我们大众生活俨然已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文化”悄然兴起,形式多样,如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这些“微文化”适应了当今日益增快的工作生活节奏,实现了以最短时间便捷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利用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碎片时间而进行的“微学习”应运而生,改变这人们的学习方式。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创新,微课程,顺应了当今网络科技时代的发展趋势。

2.微课程“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更符合学习规律。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传递(课程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等)在课上,知识内化(理解运用、完成作业等)在课下,课堂上因受到时间的局限,每个学生由于基础水平、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知识传递效果也因人而异,微课程的出现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微课程将众多知识点分化为若干个微课,学生在课下或校园散步时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依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主学习,便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掌握。微课程知识传递(自主学习、自定进度、整理收获、提出问题)在课下,知识内化(展示交流、协作探究、完成作业、教师检测、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等)在课上,微课资源还可供不同课程重复使用、供不同的教学要求分解优化组合,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微课程与民警职业道德培训相结合的策略

立足于自身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如何利用微课程这种全新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民警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改革,缩进与学员的距离感,克服说教的冷硬感,笔者认为,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员探寻答案过程时领会掌握。学习任务单的制定,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换成问题,帮助参训学员发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以笔者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与纪律》课程为例,目前我院这门课程主要开设在初任培训中。课程伊始,我会先向学员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每位学员心中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在学员轻松、自由的回答完第一个问题之后,无需去进行评判,而是再向他们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了解警察这一职业吗?通过《警察职业的特点》这一微课,以多媒体形式向学员展示警察这一职业的“五高”特点。在学员有所震撼和触动之后,我再提出第三个问题:你刚刚所说的选择从警的理由,足以支撑你面对这样一种“五高”职业吗?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员反思自己从警的动机,端正入警的态度。

2.准备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学习资源,并上传到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即将关键知识点通过微课的形式生动、灵活、系统的展示出来。每一个微课都必须紧贴教学目标,微课与微课间必须系统地展示出民警职业道德培训的课程体系。例如,我院每期培训班都成立专门的摄影团队跟拍学员在校培训期间的精彩瞬间,在讲授《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中第十条“团结协作”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截取其中学员共同协作、克服困难、完成挑战的图片或视频制作专属于学员自己的微课,在更加亲切、真实的氛围中强化学员作为我们公安队伍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所必须具备的团队意识。

3.设计好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微课程的知识内化过程在课上进行,如何让学员成为课堂上的主体,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实现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及时的跟进指导。仍然以《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为例,其中第五条为“文明理性”。为了切实让学员理解并掌握何为文明执法,通过视频和新闻报道(如“山东女司机撞人后脱衣阻拦施救”)情景再现,模拟在这4种情形下,民警该如何应对,该怎样文明执法,怎样才能做到理性平和、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同时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情景剧式的微课程通过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由学员作为导演、编剧、演员,亲自参与其中,在教师给定的主题下自由选择剧情的发展走向,随着剧情冲突的不断变化发展,从民警执法的角度,以及执法对象和其他相关角色包括围观群众的多个视角综合考虑,互相借鉴,换位思考,从而更加客观的理解文明执法的实质。

4.准备好指导学有困惑的学员。微课程实现了课堂主体由教师到学员的转变,这一转变既有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帮助教师更容易发现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出现的问题,便于教师及时跟进,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从而提升学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就民警的职业道德教育而言,职业操守出现问题,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不明对错而犯错,多数是侥幸心理下的明知故犯。微课程给予学员更多的参与机会,身临其境、生动有趣的知识内化过程,给了学员更深的触动和更牢的记忆。

作者:何瑱 隋震鸣 单位:济南人民警察职业培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