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融合的态势日益迫近。顺应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时代潮流,在大职业教育中突出德育为先的理念和要求,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现实意义

在我国近百年教育发展史中,有无数仁人志士和教育先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既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创建,也有成功的办学改革经验。综观我国近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黄炎培先生的大职业教育思想独树一帜,既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又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其影响日益深远。黄炎培先生在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和对职教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大职业教育思想。上世纪20年代,他分别到美国、日本等国家考察,其最大收获就是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大国家战略意义,认识到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端,坚定了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决心。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改革普通教育的需要。从解决平民生计问题出发,他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在总结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大职业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办学目的,以及“爱国爱民”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黄炎培认为,不能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办好内部的事情。他指出,职业教育必须走“平民化”之路,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呈现终身化、全民化的特点和趋势。现代职业教育的构建融入更多的终身教育元素,在实践中有“衔接拓展、融通互换、分级多元”等多种模式,强调实施连续与弹性学习制度。无论学生还是成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入分级系统进行学习。这就从教育思想的层面打破了职业教育所谓“终结教育”“断送教育”的桎梏。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特别是困难和弱势群体,在精准扶贫中担当重要角色,正如黄炎培先生强调的平民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服务经济社会中实现自我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投身于经济社会和企业一线,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技能支撑作用。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践,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中汲取了丰富养分。黄炎培之所以主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因为当时社会生计、实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毕业生就业的需要。这在当前和今后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大职业教育思想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履行职业岗位时的行为要求和标准,包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与人们应担负的社会道德责任和义务紧密相联。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中,“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和“金的人格”集中反映了其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敬业乐群”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有嗜好心,所会之事业具责任心”。要对自己的职业怀着敬畏之心,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地对待。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敬重,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敬业”的高级状态是“乐业”,日积月累、日久生情,便产生了对职业的喜爱,并为之乐于付出。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职业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人“谋生”和“做人”,“做人”首先要学会与人共处,“谋生与做人,二者本应同时并重”。黄炎培特别重视学生自治,在共同作业中养成共同心、责任心。“劳工神圣”是职业道德的精髓。“劳工神圣”是基于对劳动的热爱,对不劳而获的唾弃。从事一项职业是为了服务社会,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是神圣的,没有一项职业是单靠劳心或劳力能完成的。如果劳心和劳力分离,学和用脱节,手和脑不能并用,就不能创造人类的文明。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重视劳心和劳力的结合。职业教育的学生只有在思想上树立“劳工神圣”的观念,才能真正弘扬工匠精神,才能精益求精去制造自己的产品,充分享受工艺升华的过程。没有“劳工神圣”的思想,不屑于、不专注于自己从事的工作,职业道德也就无从谈起。“金的人格”是贯穿职业道德的红线。“金的人格”主要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爱国爱家爱民的正气、勤学成长的志气、自立自强的豪气、自尊自律的骨气和诚信乐群的义气。“金的人格”和“铁的纪律”才是健康人生的起跑线。人格可以说是人的第二生命,从事一项职业、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首先是教会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如何服务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人要有金子般的品位。没有了“金的人格”,即使有再高超的技艺,也难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学习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会深刻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着大德育思想,其职业教育爱国观、人才观和目的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职业态度教育、纪律与人格教育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三、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融合既是一种特点,又是一种发展趋势。继承学习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就要从认识上和实践中打破教育内部的分割局面,积极促进各类教育之间的融通,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始终。

(一)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

根据OECD《教育一览中期报告》分析,受教育程度对就业有重要影响。2000—2013年,在一些国家,低学历的人群失业率逐年增加;而在大多数国家,以职业导向的高中学历的成年人的就业率平均为75%,比一般高中学历成年人的就业率高出6个百分点。一般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高考成绩比较差的,其中很多学生家庭比较困难,解决他们的就业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学生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并不重视就业后的岗位,稍不如意就“跳槽”。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其主要动力也是来自就业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虑。加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要突出职前和职后的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种竞争力,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使其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潜力。

(二)调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也要用跨界思维,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与社区资源共享,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相融通、与社会培训相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和社区的作用,引教入校,构建大职业道德教育。国外的实践也是如此,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制造业共同体工程等项目聚焦“重振国民技术技能”,社区学院系统和产业界正建立“共生群落”,形成了深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共建文化。我们要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职业和成人院校与行业企业同时处在人才培养的主线上,同时为人才成长发力,校企一体,贯通育人。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文化共建的形式,引入行业企业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校企共建共施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育人平稳对接。也可以在职业和成人院校定期开办“国学讲堂”,展示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教育辅导传统艺术创作,开设儒学选修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2015届高职高专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学校对自己素养提升方面,63%的学生认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有帮助,62%的认为对“团队合作”有帮助,61%的认为对“积极努力、追求上进”方面有帮助,5%的认为学校对个人素养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调查结果类似。要把职业和成人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融于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中,培养学生企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贯穿德技双馨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弘扬黄炎培“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习并行”的思想,真正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英.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及特色[J].历史档案,2006,(2).

[2]唐永泽,傅瑞林.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5,(26).

[3]黄碧珠.职业教育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三种实践模式:生成机理与问题应对[J].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16,(5).

[4]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李盛聪,饶雨,余婧,王春平.教育:就业的阶梯———基于OECD《教育一览中期报告》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5).

[6]胡斌武,陈朝阳,王玉龙,吴杰.职教园区跨界路径探究[J].教育研究,2016,(4).

[7]王辉.美国“升级版”职业教育体系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3).

作者:袁媛 单位: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