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对文化馆的运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化馆的职能和意义,然后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下文化馆的发展方式,最后指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创新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馆;职能;“互联网+”;发展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文化馆具有重要作用,基本工作原则是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文化活动的专业水平,促使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时代下,文化馆如何在文化事业、人力资源上创新管理,成为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

一、文化馆的职能和意义

(一)职能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有:一是开展社会教育,通过讲座、展览、培训的形式,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加快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二是组织文化活动,指导建设业务文艺团队,培养群众文艺骨干;三是组织开展文艺创作,研究文化工作理论;四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并开展普查、宣传、展示活动,实现传承目标;五是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民众提供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六是指导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的建设、管理、培训工作,配置文化资源和服务;七是针对本地区的老年人、幼儿,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八是对外民间文化交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馆的职能不断变更,更加丰富。

(二)意义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宣传单位,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既能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又能打破保守观念的束缚。文化馆工作的开展,能对主流文化进行引领和宣传,帮助政府传播新政策、新方针,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文化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既能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又能抵制不良社会风潮,传播正能量,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互联网+时代下文化馆的发展方式

(一)存在的机遇第一,加快建设速度。《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核心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其中,标准化能提高服务质量,均等化则是最终服务目标。当前,不同地区文化馆服务水平差异明显,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馆舍硬件条件,二是人员专业素质。“互联网+”背景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实体文化馆的依赖性,能为民众提供更多享受服务的机会,加快文化馆的建设速度。第二,提高运营效率。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文化馆和互联网的结合,能提高文化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继而提高运营效率。此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利用“互联网+”建设文化馆,能提供后来者居上的机会,发挥出技术优势,缩小和发达地区文化事业之间的差距。第三,扩大服务范围。实体文化馆、数字文化馆的结合,能为不同民众群体提供文化服务,通过取长补短,实现文化服务对象的全覆盖。其中,数字文化馆的发展,能将全国的文化馆形成一个数据库,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加快信息的传输和利用,为民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文化服务。

(二)面临的挑战第一,没有成功经验。互联网+文化馆的发展,是一个新兴事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馆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结合互联网技术,暂时没有进行考虑。文化馆在摸索中前行,有可能走上弯路,提高了发展风险和成本。第二,受自媒体影响。互联网上人人平等,尤其是近些年自媒体崛起,和官方媒体之间处于竞争状态。哪个媒体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就能得到更多关注,获得更高点击率,更有利于未来发展。受自媒体的影响,数字文化馆的发展难度增大,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第三,人才需求较大。在实体文化馆中,馆员已经适应了工作模式,不论是服务内容,还是管理控制,一切轻车熟路。而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内容、管理模式均发生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专业人才数量少,成为影响文化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发展途径第一,树立互联网+思维。数字文化馆建设,并不是文化馆和互联网的简单组合。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然后和文化馆的文化服务职能融合起来。数字文化馆,既注重创新性、人性化、生态性,又具有培训、辅导、教育的功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新模式。纵观以往的文化馆网站,多是政府官网的翻版;真正的数字文化馆,应该创造公共服务的新形态,典型代表如浙江舟山的淘文化网、重庆北碚的数字文化体验馆。第二,明确均等化目标。互联网和文化馆的结合,不论出现什么新形态,最终的目标,均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是不可违背的原则。文化馆的发展,要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即建立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于此,文化服务不能只服务于部分民众,也不能只有较低的点击率。均等化的实质,是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为民众提供符合需求的、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提高民众的满意度,这个要求和目标,要始终贯穿在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管理中。第三,坚持上下共创。从全国各地的文化馆建设来看,不少地区的数字文化馆,并没有脱离传统文化馆的桎梏。对于这种情况,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站在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指导“互联网+”文化馆的定位和方向。另外,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也要依靠民众的力量,积极探索、群策群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如此,才能形成上下共创的格局,才能加强上下级的沟通交流,在短时间内明确发展方向,以此来推动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第四,鼓励大众参与。“互联网+”文化馆的发展,最好的模式是虚实结合,即对传统的文化馆进行升级改造,实体文化馆、数字文化馆相得益彰。结合实际情况,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也具有多种模式。但是,不论哪一种模式,都要走群众路线,以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鼓励大众参与文化馆的建设和管理。判断“互联网+”文化馆的发展是否成功,民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就是重要指标。

三、当前文化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一)年龄偏大我国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由于人才补给不及时,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的情况。其中,专业人才的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由于缺少中青年群体,一方面会导致人才断层,成功的管理经验难以传递下去,长此以往不利于文化馆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员年龄偏大,缺乏工作激情和活力,因创新不足、不愿探索冒险,也会影响公共文化的服务质量。

(二)学历职称低有没有职称、职称的高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影响明显。一定程度上,职称越高的人员,其专业技能水平越高,实践经验越丰富,这是衡量技术人员的重要指标。而在基层文化馆中,馆员的学历低,本科学历的人员占比少,有职称的人员更少,不利于文化馆的建设和管理。分析其原因,一是当地政府不重视,拨付的财政资金不足;二是专业人才对这份工作持有错误想法,认为不利于个人发展。

(三)缺少激励措施在各个行业,激励措施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关系到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文化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忽视了激励机制的作用,甚至没有制定奖惩激励措施。在目前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多将精力放在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对制度方面的关注不足,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发展。

四、培养专项人才

互联网+时代下,文化馆在专项人才的培养上,包括以下四类:一是管理人才。以文化馆的馆长为例,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上积极探索,能调动馆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擅长社会活动、社会交往等领域。二是营销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化馆的发展离不开营销人才,要求是懂得经营,能制定有效的营销方案,且会控制成本,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三是策划人才。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兼具艺术性、普适性,培养策划人才,能结合当地环境、文化馆资源,提出新颖的活动方案,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理财人才。文化馆的运营发展,依靠上级财政支持,理财人才的作用,就是通过预算、核算、绩效分配,降低文化馆的建设、运行、管理成本。

(一)落实培训机制文化馆在人才培训上,应该从根本上改革培训模式,具体如下:第一,将培训贯穿在日常工作中,以周、月、季度为单位,组织专业讲座、交流会议,总结工作不足,制定改进措施。第二,深入挖掘具有潜力的专业人员,制定专项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储备满足文化馆的发展要求。其中,老员工可以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年轻员工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三,利用职工代表大会,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提供外出进修机会,建立对外交流平台,促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二)建立考核制度“互联网+”文化馆的建设,会增加文化服务工作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能养闲人、养懒人,通过考核优胜劣汰。一方面,改进人才的引进和选拔方式,通过严格筛选和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针对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员工,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认知。另一方面,考核制度要细化,例如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选出优秀员工,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三)采用激励措施文化馆的奖惩激励措施,分为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其中,物质奖励是奖金、福利、工资等,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精神奖励则是鼓励、支持、表扬等,可以增强员工的自豪感。文化馆对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馆为民众提供精神文化服务。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和“互联网+”相融合,建设数字文化馆,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培养专项人才,落实培训机制,建立考核制度,采用激励措施,推动文化馆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友,王永红.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初探[J].投资与创业,2019(10):128-129

[2]葛芙瑞.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探究[J].管理观察,2019(25):64-65

[3]戴同.浅谈文化馆的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5):266

[4]瞿召章.职业倦怠在文化馆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风,2018(32):205

[5]刘沙沙.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反思探索[J].大众文艺,2019(19):16-17

[6]薛玲娟.文化馆的职能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9(8):438

[7]谢晓红.新时期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探析[J].神州,2019(13):275

作者:王颖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文化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