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对文化馆的运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化馆的职能和意义,然后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下文化馆的发展方式,最后指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创新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馆;职能;“互联网+”;发展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文化馆具有重要作用,基本工作原则是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文化活动的专业水平,促使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时代下,文化馆如何在文化事业、人力资源上创新管理,成为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
一、文化馆的职能和意义
(一)职能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有:一是开展社会教育,通过讲座、展览、培训的形式,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加快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二是组织文化活动,指导建设业务文艺团队,培养群众文艺骨干;三是组织开展文艺创作,研究文化工作理论;四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并开展普查、宣传、展示活动,实现传承目标;五是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民众提供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六是指导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的建设、管理、培训工作,配置文化资源和服务;七是针对本地区的老年人、幼儿,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八是对外民间文化交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馆的职能不断变更,更加丰富。
(二)意义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宣传单位,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既能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又能打破保守观念的束缚。文化馆工作的开展,能对主流文化进行引领和宣传,帮助政府传播新政策、新方针,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文化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既能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又能抵制不良社会风潮,传播正能量,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互联网+时代下文化馆的发展方式
(一)存在的机遇第一,加快建设速度。《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核心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其中,标准化能提高服务质量,均等化则是最终服务目标。当前,不同地区文化馆服务水平差异明显,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馆舍硬件条件,二是人员专业素质。“互联网+”背景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实体文化馆的依赖性,能为民众提供更多享受服务的机会,加快文化馆的建设速度。第二,提高运营效率。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文化馆和互联网的结合,能提高文化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继而提高运营效率。此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利用“互联网+”建设文化馆,能提供后来者居上的机会,发挥出技术优势,缩小和发达地区文化事业之间的差距。第三,扩大服务范围。实体文化馆、数字文化馆的结合,能为不同民众群体提供文化服务,通过取长补短,实现文化服务对象的全覆盖。其中,数字文化馆的发展,能将全国的文化馆形成一个数据库,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加快信息的传输和利用,为民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文化服务。
(二)面临的挑战第一,没有成功经验。互联网+文化馆的发展,是一个新兴事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馆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结合互联网技术,暂时没有进行考虑。文化馆在摸索中前行,有可能走上弯路,提高了发展风险和成本。第二,受自媒体影响。互联网上人人平等,尤其是近些年自媒体崛起,和官方媒体之间处于竞争状态。哪个媒体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就能得到更多关注,获得更高点击率,更有利于未来发展。受自媒体的影响,数字文化馆的发展难度增大,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第三,人才需求较大。在实体文化馆中,馆员已经适应了工作模式,不论是服务内容,还是管理控制,一切轻车熟路。而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内容、管理模式均发生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专业人才数量少,成为影响文化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发展途径第一,树立互联网+思维。数字文化馆建设,并不是文化馆和互联网的简单组合。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然后和文化馆的文化服务职能融合起来。数字文化馆,既注重创新性、人性化、生态性,又具有培训、辅导、教育的功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新模式。纵观以往的文化馆网站,多是政府官网的翻版;真正的数字文化馆,应该创造公共服务的新形态,典型代表如浙江舟山的淘文化网、重庆北碚的数字文化体验馆。第二,明确均等化目标。互联网和文化馆的结合,不论出现什么新形态,最终的目标,均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是不可违背的原则。文化馆的发展,要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即建立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于此,文化服务不能只服务于部分民众,也不能只有较低的点击率。均等化的实质,是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为民众提供符合需求的、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提高民众的满意度,这个要求和目标,要始终贯穿在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管理中。第三,坚持上下共创。从全国各地的文化馆建设来看,不少地区的数字文化馆,并没有脱离传统文化馆的桎梏。对于这种情况,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站在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指导“互联网+”文化馆的定位和方向。另外,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也要依靠民众的力量,积极探索、群策群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如此,才能形成上下共创的格局,才能加强上下级的沟通交流,在短时间内明确发展方向,以此来推动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第四,鼓励大众参与。“互联网+”文化馆的发展,最好的模式是虚实结合,即对传统的文化馆进行升级改造,实体文化馆、数字文化馆相得益彰。结合实际情况,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也具有多种模式。但是,不论哪一种模式,都要走群众路线,以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鼓励大众参与文化馆的建设和管理。判断“互联网+”文化馆的发展是否成功,民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就是重要指标。
三、当前文化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一)年龄偏大我国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由于人才补给不及时,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的情况。其中,专业人才的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由于缺少中青年群体,一方面会导致人才断层,成功的管理经验难以传递下去,长此以往不利于文化馆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员年龄偏大,缺乏工作激情和活力,因创新不足、不愿探索冒险,也会影响公共文化的服务质量。
(二)学历职称低有没有职称、职称的高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影响明显。一定程度上,职称越高的人员,其专业技能水平越高,实践经验越丰富,这是衡量技术人员的重要指标。而在基层文化馆中,馆员的学历低,本科学历的人员占比少,有职称的人员更少,不利于文化馆的建设和管理。分析其原因,一是当地政府不重视,拨付的财政资金不足;二是专业人才对这份工作持有错误想法,认为不利于个人发展。
(三)缺少激励措施在各个行业,激励措施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关系到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文化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忽视了激励机制的作用,甚至没有制定奖惩激励措施。在目前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多将精力放在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对制度方面的关注不足,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发展。
四、培养专项人才
互联网+时代下,文化馆在专项人才的培养上,包括以下四类:一是管理人才。以文化馆的馆长为例,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上积极探索,能调动馆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擅长社会活动、社会交往等领域。二是营销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化馆的发展离不开营销人才,要求是懂得经营,能制定有效的营销方案,且会控制成本,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三是策划人才。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兼具艺术性、普适性,培养策划人才,能结合当地环境、文化馆资源,提出新颖的活动方案,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理财人才。文化馆的运营发展,依靠上级财政支持,理财人才的作用,就是通过预算、核算、绩效分配,降低文化馆的建设、运行、管理成本。
(一)落实培训机制文化馆在人才培训上,应该从根本上改革培训模式,具体如下:第一,将培训贯穿在日常工作中,以周、月、季度为单位,组织专业讲座、交流会议,总结工作不足,制定改进措施。第二,深入挖掘具有潜力的专业人员,制定专项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储备满足文化馆的发展要求。其中,老员工可以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年轻员工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三,利用职工代表大会,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提供外出进修机会,建立对外交流平台,促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二)建立考核制度“互联网+”文化馆的建设,会增加文化服务工作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能养闲人、养懒人,通过考核优胜劣汰。一方面,改进人才的引进和选拔方式,通过严格筛选和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针对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员工,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认知。另一方面,考核制度要细化,例如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选出优秀员工,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三)采用激励措施文化馆的奖惩激励措施,分为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其中,物质奖励是奖金、福利、工资等,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精神奖励则是鼓励、支持、表扬等,可以增强员工的自豪感。文化馆对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馆为民众提供精神文化服务。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和“互联网+”相融合,建设数字文化馆,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培养专项人才,落实培训机制,建立考核制度,采用激励措施,推动文化馆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友,王永红.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初探[J].投资与创业,2019(10):128-129
[2]葛芙瑞.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探究[J].管理观察,2019(25):64-65
[3]戴同.浅谈文化馆的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5):266
[4]瞿召章.职业倦怠在文化馆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风,2018(32):205
[5]刘沙沙.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反思探索[J].大众文艺,2019(19):16-17
[6]薛玲娟.文化馆的职能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9(8):438
[7]谢晓红.新时期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探析[J].神州,2019(13):275
作者:王颖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