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土地资源管理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该阶段,如何培养精英人才,以满足国家社会建设的需求值得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本文从精英教育培养模式的角度,分析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现精英教育的培养条件和实现路径。认为培养土地资源管理精英人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对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改革。只有不断的探索实践,才能培养出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精英教育;培养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较早创立土地管理的高等院校之一。创办之初,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结合自身的地学和信息科学优势,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层次的科研管理和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约有87所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由于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加之各高校办学背景和师资力量不同,造成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之下,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如何能够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实施精英教育,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需要我校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精英教育的内涵
美国著名教育界学者马丁•特罗认为,若高校毛入学率超过15%,该国的高等教育类型则由精英型教育转为大众型教育。按照此划分标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教育类型。相反,在大众化阶段更应该实施精英教育,重视精英人才的培养。精英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高规格、高标准的专业技术人才。实施精英教育需要有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比较高;(2)要拥有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3)要有优质的生源和较为严格的学业标准。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并非单一的,而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有全校模式,即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校中院模式,即以竞争淘汰分流制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小班学习;学科专业模式,即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以专业的模式进行精英人才培养。
二、开展精英教育培养条件
1.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和信息学学科基础,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学科基础培养。我校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就开始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普通地质学、测量学、地图制图学及相关的课程实验。第二学年除继续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大学化学外,还会开设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课程。这些基础课程的总学分为52分。由此可见,我校是以理工类为主的院校,因此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建立在数理基础上,课程侧重于工科性。这种扎实的数理基础课程为培养土地资源管理精英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师资力量雄厚。此外,我校土地资源管理系共有教职工17人,均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大学。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师资力量呈现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特点。土地资源管理系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等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80余项,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并且获得多项国土资源部、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研项目涵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地质公园规划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项目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宽口径”的培养体系较为完善。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体系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专业选修+实践环节+自主学习”。所占学分比重分别为24.3%、29%、14.3%、5.9%、22.5%和4%。学科基础、通识教育及实践环节所占学分比重较高,说明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具有“宽口径”特点。培养过程中也重点突出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开设有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信息学、房地产估价、土地数据处理、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另外在培养过程中,也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除开设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测量教学实习、地籍测量实习、土地基础教学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外,每年九月份会安排大二学生去秭归开展二十天的实习。通过土地调查、旅游地质及城市认知,让学生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发明创造和科研报告,以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对土地资源管理精英教育的思考
1.坚持精英教育理念,兼顾教学与科研。精英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大众化教育阶段削弱了精英教育,因此首先要坚持精英教育理念,在保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严格选拔学生。参照国内外精英人才培养经验,在土地资源管理系实施小班教学,开展小规模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研究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等竞赛活动,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培养精英人才,还应协调教学和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应该仅以科研能力来评定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而应当将教学能力也看作是衡量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教学和科研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师的科研能力。2.实行导师制度,加强师生相互交流。在培养精英人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更应该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突出学生的个性,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及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导师制度则能够更有效地塑造精英人才的多元性。导师制度是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制度。不同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导师安排,导师制度是聘请专业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对本科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及生活指导。实行导师制度,可以帮助本科生在入学之初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以避免学生迷失自己。另外,由于导师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可以指导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挖掘学生的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精英人才培养奠定一定基础。3.建立严格的学业标准,严格培养质量。由于某些原因,“严进宽出”的培养方式已成为中国高等院校的一种普遍模式。相比国外高校“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这种“严进宽出”的方式不利于精英人才的培养。虽然有些学校也在反复强调要实行严格的学业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这些标准存在许多“水分”。相比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中国重点高校的本科生对学习投入不足,因此毕业生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造成不一样的学术氛围,精英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土地资源管理系应实行“严进严出”的培养方式,在控制学生规模数量的同时,也要按照严格的学业标准培养学生的质量。对学生要进行综合评价,多方考核。对于“混文凭”、“不想学”的学生实行淘汰制度,确保土地资源管理精英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方世明.工科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109-110.
[2]刘志刚.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与研究型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6,(5):4-6.
[3]石生仁,等.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理念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6,(3):38-56.
[4]郭石明,等.教学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模式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383-390.
[5]方世明,刘志玲.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92-94.
作者:方世明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