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功能与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全党全社会构筑了扶贫的强大合力,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既应关切贫困地区的现实诉求,又应结合自身功能、特点、优势,着眼于教育、精神、产业三大领域,落脚于招生与资助、培育与培训、就业与服务三个环节,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扶志到扶智:职业教育契合精准扶贫的现实诉求
脱贫攻坚工作一直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筑了全党全社会扶贫的巨大合力。“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有效精准扶贫,如期达成脱贫目标,不仅要关注国家社会能为贫困地区提供什么,更应重视贫困地区需要什么。
(一)贫困地区的共性特征
1.村庄发展能力不足
一些村庄资源条件差、底子薄,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未来“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因病因残致贫、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居多,而且多数相互交叉,占比大,且这部分群众对政策依赖性强、抗风险能力弱,极易返贫。
2.人才瓶颈制约明显
农村优秀人才匮乏,吸引人才的政策不多,发展平台少,留不住人才是当前农村面临的人才困境,怎么把青年人才留住,吸引农村青年“回流”,投身新时代农村建设,是摆在当前的首要问题。
3.缺乏长期科学规划
超过半数的贫困乡镇未编制发展规划,已经规划的也存在设计起点低、功能单一、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扶贫工作重点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脱贫致富之风不浓,存在等、靠、要倾斜,发展后劲不足。
4.产业支撑能力弱
多数地区缺乏丰富产业资源,文化资源挖掘不足,难以吸引外商投资;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品种单一,缺乏带动性强的特色产业项目;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够,产业融合度低,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较低;缺少知名品牌,“有口碑、无名牌”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二)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功能吻合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职业教育的办学性质和办学功能决定着其必然成为脱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现实依靠。2005年国务院发文指出,加强统筹协调,要办好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支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等紧密结合起来,让职业学校成为人力人才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开发服务的基地。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提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扶贫的精准度”[1]。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原则上至少建设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满足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从微观实践层面来看,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为贫困地区提供丰足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汇聚多方资源,为贫困地区提供丰富全面的主题教育培训和产业发展指导,促进贫困户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的全新转变,激发其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厚植其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巩固当地脱贫效果。综上可见,精准扶贫的现实诉求与职业教育的功能对接存在致恰性,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有所为。
二、增量到提质:职业教育推助精准扶贫的优势特点
从扶贫范围和广度上讲,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人才培养数量、质量逐年提升,这为贫困地区提供广而优的人力资源支撑、阻断代际贫困奠定基础。从教育部和成人教育司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达到10340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专科招生928.2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37%,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普通专科招生占普通本专科的46.63%,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2]从扶贫效果上讲,在“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上较其他教育类型更具最优的效能。一方面,职业教育投入时间少,产出效果好。调研发现,农村需要的不是高精尖的专业型人才,而是能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的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就符合这个特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大数据、网商等相关专业快速发展,支撑新兴产业能力不断增强,这就为主动对标中央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攻克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再次,职业技校院校通过举办精准扶贫班、农村转移劳动力、贫困户、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开展职业培训班、动员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就读等形式,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数千名,有力增加了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最后,职业院校可汇聚企业、社会、政府、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得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凸显职业院校的社会价值。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应主动发挥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育人作用,结合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优势,加大扶农意识与作为,探索扶贫兴农之路,助推攻克贫困堡垒。
三、定位到环节: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路径对策
(一)从各职业院校普遍经验来看,职业教育实施精准扶贫主要着眼于三大领域
教育扶贫,通过帮助贫困地区家庭、农户接受一定教育的“造血式”帮扶,实现贫困家庭可持续发展;产业扶贫,通过派驻专家学者实地指导规划,汇聚多方资源的“组团式”帮扶,实现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精神扶贫,通过激励贫困地区、贫苦户勤劳致富的“启发式”帮扶,实现贫苦户思辨上进式发展。这三大领域兼顾到精准扶贫的理想与现实、定位到精准扶贫的目标和手段,逐渐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价值的职教扶贫模式机制,对各地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
(二)从各职业院校普遍做法来看,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主要落脚于三大环节
1.精准招生与资助,让所有贫困家庭
学生都能享受完整的职业教育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立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支持贫困家庭学生到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其免学费、增补宿费和交通费等待遇,帮助其完成学业。[3]一是通过聚焦贫困地区人群,扩大其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机会。从2016年职业院校跨省招生规模来看,已达31.9万人次,辐射到20多个省(区、市)的2000余所学校,此后招生规模处于不断扩大中[4]。二是针对困难家庭学生设立“奖助贷勤工助学”的多元资助体系。2019年6月底,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财教〔2019〕25号文,要“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国家奖学金名额由5万名变成6万名,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率由3%提高到3.3%;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为困难学生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带来希望。
2.精准教育与培训服务,双通道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一方面,职业院校多采用订单式、学徒制、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开展学历型教育,结合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情和人才需求,针对性开设对接当地发展的特色班、特色专业,为当地发展培养人才。将职业教育于终身教育结合起来终身教育,形成“学校+基地+农户”,构建一种稳固脱贫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与贫困地区开展了“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结合贫困地区发展规划和贫困户特点,精准制定与之匹配的培训内容,采取互派干部挂职、特色产业扶持、深化交流等形式,提供优质高效的指导咨询培训,确保接受学习后的贫困户既能提升个体收益,也能更好地参与到当地发展规划中来,成效显著。例如,山东省临沂市以“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培育人才,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累计培训职业农民12.2万人,催生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0家、农民合作社1161家、家庭农场315个,为该地扶贫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3.精准就业与服务,确保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结合订单培养,施行“研学产销”一体化、农业技能“师带徒”等培训模式开展就业培训与指导,提高困难户和困难学生的技能水平,帮助实现就业;制定针对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帮扶政策和岗位推荐,鼓励多途径多方式就业;组织开展大型招聘会、双选会,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该市组织济南技师学院等为湘西州培训了200名贫困家庭学生,线上线下扶贫协作招聘活动20场,举办16场次两地协作专场招聘会,累计提供8500个工作岗位,招聘会期间达成就业意向1953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有577人,该经验做法被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经验交流会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国务院扶贫办协作与定点扶贫专刊予以报道。[5]最后,职教扶贫必须积极总结共性经验,查摆实际问题,找准症结、汇聚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成晨,闫广芬,全.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27-135.
[2]邹联克.职业教育要在脱贫攻坚中找准位置做出贡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45-48.
作者:周田田 单位: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