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航海职业教育合作形式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航海职业教育合作形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航海职业教育合作形式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航海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分析了我国航海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航海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形式,包括引进国外船员培训及考试体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新形式;开展境外办学或培训;游学项目以及成立航海职业教育联盟。

关键词:航海职业教育;合作;形式

1引言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2015年10月,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强调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在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中国和沿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逐步形成命运共同体,互相包容,共同发展。人才建设是确保“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为了响应国家顶层发展战略,高职院校纷纷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1]。为“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人才可以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设海外分校或培训中心等途径。本文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航海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进一步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海职业教育的合作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在各国间的流动,加强教育合作,为沿线国家培养急需的应用型海事人才。

2我国航海职业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2.1中外合作办学

一般来说,我国航海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往往是和欧美发达国家航海院校进行合作,采取2+1的合作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第三年出国学习,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中方和外方院校毕业证书。按照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外方院校需要承担部分核心课程的教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不仅英语听说能力有较大提高,还能够掌握国外院校先进的航海教育理念[2],这些学生今后可能成为中国航运领域的精英人才。能够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一般来自于比较富裕的家庭,能够负担起其在国外学习生活的费用。这其中就存在悖论:航海类专业属于艰苦专业,其毕业生如果选择在船上工作,工作环境会比较辛苦。除非学生对航海兴趣浓厚,立志于成为船员,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大都不愿意让子女报考此类专业。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航海类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学校一直考虑与国外航海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但囿于实施难度比较大,如招生困难、出国学生比例低、英语能力达不到要求等原因,一直未能开展航海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2留学生教育

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国家针对沿线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很多院校都在大力开展留学生教育,航海教育也不例外。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从2016年开始开展留学生教育,主要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3]。中国目前已与23个国家(地区)签署了互认或单边承认海员适任证书协议,但仍有多个国家未与我国签署互认协议,导致中国外派海员到未签约国国籍的船舶任职,需要通过第三国换发船员适任证书[4]。这使得很多想学习航海技术专业或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留学生未能如愿,退而选择其他专业。

2.3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国内航海院校基本都引进了国家海事局颁发并由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船员适任证书,包括船长、大幅、二副、三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等。中国航海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自身设备及教学资源,开展航海类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应用型海事人才。2016年11月17日,中国和巴拿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拿马共和国政府海运协定》(简称《中巴海运协定》)。在此之后,中巴在海运和海事领域不断加强深度合作。中国作为拥有持巴拿马证书船员总量第三的国家,大约有一万三千名船员持巴拿马证书。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与巴拿马交通部共建了江苏海院巴拿马船员证书培训中心,开展机工和水手证书培训。正因如此,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能够吸引孟加拉国留学生到校参加短期培训,考取巴拿马船员适任证书。但是,由于目前条件尚不成熟(如所有课程不能完全采取英文授课),暂时不能够引进巴拿马高级船员适任证书。

3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海职业教育合作形式

3.1引进国外船员培训及考试体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新形式

我国高等教育起步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目的是为了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拉近我国与国外高等教育的差距。经过多年的借鉴和学习,国内很多航海院校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自己品牌特色,虽然与发达国家航海院校还存在不少差距,但是初步具备了向发展中国家“教育输出”的能力[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中国航海院校可以采取引进西方发达国家航海院校师资、利用国内海事院校教学场所,招收国内学生和沿线发展中国家学生,同时引入国外船员培训及考试体系,这样既能解决中外合作办学出国学习成本高,又能解决招收留学生无法获取国际上直接认可的船员适任证书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在沿线发展中国家寻找合作对象,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即向沿线发展中国家输出航海教育。沿线国家合作院校负责招生,第一年学习语言,可以选择学习中文或英文。学生通过语言测试后,第二年开始到中国航海院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毕业要求后,可以获得双方文凭。

3.2开展境外办学或培训项目

境外办学或培训项目是指国内高校或培训机构,在国境以外设立以外国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在境外完成教学或培训任务的项目。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与韦立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在非洲几内亚建立培训中心,韦立集团负责招生、培训场所及培训设备等,学校和韦立集团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培训目标、培训方案及培训资料,学员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后服务于韦立集团的海上运输。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承认过程中,很多航运企业都面临人才本土化的问题,他们急需聘用具备航海技能、拥有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适任证书的当地员工,又苦于某些国家或地区航海教育缺失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走出去”航运企业的实际需求,国内航职业海院校应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在境外建立培训中心,甚至开设分校,开展学历教育,输出中国航海教育,扩大中国航海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3.3开展游学项目

航海类专业学生的海外游学有助于拓展国际视野,增加学生对国际文化的了解,强化英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能力。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年安排了75名航海类专业学生学生赴韩国实习,通过在航行中指导教学,形成融“单项实体教学、仿真模拟训练、综合实船操作”为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2018年安排了40名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赴马来西亚海事学院访学,学生除了学习水手工艺、消防、救生、急救等实践课程和航海基础、船舶航行等理论课程之外,英语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马拉西亚海事学院深厚的航海文化氛围、教师的敬业精神、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设施完备的实训场所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对航海类专业学生来说,由于游学项目费用相对较低,可操作性比较强,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国外航海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国外生活,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水平。

3.4成立“一带一路”航海职业教育联盟

据不完全统计,沿线国家的航海职业院校有100多所,可以尝试成立“一带一路”航海职业教育联盟,发挥和协调沿线国家航海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优势和资源,推动教学要素跨国流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期召开航海职业教育国际论坛,聚焦热点问题,共商如何应对航海职业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共建跨国航海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共同制定教学大纲、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材等;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互通有无,促进教学各要素在各国间的流通,如教师互访、学生交换、学分互认、共建实习船舶,实现航海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应用;教育联盟可以建立成员国船员信息库,根据航运市场船员供需关系,引导各国航海院校调整招生规模及培养层次,促进国际航运市场船员供需平衡。2018年11月,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与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与海员发展国际论坛”,围绕“合作创新共享:创建海员发展共同体”的主题,充分探讨了海运发展对海员的需求与挑战,技术变革对航海人才特质的需求,航海教育的新模式以及促进海员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等问题。会议征集了各参会院校和机构对成立“一带一路”航海职业教育联盟的意见和建议。参会者一致认为搭建一个促进共商海员培养与发展的平台是必要的。通过建立教育联盟,可以促进海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让沿线国家航海院校在航海职业教育培训、海运互通等方面开展合作。

4结束语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在各行各业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它的全面实施为我国航海职业院校的国际合作也带来了发展机遇。航海类职业院校应客观理性地分析目前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声誉。

参考文献

[1]完剑侠,缪克银,黄锦鹏,等.现代职教视阈下航海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6(04):36-40.

[2]胡明华,黄锦鹏.航海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的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9):63-66.

[3]徐华,黄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J].高职教育,2016(04):143-145.

作者:胡小礼 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