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避免供求错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避免供求错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避免供求错位

摘要: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矛盾很多,但供求错位的矛盾长期存在,尤为突出。分别从紧跟市场新增和改造专业,加大教育教学的软硬件投入和“重软技能”并重培养的人才供给层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与论证,加大与企业联合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力度和顶岗实习实训中注重技能训练的人才需求层面;家长需转变观念、客观对待孩子的人生期望,学生需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的教育受众层面,探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破解技能人才供求错位难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供求错位;重软技能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供求错位问题。如何化解,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人才供给层面

解决高职人才供需矛盾的理想做法就是: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包括专业和人才素质等。人们经常回顾企业办技校的时代,当时很好的解决了企业所需技术人才的培养。但如今,科技进步,技术迭代式发展,社会对技术人才需要已不像过去一成不变了。作为人才供给层面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入手。(1)紧跟市场新增和改造专业。当时被热炒的国内首所也是唯一一所开设龙虾专业的学校———潜江龙虾学院,后“考虑到社会影响”更名为饮食文化学院,开设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小龙虾烹饪方向)、市场营销(小龙虾产业方向),首批小龙虾方向的准毕业生被预订一空,平均月薪过万元,一度登上热搜榜,成为网红专业;此外,对小龙虾产业和潜江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时至今日,对发展“地摊经济”也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应给予新办专业一定的容忍度,毕竟新生事物诞生是需要实践检验的。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依据自身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紧扣市场开设新专业,或对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从供给源头保障社会对职业技能才人的供给,做到“适销对路”。(2)加大教育教学的软硬件投入。高职院校的人才产品是不是走俏、抢手,除了办学方向和开设专业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人才产品的质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信的口碑”,检验人才产品质量最终还是靠用人单位使用后的“口碑”。“职教20条”对高职院校现有教师参加培训规定,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打造一支高职院校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见,提高高职教育质量,需要加大师资培训和引进力度。此外,高职院校花重金建设专业实训室,可能一届学生使用后就落后市场了,因经费等原因不能升级改造,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产品市场前景可想而知。因此,高职院校需紧跟企业和行业发展更新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或依据未来技术发展需求提前自主研制开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着眼未来,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产品。(3)“重软技能”并重培养。在跟用人单位对接中发现,当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单单看重学历、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工作经验等这些“硬技能”;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沟通表达、学习创新、协调合作、社会责任感等所反映的与人相处能力、交际能力和做人能力等“软技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往往只重视“硬技能”的培养,而轻视或忽视“软技能”的培养;然而,“软技能”培养、提升却很难。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做到“硬技能”和“软技能”两手抓,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提升人文和心理素质的同时,强化专业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2人才需求层面

企业“招工难”“人才流失严重”……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没能很好满足需求端的诉求。因为人才需求端没有或很少参与人才供给端运营过程,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社会需求的没有培养或培养偏少,社会不太需要的却培养偏多。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供求错位,就需要人才需求端参与供给端的人才培养全过程。(1)加大与企业联合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力度。“职教20条”明确提出,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我国实施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但参与的企业不多,合作的力度不大,职业教育中企业作为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高职教育依然存在培养与需求的脱节现象。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饮食文化学院也就是热搜的“小龙虾学院”,实际是湖北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与企业合办的一个二级学院,学校因有虾店的参股投资,当地著名虾店的行政总厨任教、学生去合作虾店业余兼职和实习成为常态化,招生简章才有胆识明确写着包分配,且会扶持创业,培养的“小龙虾专业”人才市场上才会走俏、抢手。(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与论证。我国人才市场目前是需求市场,用人单位越来越“挑剔”。让用人单位满意就需要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参与度越高,培养出的人才针对性就越强。高职院校在专业新设及改造、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安排等都需要广泛听取用人单位意见,主动寻求企业帮助和支持。(3)顶岗实习实训中注重技能训练。高职院校毕业生放弃就业或改变专业岗位,受顶岗实习实训影响较大。有些专业的顶岗实习往往与行业旺季应企业用工高峰需求来安排,过度迎合企业,让顶岗实习学生从事繁重、超长的简单劳动,技能训练很少涉猎,严重挫伤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增加对专业岗位的排斥。如每年“双十一”“双十二”等购物狂欢节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入电商顶岗实习实训时,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在货物的拣选、包装、商品验收等岗位从事简单劳动,待遇也严重偏低,非常不利于未来学生就业的专业取向。顶岗实习实训应严格按人才培养要求,与企业有效对接,安排企业技能指导教师,“师傅带徒弟”方式,手把手教,既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又能率先垂范培养职业素养,确保培养的高职技能人才“出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3教育受众层面

“宁愿到星巴克端盘子,不愿到职校学本事”“宁做工资两三千的白领,不做工资五六千的蓝领”……这些职业教育偏见,使教育受众群体拥挤到普通高等教育,哪怕承担很高的培养费用,也不愿意选择职业院校。国家层面出台举措,打通高职生的学历深造、人才选拔、各类待遇障碍和制约,高职生不再被歧视外,教育受众层自身也还需要坚信,选择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是正确的、明智的。(1)家长需转变观念、客观对待孩子的人生期望。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望子成龙(凤)”是众多家长对孩子的人生期望,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家长的心情大家都能理解,但中国的较多家长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自己孩子的兴趣与专长。家长在替孩子选择时较少或没有考虑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承载了父辈或爷辈的期望。高等职业教育也许适合中国很多孩子,但在家长的干预下,却很少有主动选择。家长应该客观对待孩子未来成长期望,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能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2)学生需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现在青年一代成长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即使是农村的孩子,家长也极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苦自己也不愿意苦孩子。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普遍不能吃苦,不甘于寂寞,不能接受和父辈一样只做一个普通的工人;反而愿意做轻松、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即使是家长希望孩子选择职业院校,能学到一技之长,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到职业院校以后,受学校、专业、未来职业等心里落差的影响,对学校、专业和学生的热情度普遍偏低,被动式学习,应付式考试成常态。笔者曾连续跟踪调查3届所在专业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情况,虽然都是第一志愿报考录取,往往不是自己的真实志愿,家长、高考分数等强迫、约束的结果,报考、录取人数逐年走低。进校后对专业的热爱度不高,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缺乏兴趣,毕业主动就业积极性也不大。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能吃苦耐劳,靠双手不靠父母立足;学本领技术,成就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

[2]何世松,贾颖莲.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改革路劲———从产业需求侧反观教育供给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4).

[3]徐建华,李季.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13).

作者:黄世秀 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