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地区工学结合发展路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企业希望学校能输送有技术、有责任心、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创造力、守纪律、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高素质员工。可是,不少毕业生却好高骛远,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娇生惯养,迷茫,缺乏人生规划和目标,对工作对生活挑挑拣拣,一些工作不愿干,没兴趣,不喜欢;有些工作又太累,工资低,没意义;有的岗位合适可没经验又干不了;宁当啃老族,一切都是那么心安理得,羡慕富二代官二代,却没有勇气去超越去奋斗,吃不得苦,不愿意艰苦奋斗。这种情况在毕业生中占相当比例。因此在学生毕业之前,不但要教给他们基本的职业知识,更要培养其劳动情感,培养其职业技能,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合格的公民”,使其真正成为我们社会的接班人、建设者。要达成这样的教育目标,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社会和家长不理解,不配合
工学结合,普遍被认为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企业和社会各部门对此都不太热心。另外,“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社会上还相当普遍,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有些家长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家长送孩子到学校读书,目的就是为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缺乏培养孩子全面素质的思想观念,大部分家长不了解工学结合,担心学校有不良企图,担心孩子被学校当作廉价劳动力出卖,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了那份苦,更担心因此会耽误孩子的学业。
2管理不规范
事实上,的确有学校因为安排学生工学结合而减少了理论学习的课时,影响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一些学校截留学生工资,收取管理费,或借名工学结合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出卖。大部分学校在进行工学结合时操作也不规范,没有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事先没沟通好,没签劳动协议和劳动安全保障协议,没有体检,未满年龄的学生也一刀切地送去工学结合等。
3专业不对口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企业的数量较少,能提供的岗位不多,专业对口的岗位就更少了。因此,多数学校是把学生送到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行实习,并且为了减少管理的难度,把各专业的学生全部安排在一个或者几个企业中,这样很多学生工学结合的专业就不对口,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所不能接受的原因。
4学生本身的问题,如学生年龄、身体状况、工作接受能力等
这代孩子娇生惯养,不能吃苦,身体素质比较差,生理上心理上较难适应企业的劳动强度。一些学生缺乏责任心,生产上屡出次品,不想干了就直接走人,甚至不打一声招呼,使企业生产线工作安排很是为难。企业安排学生工学结合,确实会降低产品合格率和劳动生产率,影响企业管理,所以很多企业对工学结合不积极。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工学结合对策探讨
1广泛宣传,舆论导向,达成全社会的共识,避免系统内热外冷
通过广泛宣传,使社会和企业、家长和学生更多地了解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机制,改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积极地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社会形成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良好风气。各媒体可以多从正面报道职业院校的工学结合,特别是做得好的学校要大力宣传,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的经验。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报道和展示学生工学结合所取得的成绩,引导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参与其中。
2政策扶持和鼓励,规范管理,规范学校和企业行为
(1)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2)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方面给予免减税政策,予以鼓励,调动企业积极性,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补偿企业为安排学生工学结合而导致的产品合格率下降,成本提高的损失,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3)立法保障。通过立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一方面,使企业安排学生工学结合有法律保障,避免企业因安排学生工学结合,有使用童工之嫌而遭受劳动管理部门查处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不必要的麻烦,另方面也用法律维护和保障学生工学结合应得到的权益。(4)加强管理,规范流程,规范操作。如制定工学结合登记备案制度,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审批制度,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制度,规定工学结合之前必须经过面试招聘,考核,体检,签署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劳动协议等程序。(5)建立协调体系,保证工学结合中的安全问题,权益问题,使解决工学结合中的安全问题,权益问题有法律有规章可依,有部门进行调解、协商、督办。
3管理部门积极为企业和学校搭建服务平台
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学校提供信息和咨询,牵线搭桥,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博览会等,推动与促进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工学结合。
4推广先进经验,建立激励机制
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先进的学校在工学结合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应该大力推广,同时把工学结合作为考核学校、教师和学生、考核企业、考核各部门的一个指标,用制度激励相关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都来关心这下一代接班人的良好局面。
5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努力
(1)工学结合,毕竟是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应该更积极主动地解决好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为此需要做长期的准备,对企业进行深入仔细的调研,在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及内容等方面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尽可能地与企业对接。(2)将就业市场引入校内,让企业和学生都有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提高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企业和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和热情参与。(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学生到企业工作,真正能解决一些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争取多蠃的局面,这样工学结合才能长久地持续地进行。(4)规范操作程序。学生下企业之前先作面试招聘,考核,体检、签好劳动协议,办好工伤保险,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等。(5)服务地方经济,提高社会效益,从而能够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也使学生能够就近实习,让家长看得见、了解得到,这样才能更放心地支持学生进行工学结合。(6)作为社会接班人的学生,应该主动地融入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和提高,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技能的高素质的社会的接班人。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中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现实意义毋庸置疑,需要政策扶持和规范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和学生、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工学结合,任重道远。(本文作者:钟小清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