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口译教学职业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口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业界一致认为口译能力/技能不能等同于双语能力/双语转换能力,学者们已经认识到职业素养是口译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但从职业教育角度,应该如何审视职业岗位能力呢?职业能力的内涵是职业教育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CBE职教课程论的核心思想是把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表作为课程的首要资源,强调学生“会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来陈述课程目标,并应用“标准参照测验”测量任务完成情况。职业教育课程观是按照围绕工作过程组织知识的过程观来构建课程,而不是按照为实践先储备知识的准备观来构建课程。职业教育的新课程模式也被冠以项目课程或者任务引领型课程。这种课程要求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由此可见,笔者认为,如果按照口译工作流程(以交传为例)来分析口译岗位(以国家二级交传口译员为例),其职业/岗位能力或者更确切说是“岗位胜任力”如表1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文军的研究认为翻译能力中包含理论研究能力,实际上理论研究能力并非翻译岗位所必须的能力,但在口笔译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理论对翻译确实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因而笔者认为口译岗位需要口译员具备“在相关翻译理论指导下进行听译或视译”的能力。而在为期一年的澳大利亚高级口笔译文凭课程(以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为例)中,翻译理论课仅为一门80学时的《翻译理论基础》,而它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在相关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而无需学生进行翻译理论研究。
二、CBE职教课程论指导下的口译实践教学
职业能力准确地说应是“任务胜任力”,因而职业教育课程论认为,既然这里包含了“任务”和“胜任力”两层意思,那么脱离具体任务的职业能力是不存在的。学者也认为课程应让学生能在与各种相当复杂的职业情境交往中,特别是从自己的行为在各种复杂关系中产生的影响中取得经验。职业能力的本质可表述为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能进行这些复杂联系的人,才可称为能胜任工作任务的人,也才可能称为具有职业能力的人。由此可见,进行情景式的口译教学设计对口译教学有多重要。如刘育红认为,情景建构可以帮助课堂教学与口译活动形成一定的镜像关系,在译员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以及职业化发展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师只有在具体的高度仿真甚而真实的工作情景、工作任务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然而,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完全真实的口译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因而本文探讨如何在口译教学环节中模拟仿真的口译工作情景。CBE职教课程论对口译教学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堂设计力求高仿真度
例如:教师提前两天告知学生他们即将为CNN某记者就西非人口贩卖问题访谈节目进行现场口译。表2是基于能力标准进行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实践,师生均感到基于口译工作任务的情景式教学模式授课效果良好。一些同学在日志中写到“观看口译录像后,发现许多方面需改进,如缺乏同听众的眼神交流等”;“经历此次口译任务,学会了如何进行译前准备”。事实的确如此,在第一堂课时,学生普遍口译准备耗时在半小时到1小时左右,搜集资料数量有限、形式单一,杂乱无章。学生普遍认为此次英汉口译任务无需查阅中文资料,绝大多数同学对该话题的热点词汇如“蛇头”和“人贩子”等概念模糊,对于非洲的“娃娃兵”“性奴隶”等社会问题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知之甚少。对于主题知识和背景情况的缺乏了解给学生口译任务的完成造成了障碍。通过首次体验式“口译准备”,同学们意识到自己在口译准备过程中的问题。到第二堂课时,同学们口译准备的时间普遍达到3小时左右,找到的主题知识材料包括音频、视频、中文材料和英文材料,话题相关知识范围也扩大不少。事实证明,如上述基于口译工作任务的情景式教学效果突出,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口译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学材料选择需紧紧围绕口译工作实际
前面探讨了口译课堂听译部分的教学,这里笔者想以视译为例。我国口译界更多地把视译当作同传的分支———带稿同传。实际上,视译对于联络陪同、商务洽谈、旅游走访等场合的交传译员来说是经常碰到的,比如旅游景点文字介绍的口译、法庭上出示的文字证物的口译等。澳大利亚翻译资格考试认证局(NAATI)翻译资格考试3级口译将视译列为其三大题型之一。根据职业教育课程论的观点,只要是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就必须纳入教学范畴。由于视译的特殊性,输入语是书面语,而输出语则是口头语。教师对于视译材料的选择需慎重。视译的材料应该是口译职场可能碰到的书面材料,如书信、报告、公司简介等,而遇到演讲稿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同样,口译员在工作中,需要视译长篇文学作品的情况更为少见。这样的材料是不适合用来做视译教学的。对视译训练材料的有效选择直接反映了教学模式是否是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三)能力鉴定需体现职业教育要求
教师需根据岗位能力标准来设计鉴定考核方式,而不能狭隘地进行双语转换能力的简单评估。比如根据学生口译录像即可评判其译文质量和公众演说的能力;对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的“译前准备”中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评估,可评判其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译前准备能力;对学生的工作日志进行评估,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评估自身口译表现、是否能够做好工作日志以便日后工作需要而进行查看。综上所述,用职业教育课程论指导口译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口译教学只有以职业教育课程论为指导,建立基于口译岗位能力标准的教学设计,实施工作情景模式的口译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职场需要的口译人才或者能够胜任职场口译任务的外语人才。
作者:柳莉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