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作为三地协同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却存在很大不足。本文在对三地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协同办学面临的困境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三地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教育一体化是重要内容之一,其在整个过程中将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目前形势下,构建京津冀区域教育治理结构、构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打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进一步缩小三地在办学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最终实现区域内高职教育均衡发展,将是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探索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众多路径之一。
1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中,北京所拥有的高校数量、教学资源及其影响力,均居全国首位。天津高校在国内高校中也有相当的地位。而河北省,无论是所拥有高校的数量、教学资源还是影响力,则都处在较低的地位。可以说,京津冀在院校数量、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很严重的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京津,每百万人所拥有的大学数量分别是5.22和4.18,而河北省只有1.47。国内百所名校中,京津分别拥有15所、2所,河北拥有2所。在国家211院校中,北京有26所,而河北省只有1所,且位于不在其行政管辖范围的天津市。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河北省考生要想升入国内名牌大学,只能选择省外院校,而且名额配比极其有限。名校的稀缺和优质教学资源的不足,阻碍了河北人才在本省发展的空间,也进一步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面,截至到2014年初,京津冀三地总共有109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约82万人,毕业生人数为27万人,年招生人数约26万人,分别占全国综述的8.4%、8.47%、8.89%和8.17%。以上数据表明,京津冀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培养区域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京津冀分别拥有高等职业院校25所、26所和58所,所拥有的国家示范性院校、国家骨干院校6所、4所、13所。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面,京津两地发展水平处在全国发展的前列,而河北省则处在全国中下游的水平,部分指数仅仅是北京市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水平。
2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内经济总量快速发展,区域交通一体化取得重要成绩。但是,在京津冀在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挑战。
2.1行政壁垒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京津冀地区有明显的行政壁垒和行政属性,这直接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各自为政,相互封闭,教育资源没有达到共享;缺乏合作与交流,使得京津冀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合作的局面难以实行。由于缺乏区域大局视野,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上不能体现京津冀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要求。导致目前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在许多方面形成对立,各地区之间处于分割状态。
2.2缺乏统筹管理的合作机制
京津冀高等职业院校中,办学主体存在多元化、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主体多元化的现象,办学主体有相关委、办、局或者企业。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将多个办学主体融合到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的统筹管理机制是京津冀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2.3缺乏协调和激励机制
京津冀三地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各有特色和优势。北京拥有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在全国高职院校发展中最富特色,而河北省则拥有丰富的学生资源。理论而言,三地应该可以实现互利共享,办好区域内的高等职业教育。但事实上,京津冀三地往往只追求自身的利益,引发利益冲突,导致在合作中出现不和谐音符。另外,由于地方本位思想的作祟,京津冀三地的教育资源市场还处在封闭状态,没有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没有对河北省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京津冀应尽快建立协调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要有效解决京津冀在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中的各项难题,需要政府部门、主管机构、教育活动的主体等共同参与,贯彻协同机制,走创新路径,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实现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3.1政府牵头,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在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三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树立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勇于打破行政壁垒观念的枷锁,淡化传统地方行政区域观念,用开拓创新的精神、开放包容的心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京津冀区域内优秀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其次,京津冀三地政府还应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深入而有效开展交流、沟通,共同筹划京津冀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探讨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定位京津冀三地政府机构在推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进而形成区域内高等职业教学协同发展规划。
3.2打破行政壁垒,争取多元办学主体支持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区域的整体利益,因此应打破京津冀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三地间展开高等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在观念上,要改变以往的固有认识,在行动上,要敢于打破行政和区域壁垒的束缚。我们要把京津冀三地高等职业教育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更要用长远的眼光、全局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手段,来切实推动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协同发展。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而不仅仅是京津冀三方面的事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应该争取包括京津冀三地政府机关、教育机构、相关委办局、企业等办学主体对京津冀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支持
3.3政策引导,推进区域合作
国内外经验证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在区域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政府通过“有形的手”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引导、规范、调整市场主题的合作行为。目前,京津冀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方面仍然缺乏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这是制约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根据国内外区域职业一体化经验,应该尽快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加强对职业教育块区域合作的引导,并给予相应的支持。京津冀地方政府应在具体的政策、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相关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同时,应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专门机制,合理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
3.4认同合作理念,明确合作目标
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最大障碍于合作理念与目标认同。京津冀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领导层必须以高度的政治智慧,以更宽广的视野制定经济社会规划,寻找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战略契合点,追求共同发展的长远利益。以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为目标,促使每一位京津冀公民都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北京市应基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强劲态势,主动发挥协同作用;天津市应立足本地产业需求,主动寻求区域合作;河北省则应基于人口优势,主动承担京津职业教育资源的转移。既要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也要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三地密切配合与实质合作,精心打造实体性京津冀职业教育集团获职业教育联盟,不断将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成为世界区域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典范。同时,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课程等,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5政府推动,加强交流与合作
为避免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发挥其最大价值,我们应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共享。因此,可以由京津冀共同设立专门机构,促进三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推动区域内高职院校见开展有效的沟通合作,彼此展开联合,为建立和完善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合作机制探索新的道路。在实际展开工作时,特别要促进高职院校之间共享资源平台的建设,以便使京津优秀的资源,如教师、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等得到有效的利用,开展院校间在人才培养、科研课题项目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冲破行政区域间、高校间的壁垒,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为区域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另外,政府应扮演好“推手”的角色,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京津冀区域内出在不同办学层次和水品的高职院校间建立密切管理,实现院校的配对和帮扶。拥有优质教学资源的院校,要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对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河北省有关院校展开帮助扶持,促进其发展进步,实现一流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3.6成立研究会等组织,建立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效发展机制
为了促进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应成立相关研究会、协会等组织。可以成立由京津冀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院校的院长和校长组成的“京津冀高等职业院校协调与合作协会”,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京津冀区域内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规划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教材和精品课建设规划等。成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促进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召开各类学术研讨会,为区域内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3.7科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
由于人口、发展空间、物价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京津两市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而且其扩建成本不菲。而河北省各城市发展规模有很大的潜力,有能力承接京津两市部分院校的外迁或扩建。因此,河北省要积极主动地调整政策机制,努力接纳北京市、天津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实现优化京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协调均衡京津冀区域内教育资源、促进区域内高职院校共同发展的目的。除此之外,京津冀三地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并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形成三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全面展开,但在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面,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却仍是缺乏的。京津冀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统筹规划,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打破此障碍。除此之外,还要在有关的人事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从而为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有效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提供制度保障。另外,京津冀三地政府还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有效宏观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由国家统筹规划的面向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3.8规划统一,建立保障机制
目前,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处于非制度性阶段,导致三地合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供给。由于各行政区所追求经济利益不同,造成地方性职业教育法律规则各异,不符合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因此,京津冀三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通过平等协商等途径,共同拟定地方法律规则,构建与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通过完善相关合作规则,严防地方政府及职业教育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毁约等现象的发生。建立相应的合作激励制度,对跨区域合作主题实施一定的奖励政策,调动三地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合作积极性。明确职业教育合作各方的权力与义务,增强区域职业教育互动性。可以依照美国学区制,成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委员会,专职督学,负责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总体规划、监督、评估等,保障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郭秀晶,桑锦龙,高兵等.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行动研究与战略构想[J].北京教育(高教),2010,(12).
[2]吴岩等.高等教育强国梦——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庄士英,周俊琴,崔艳明.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现状分析[J].党史博采,2009,(11).
[4]庄士英,张路平,赵冬云,周俊琴.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构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2).
作者:张有山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