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形成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品质。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其对于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意义,来引起教育工作者对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视,加强学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劳动者追求卓越,积极进取的一种体现,也是劳动者职业素养和个人素质的体现。作为人才输送基地和培养基地,职业教育承担着教育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学校的人才输出质量,提升社会基层技术人员和工匠的人文素养。在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时,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培养和教育。
一、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对工件进行精工制作的内在意识,是工匠对制作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的精神,也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精益求精的一种内在精神的体现,同时,“工匠精神”也是追求卓越,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创新进取,将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社会责任、对事业的专注与工作的敬畏作为劳动者的基本素养。现代职业教育把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作为其首要的目标,将学习者的实践技能提升、知识的学习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个人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培养的人才在技能方面得到了提升,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这就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和输出的人才在个人素养上有所缺失,不能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性,输出的人才难以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背景的要求,向社会输送更加有用的人才,作为为社会培养适用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习者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以“工匠精神”的实质对学习者进行严格的要求,改变专业传统的重技能轻人文的人才培养方式,要求学习者能够摒弃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专心关注产品的品质与细节,注重创新,关注社会交往的细节,具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业务意识与工作精神,心存敬畏工作的意识与思想,全面构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通过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来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向社会输送更加有用,更具有思想的人才。
二、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现代企业要注重培养企业工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能够将产品的意识、社会责任作为自身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基本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企业需求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企业提供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已经是势在必行,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更有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经济转型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时期,社会急需要各种各样的应用型人才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要求各种初、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够具有社会责任、敢于担当、善于合作,将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工匠精神”的本身就要求工作者能够专注、耐心、淡泊名利,将实践创新作为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并在工作中不断的突破自我。作为人才输送的基地,职业教育负担着人才培养和驾驭的责任,将社会任务具体在职业教育中,就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道德修养水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产品的质量专注,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融入到学习中,培养学生精心打造、精工制作、耐心、淡泊名利的精神,将实践创新的精神融入学习中,将社会责任作为工作中的首要目标,并最终能够形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才能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速度与品质,而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来分析,要培养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就必须扎根于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将学习者的实践技能、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培养,对学生进行专业与专注、精准与创新、责任与意识、道德与素质等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未来大国工匠的素质与能力,使得在企业生产与服务中的“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可以说,“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我国经济转型所必须的,因此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作为“工匠精神”的核心,需要学习者持续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关注,更需要学习者具有耐力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求学习者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持续不断的关注细节、注重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训练,做到为人谦逊、与人为善品质的培养,所以说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贯穿学习者的职前与职后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直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人才质量决定着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如果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工匠精神”,就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也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所以说,现代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是注重对学习者应用型、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应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心,让“工匠精神”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境与过程,将责任意识与思想道德的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的品质与工匠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匠习惯,保证每一个学习者在进入企业之前就已经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
3、职业工作者的自我实现需要“工匠精神”
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求劳动者能够根据实际的生产,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才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劳动者具有“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保证。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如果只是被动的、压抑的、消极的工作,长此以往就会消弱人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职业工作者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自我表现的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职业工作者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表现,也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是职业工作者的技能、知识在工作中的转移与升华,同时也是职业工作者的劳动创新的重要体现。现代职业教育对学习者的培养,实现了学习者从“成才”到“成人”的转变,也提升了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而具备了“工匠精神”,使得学习者具备了耐心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促进学习者在实际工程中产生“敬业”、“爱岗”的精神。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将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耐心、竞争、合作、爱心、信心、精准、创新的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逐步完善学生职业技能,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过程中,在高职校园内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认真态度,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严格的按照企业生产的规范与标准进行操作,将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到实践中。这样,只有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具备了“工匠精神”,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才能够对产品进行精雕细琢,为在企业生产实践中自我实现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方位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重点对学生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精神进行培养。文章简要阐述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内涵,并简要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来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对人才的要求,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要求,还是学生个人发展和进步的需要。需要教师和学校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在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不断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2]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3]重莲.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J].中国品牌,2015(10).
[4]陈伟民.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5]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职教论坛,2016,22:60.
作者: 纪凡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