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初步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艰巨任务。中国众多的农村贫困人口需要的是一种“造血式”帮扶,是从根本上斩断贫困循环的教育扶贫,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的功能尤为显著。本文就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的相关问题作出思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教育;就业导向
自“精准扶贫”在十八大会议中提出以来,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其推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措施,其中“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这一教育脱贫理念深入人心。截止目前,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口处于贫困水平,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如何提升其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使其具有脱贫致富能力并在未来5年奔入小康生活,这不仅仅是重要的教育问题,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职业教育因其自身特性,在促进贫困人群脱贫致富方面相较于普通教育更具有明显优势。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精准发展无疑是改善我国贫困人口民生、保障其就业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一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功能体现
个人文化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只能通过接受教育实现,进而助其改善自身生活和发展现状。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效果方面相较于普通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能以较小的教育资源投入,在较短期内得到较实际的扶贫效果产出。
(一)培养模式成本较低,对贫困人群更具吸引力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局限于初高中毕业生及少量的社会复读人员,其招生体制、教育效果受到社会很大偏见。但对于相当部分的贫困家庭特别是教育落后区域的贫困家庭而言,接受职业教育却是其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甚至进行深造的理想选择。同时,国家制定的中职教育免费及资助政策更是为这些贫困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学生毕业后具有实用就业技能,能轻松就业从而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这些都无疑都大大提升了职业教育对于贫困人群的吸引力。
(二)培养模式利于贫困人群快速具备脱贫技能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更有利于贫困者的自身发展和现状改善。高质就业是贫困学生改善家庭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在这方面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有着独特优势。通过学习实用工作技能、获取技术工种证书等途径使得职校毕业生在当前普通教育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下异军突起。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极大需求更使职教毕业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界对于高技能人才需求巨大,同时这也是我国人才战略的短板,近年来在就业市场中频繁出现的“就业难”、“技工荒”更是直接说明了这点。职业教育因其自身具备人才培养周期短、专业设置与社会产业联系紧密等方面的优势,能够使得贫困家庭中成员快速具备脱贫技能、轻松就业、改善经济条件、改变自身命运。
(三)培养模式灵活且针对性强,符合扶贫对象的实际需求
据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在农村贫困家庭中未能升学的富余劳动力(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约为398万人,其中未接受职业教育的约达352万人。引导对这部分贫困人群接受职业教育,让这些人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就能从源头上提高其创业就业、脱贫致富能力,阻断贫困世代传递。同时职教中心常采取以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科技小分队等灵活培养模式,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教授、答疑,对在家务农、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开展具针对性培训,这些都更加符合扶贫对象的实际需求。
二政策保障措施助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实现
我国的教育历来都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在社会家庭观念中这点尤为突出,这就直接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高与人群接受职业教育意愿低;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效果好和办学招生困难这些现状发生。在讲话中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其肩负着培养多元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特别是伴随着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文件的颁布实施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职业教育发展现今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气象。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制约,其与普通教育相比仍显积弱,尤体现在贫困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培养成果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就业岗位需要,毕业生就业质量未能达到政策预期。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功能体现,急需相应措施落实来改善、扶持职业教育发展。
(一)引导宣传,减弱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加之社会观念仍以文凭导向为主,对职业教育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歧视,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故各级党委政府应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积极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职业学校及优秀职业教师,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优秀技能型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帮助家庭脱贫致富和个人人生改变及理想实现中的作用;出台相应政策优惠,提高社会经济实体对于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认可度,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深化学校与企业、先进与落后区域学校间的合作互助
学校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大后方,企业是中职毕业生最主要的输出地。然而中职学校在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技能实训设施配备等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使其难以跟上在技术工艺、生产设备、专家能手等方面时刻处于市场一线的各行业企业,因此深化校企合作交流,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在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方面让目标行业企业参与其中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先进学校进行交流互动,特别是东西部职业学校间的交流互动,形成对口结对帮扶,实行联合开展招生、共同组织教学、协同推荐就业,互相利用教学资源和就业资源,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提供多渠道选择,互利共赢。从而带动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精准扶贫功能覆盖面。
(三)政策落实助力职业教育办学发展
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精准扶贫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适应当地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和培养需要的财政投入制度,确保教育经费精准落实到位并确保使用效率,拓宽职业教育筹资渠道。集中力量扶持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建立具信息化交流能力的区域性、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同时创新职业教师补充机制,为贫困地区职业院校补充更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对专业性强、实训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可直接引进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人等兼任职业教师岗位;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应更加深入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支持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办好一批对口社会需求、就业质量优异的涉农特色优势专业,满足贫困地区地方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开发需要。
(四)保障生源规模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覆盖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外部环境条件下,并不是职业教育选择学生,而是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学校和专业。现有考试制度使得社会普遍认为“中考、高考最差的孩子上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就低人一等”,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考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同时职校间对于生源的争夺,更甚者跨区域的抢夺生源,不仅仅造成了生源的分流,更进一步降低的职业院校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心目中的形象地位。上述种种现象都严重影响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的实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在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舆论往好的方面引导的同时,更应严管职教招生间的恶性竞争,严格招生程序,确保当地职教院校生源,让适龄人员适时接受职业教育,减少其接受教育的波折,以免其流失与社会,重复贫困难断根的恶性循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还要及时根据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精准扶贫工作实际,作出更为全面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征玉韦,王德军.职业教育扶贫开发功能之比较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1):5-9.
[2]李慧.我国将实施精准扶贫十项工程[N].光明日报,2014-12-25.
[3]夏军.别让孩子陷入贫困代际传递—我国贫困地区教育问题观察.新华网,2015-12-7.
[4]练玉春.2015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N].光明日报,2015-07-16.
作者:佘高民 李茂娟 单位: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