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情志护理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情志护理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情志护理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加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生存质量以及护理过程中配合度与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SAS、SD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SD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行为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护理中的配合度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情志理论应用于恶性肿瘤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便于患者接受,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恶性肿瘤;负性情绪;生存质量;配合度;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13±5.42)岁;诊断:胃癌10例,乳腺癌11例,直肠癌8例,结肠癌7例,肝癌7例,其他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65±4.94)岁;诊断:胃癌11例,乳腺癌11例,直肠癌7例,结肠癌7例,肝癌7例,其他7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能大部分自理;智力、意识均正常;预计有3个月以上生存期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病情严重,患者不能耐受情志护理干预者;存在严重的精神疾病者及沟通障碍者;不能正确阅读及填写调查问卷者。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包括保持住院环境的生理舒适度、监测病情情况、配合临床医生治疗;干预组针对患者的不同病位、情志状况,加入中医情志理念进行护理,具体实施如下。1.3.1说理开导法肿瘤患者常伴有在恐慌、焦虑、抑郁、悲伤等情绪,中医认为七情过度,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加重病情。在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诉求,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由于未知而引起的恐慌,积极引导和鼓励患者,正视疾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3.2静志安神法《黄帝内经》中强调“使志安宁”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患者保持静志安神,清心静养,可使患者更易于接受治疗,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护理中给患者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避免过强的噪音,制定合理的探视制度,创造清净养神的环境。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特点,每天放松大脑静坐或静卧30min。指导患者不为某些症状而惶惶不安,不为每次化验结果的变化而忧虑不宁,避免焦虑,心情舒畅,安神静志。1.3.3情志导引法情志导引法是指通过意念、呼吸结合形体动作的方法排解心中积郁的不良情绪。实施过程中可结合五声“呼、笑、歌、哭、呻”五声调和法[3]。如对于易怒患者,指导患者反复腹式呼吸,进行“呼”音,10次/min;对于过度思虑者,指导患者可以轻声哼唱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对于过于恐慌者,则指导患者,以呻吟的方式将内心恐惧事物排出释放。1.3.4以情胜情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病源七情而起,当以七情制之。因此,以情志相胜的独特方法可以使患者的积郁情志得以宣泄,从而畅遂情志。如护理过程中,患者若忧伤过度,则逗之以笑,最好开怀大笑,可让其观看幽默剧和相声小段,还可以邀请一些治疗较为成功的患者介绍治疗经验,传达积极情绪让患者微笑,采用以喜胜悲的方法[4]。1.3.5转移注意法当患者对自身疾苦的关注过度强烈,易导致情志抑郁而难以自拔,成为加重疾病的诱因或久治难愈的关键,此时可排遣情思,设法分散其注意力将思想焦点转移到他处。在护理工作中鼓励患者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培养一定兴趣爱好,如打太极拳、修炼气功,有利于转移精神,畅达情志。1.3.6音乐怡情法《黄帝内经》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别与五脏、五志、五行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医音乐怡情疗法。如《素问》:“在脏为肝……在音为角……怒伤肝”,肝在志为怒,对于易怒患者,护理中选取相对应的角音,以音乐旋律音乐不亢不烈,舒展流畅,节奏活跃为主,能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素问》:“在脏为肺……在音为商……忧伤肺,喜胜忧”,对于太过忧伤的患者,选取徵音,以轻松,活泼欢快的曲调为主,有助于气机的升提,利肺气的作用。同时在具体护理中除了要考虑乐曲调性与情志变动的“生克”关系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平素的音乐爱好,更能事半功倍。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焦虑、抑郁评分:采用zung氏评定抑郁量表(SDS)和评定焦虑量表(SAS)[5],SAS与SDS评分低于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61~70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2)生存质量评分:包括睡眠质量、疼痛减轻程度、心理状态及行为状态四个维度评分,各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应维度的生活质量越好[6]。3)治疗配合程度评分:护理中能够积极及正确的遵循配合治疗及护理措施为主动配合,以经常出现勉强或抗拒的情况为勉强配合。4)满意度评分: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上述量表均行匿名调查,确保准确性。回收率1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SAS、SDS得分比较,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SD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护理后干预组睡眠情况、疼痛减轻程度、心理状态及行为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比较干预组患者对疾病治疗与护理工作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2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干预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情志理论的中心为七情致病学说。《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另外情志变动可影响气机,《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可见七情致病可损伤五脏,影响全身的气机,所以要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将中医情志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建立中医情志护理。中医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7],广泛用于临床护理中。肿瘤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肿瘤情志因素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从被确诊到整个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否认、恐惧、焦虑、愤怒、悲伤、抑郁、孤独、绝望等心理反应[8],而这些负性情绪易诱发和加重疾病的发展,也给治疗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灵枢•寿夭刚柔》有道:“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反之,“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重视情志因素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利用中医情志理论,加强情志护理,使患者情绪平稳,有利于五脏安合,气血流畅,从而对疾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本研究中发现,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在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情志护理对肿瘤病人负性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通过观察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行为状态方面,结果显示干预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情志护理模式能通过干预手段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从配合度与满意度来看,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中医情志护理便于患者接受,满意度较高。综上所述,将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护理中,效果明显。发挥中医药优势,利用中医情志理论,进行情志调适,使肿瘤患者提高战胜病魔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消除致病因素,沉疴可愈。

参考文献

[1]赵智强,吴勉华,赵延华.论恶性肿瘤中医辨治体系的建立[J].中医杂志,2015,56(11):906-908.

[2]《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医大辞典:内科分册(试用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28.

[3]林桂永,梁娟娟,卢永红,等.浅谈临终关怀与中医情志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2,4(8):102-104.

作者:赵艳 周文静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