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护理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护理要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护理要点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中医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抽搐停止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其有助于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护理;要点;临床效果

小儿热性惊厥也可称之为高热惊厥,该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6岁的幼儿,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患儿的健康恢复有着密切联系[1]。本文通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就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中医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①年龄多为6个月~3岁的患儿;②出现突然发作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与阵挛性抽搐;③有的患儿出现意识模糊,持续时间较短,发作后在较短时间内清醒;④患儿发热38℃以上,惊厥多发于发热24h内;⑤伴有呼吸、消化系统急性感染。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患儿16例,女患儿24例,患儿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4.69±1.08)岁;观察组男患儿17例,女患儿23例,患儿年龄为1~7岁,平均年龄为(4.68±1.0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对患儿进行最基础的护理,主要包括这几项内容:①降温护理措施:采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的方法,或者采用退热贴,使患儿的体温得到降低[2]。②静脉通道建立:为了缓解患儿的不良症状,应当快速对患儿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患儿药物治疗;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穿刺部位有效护理,以防止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外渗、穿刺部位红肿等现象[3]。③呼吸护理:为了防止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呼吸受到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当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并将患儿口腔的分泌物清除,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患儿口腔分泌物导致患儿误吸。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当为患儿家属讲解相关的知识,并安抚家属情绪,使患儿家属更好的配合治疗,为提高患儿护理质量奠定良好基础。④饮食护理:在患儿清醒时,护理人员应当为患儿补充营养,可以给予患儿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并保障患儿室内环境的洁净,使室内温度与湿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定期更换床单及患儿的衣服,对婴幼儿进行定期更换尿布[4]。⑤出院指导:患儿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当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告知患儿家属:如果患儿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当对患儿体温进行测量,并做好降温措施;如果患儿出现惊厥时,应当让家属掐患儿的人中穴与合谷穴,同时将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的误吸。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针刺护理:如果患儿出现惊厥,对患儿进行穴位的刺激,穴位取“人中”、“合谷”、“内关”及“涌泉”穴;并对患儿这几个穴位按摩,以此达到降低患儿体温目的[5]。对于体温下降不明显的患儿,可以取患儿的“十宣”及“大椎”穴继续针刺,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血泻热毒的治疗目的。②刮痧:采用刮痧的方式促进患儿热毒的排出,主要取患儿肘、腘窝等部位进行刮痧,应遵循自上而下的方式,为达到热毒更好的排出奠定基础。③中药护理:这种护理方式是应用柴胡、银花、大青叶等药材,发挥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降低患儿的体温具有良好的效果。④年龄较小患儿的护理:首先了解患儿的病情状况,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比如,对于外感惊风而引发的小儿热性惊厥,可对患儿采用金胆片退热;对于高热而表邪未解的患儿,可对其采用温水擦浴降温。患儿在惊厥发作时,可采取指压人中穴,不能对患儿进行摇晃或大声喊叫,以防止加大对其机体的损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x±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抽搐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患儿家属有15例非常满意,20例满意,5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7.5%;观察组患儿家属有20例非常满意,18例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5%。因此,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有2例患儿智力障碍,1例患儿癫痫,1例患儿脑性瘫痪,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有1例患儿智力障碍,1例患儿癫痫,并发症发生率为5%。因此,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护理干预对患儿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联系。

3.1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小儿高热惊厥从中医角度来看属于“急惊风”范畴,其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中医护理主要是在患儿惊厥发作时,采用穴位的刺针、刮痧及服用中药的方式来控制抽搐。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症状为:患儿精神紧张,且极度烦躁;呼吸突然不规律、急促;同时体温骤然升高,面色较差;瞳孔出现大小不等不良症状。小儿高热惊厥多发于3个月至6岁的患儿,一般惊厥发作类型为全身性。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6]。

3.2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

中医护理干预是一种医辩证方法,其具有的驱邪扶正的功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能够将患儿体内的邪气祛除,并通过补充营养,加强锻炼,增强患儿体内的正气,以此达到祛邪扶正的治疗效果,为提高患儿疾病的治疗效果奠定良好基础[7]。在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时,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实施,比如,对于感染性疾病所引发的惊厥,可以增加中药治疗,将钩藤、地龙、生牡蛎等药材熬制汤水服用,发挥药物的清热解毒功效、阴阳平衡功效,防止患儿惊厥的再次发生,以此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3.3小儿高热惊厥的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应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首先应保证室内的舒适、洁净、通风;同时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患儿体温在38.5℃以下无需使用退热药,体温在38.5℃以上才需要进行退烧处理。另外,让患儿平时多食用高营养、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喝开水,加强营养,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可知:观察组患儿抽搐时间为(2.3±0.5)、意识恢复时间为(5.1±1.7)、住院时间为(4.6±1.3);对照组患儿抽搐时间为(3.2±1.4)、意识恢复时间为(7.4±2.0)、住院时间为(6.9±1.7),因此,观察组患儿抽搐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患儿家属有15例非常满意,20例满意,5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7.5%;观察组患儿家属有20例非常满意,18例满意,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因此,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另外,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高热、抽搐等症状,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儿的疾病的康复。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罗丽萍.142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4(10):133-134.

[2]张东亚.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护理要点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7,26(6).

[3]余慧.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护理要点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0):6313-6313.

[4]韩晗.中医护理干预对小儿热性惊厥急救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209-210.

[5]吴春美,李素娟,段善玲,等.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研究[J].延边医学,2015(12).

作者:王艳杰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