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理论与中医药院校学生融合的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底蕴深厚,发挥优势特色将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相融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文章立足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分析其与学生工作的内在一致性,提出增强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完善和维持三个方面的具体路径。
一、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广泛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成就,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特性,其理论体系有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两大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内外联系、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有机整体,二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1]。“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提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导,各脏腑协作的有机整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强调了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进行调节。人受自然的规定和影响,四季更替、地域差异也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故“人与天地相应也”。“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说明不良的社会环境会引起疾病。
(二)辩证论治
辩证是通过“望闻问切”收集资料,认识疾病,确定证候;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常见的辩证论治方法有八纲辩证、脏腑辩证、气血精液辩证、三焦辩证等,“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缓则治本,急则治标”“扶正祛邪”“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都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治则。除此之外,中医理论中有大量关于医德、仁心、和谐的论述等,如“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态,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对于现今的学生工作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二、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的内在一致性
(一)都以人为研究对象
医学和学生工作都以人为研究对象,医学追求的是患者的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者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提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历代医家都认为生命是极其宝贵的,任何时候都坚持以人为本,治病救人,做到“仁术济世”。而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学工队伍更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学生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具有一致性
《黄帝内经》云:“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以平为期,以和为重,最终实现天人合一,这是中医的最高境界[2]。学生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由学工人员从事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涉及学生的课外活动、宿舍生活,乃至学生的感情、思想和个人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性格心理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3]。学生群体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运转顺畅、内部和谐至关重要。所以说,学生工作的目标与中医理念具有相似性。
(三)方法具有相似性
中医从整体、宏观上归纳人体或疾病的特征、发展规律及趋向,通过整体与局部的联系、表里内外的统一,进而辩证论治。学生工作与人体系统相似,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比作养生保健,需遵循“未病先防”的原则;在具体处理学生问题时,需通过“望、闻、问、切”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情况,研究学生的心理,探寻其行为动机,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而制定解决方案。因此,二者在处理方法上具有一致性。
三、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融合的途径探析
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的有效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各方面的协作,齐抓共管,共同构建。
(一)充分挖掘中医理论的内涵,增强其与学生工作融合的意识
中医理论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哲学思想、道德品质和智慧结晶,把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相结合,是中医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中医药院校要积极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思维和方法,借鉴运用到学生工作中。学工部门及其队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最直接的参与者,长期奋战在教育的最前线,要实现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的有效融合,就要通过为学生服务的组织发挥主导作用,成为二者有机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学工部门首先做好中医理论融合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充分认识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结合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经常性的开展相关培训和讲座,如中医思维方法,中医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等,强化学工队伍的中医意识。开展辅导员相关中医知识的竞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工作方案竞赛等,一方面可以通过竞赛准备巩固中医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切磋进一步总结优化自身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二)理论联系实际,搭建全员参与、合理联动育人平台
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组织者,是开展学生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将中医理论巧妙地运用到学生工作中。比如对于班级里出现数个违反纪律的学生,反复劝说无效,这时可以从整个班级着手,了解班级的整体风气,寻找外因,通过团体辅导或者主题班会等形式循序渐进改善班风学风,从而影响和感化个别违纪学生。对于沉溺网络导致学业困难的学生,可以使用“扶正祛邪法”,通过耐心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通过优秀学生“一帮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通过扶正达到祛邪的目的。对于重点关注学生,采用“治未病”“既病防变”的原则,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及时处理,“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出现不良扩散。学生工作还需要构建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人文精神,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将育人工作贯穿始终。同时,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教书、育人相结合,管理、教育相结合,家校联动,校企合作,共同搭建育人平台。
(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完善与维护
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融合的品牌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的融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二者融合形成品牌后,不能半途而废,仍需不断完善、维护。一是要根据时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转化和借鉴成功经验。随着“00后”进入大学校园,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形势下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重视学生的需要,聚焦特色,依靠学生开展相关工作,不断改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形式,提高工作效能,提升育人效果。二是加强宣传,让中医药文化渗透进校园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全体师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中医“整体观”也强调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因此,中医药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注意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如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悬挂名医语录,对学生开放药用植物园、标本馆,组建中医医疗服务志愿小组;通过播放宣传片,宣传栏介绍等途径让师生对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融合的品牌建设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还可以利用网站、QQ、微信、微博等网络载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品牌成果。三是加强与兄弟院校、企业的交流合作,群策群力,吸取优秀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扩大品牌效应。
四、结语
学生工作是系统化、复杂化、人性化的工程,可以借助中医理论中的哲学思维、伦理道德、人文精神等帮助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医理论与学生工作的融合,既能优化校园资源配置,调动全员积极性,提高学生工作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又能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的新方法,拓展中医药文化的应用范围,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徐柏才.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3-4.
[2]陈宁,李祺.浅议中医思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5):117-119.
[3]王发有.高校学生工作如何促进学生发展[J].时代教育,2016(21):229-230.
作者:杨瑞华 黄琼霞 陈陶后 鲁艳芳 周宏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