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的影响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接受治疗患者84例。根据患者入住病历号,利用完全随机分组法抽签将上述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2例。其中常规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3.28±5.14)岁,Wills环局部血管梗死32例,脑干局部血管梗死10例,合并高血压30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15例,其中合并上述疾病两种以上者为25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9例,初高中10例,大专本科10例,本科以上3例。干预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4.78±3.46)岁,Wills环局部血管梗死34例,脑干局部血管梗死8例,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20例、冠心病16例,其中合并上述疾病两种以上者为23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1例,初高中11例,大专本科8例,本科以上2例。两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梗死部位、文化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4]:主症表现为半身不遂,神志昏迷,语言不清,口眼歪斜,次症存在眩晕、恶心、头痛、吞咽障碍等,急性起病存在先兆症状。证型包括风痰火亢、痰热腑实、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等证。西医诊断标准[5]:患者符合2014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查体患者存在一侧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存在单侧面瘫,起病在48h内,影像学提示存在缺血性脑卒中。

1.3纳入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中医辨证为风痰火亢、痰热腑实、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等证。年龄在40~80岁,既往无脑梗死病史,急性起病,发病时间在6~48h,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肌力在IV级以下。影像学诊断提示脑血栓。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方案,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病例入组后发现不符合诊断及辨证标准;患者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器质性疾病;存在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对治疗方案依从性较差,不能顺利完成治疗方案。

2方案

2.1治疗方案

所有病例入院后遵医嘱常规进行脱水、扩血管、抗凝、降纤等治疗,如具备溶栓指征者给予溶栓治疗并做好预防溶栓后出血的准备。常规组按照脑卒中单元护理方案给予相应护理内容,具体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入院时针对患者病情,给予患者及家属宣教急性脑梗死的转归、病因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梳理治疗信息,指导患者及家属明确并发症护理及后期功能康复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规范。②预防并发症护理,制定营养饮食方案预防营养不足,同时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协助患者进食,避免患者在进食中发生误吸[6]。存在咳痰患者,应定期嘱患者家属为患者进行拍背建立咳嗽反射帮助其及时排痰,如痰液咳出困难者可适度给予雾化吸入避免感染性肺炎发生[7]。做好患者大小便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合理使用护理用具,减少患者因长期卧床形成压疮,及时翻身每日确保同一体位不得保持超过2h。③功能康复,患者入院接受治疗48h后,给予患者康复护理[8]。④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治疗宣教、心理支持、语言疏导等内容[9]。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依据中医情志护理理论,给予患者心理干预,首先通过语言交流与患者建立心理疏导沟通,辨证患者七情状态,分析心理状态及性格特点,通过语言交流消除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10]。具体情志调护原则必须遵循诚挚体贴、因人施护、避免刺激的原则[11]。具体情志调护方法包括说理开导法、释疑解惑法、宣泄解郁法、移情易性法、以情胜情法、顺情从欲法、平和七情法[12]。

2.2疗效评价与指标观察

焦虑情况:使用焦虑评分量表(SAS),采用4级(1~4分)评分,“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分”表示有时有;“3分”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分”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总分=分量表总分数×1.25。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情况:正向评分题,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1、2、3、4分;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总分为分量表总分数×1.25后取整数。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利用Barthel指数评定,重度损害小宇40分,中度损害41~60分,轻度损害>61分[13]。

2.3统计数据处理

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其中组内利用配对t检验,组间利用独立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显著差异。

3结果

3.1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SAS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2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SDS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3各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与常规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脑梗死是目前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脑血管性疾病,特别是急性缺血性损伤能够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性损伤,因此多数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后遗症,具有高致残率,轻者可存在偏瘫性运动障碍,重者可丧失日常生活能力,易造成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出行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14]。在脑梗死康复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是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有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能够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15]。目前心理干预的主要方案包括知识宣教,心理疏导,行为暗示及家庭支持等方面[16]。但是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背景各种各样,心理状态千变万化,错综复杂,造成施护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因此,目前相对缺乏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心理护理内容多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的口头交流发生,缺乏一定的交流沟通思路和预案。中医情志护理是依据中医理论建立的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干预措施[17]。现代人类行为学指出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而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情感。中医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中医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因人、因时、因地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开导式、情胜式、静式、转移式等方法对其实施情志护理。护士应首先从病人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心理评估,并针对心理评估在临床护理、观察与交谈中注意收集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因素。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系统的中医情志护理能够进一步增加常规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远期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应用中医情志护理理论,系统地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远期康复价值,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宝玲.脑梗死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14):196.

作者:郭倩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