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经期延长中医辨证治疗效果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期延长中医辨证治疗效果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经期延长中医辨证治疗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经期延长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期延长患者7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0例经期延长患者,总有效率90.00%;气虚型19例,总有效率94.74%;虚热型30例,总有效率94.29%;血瘀型21例,总有效率80.95%;中医不同证型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各项症状改善明显,中医症状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对经期延长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经期延长;中医辨证论治;气虚;血瘀;虚热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时间持续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始净,连续出现两个月经期以上者,称经期延长。在缩短经期,使达正常范围,以经期服药为主,故以止血为要。本病易向漏下转化,如合并月经过多则易发展成崩漏[1]。治疗目的在于恢复正常经期,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现对本院收治的经期延长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满意,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经期延长患者70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0.5±5.5)岁,其中16~25岁19例,26~34岁30例,35~44岁16例,45~50岁15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其中病程2~6个月者28例,7~12个月21例,1年以上21例。中医辨证分型,气虚型19例,虚热型30例,血瘀型21例。

1.2方法

1.2.1气虚证:益气健脾,止血调经。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四君子合剂。简易药方:举元煎(《医学衷中参西录》)加阿胶、艾叶炭、海螵蛸。党参(易人参)15g,黄芪15g,白术15g,升麻10g,炙甘草6g,阿胶(烊化)10g,艾叶炭10g,海螵蛸10g。煎煮2次,煎液混合后分2次服用。连服7日后复诊。1.2.2虚热证:滋阴清热,养血调经。葆宫止血颗粒、荷叶丸。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茜草、海螵蛸。生地黄15g,地骨皮12g,玄参12g,麦冬15g,阿胶(烊化)10g,白芍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茜草10g,海螵蛸10g。水煎煮2次,煎液混合后分2次服用。连服7日后复诊。1.2.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调经。云南白药胶囊、失笑散、龙血竭胶囊。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加茜草、益母草。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赤芍12g,川芎10g,熟地黄15g,蒲黄(包)10g,五灵脂10g,茜草10g,益母草12g。水煎煮2次,煎液混合后分2次服用。连服7日后复诊。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进行对比,中医症状按轻重程度分为无0分、轻1例、中2例、重3分。对治疗前后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观察与证型的相关性。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期恢复正常。显效:经期恢复正常,经量较治疗前减少30%,症状消失或减轻;好转:经期较前缩短,基本接近正常。无效:经期仍延长,甚至发展为崩漏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0例经期延长患者,痊愈15例(21.43%),显效17例(24.28%),有效31例(44.29%),无效7例(10.00%),总有效率90.00%;气虚型19例,痊愈4例(21.05%),显效8例(42.11%),有效6例(31.58%),无效1例(5.26%),总有效率93.33%;虚热型30例,痊愈8例(26.67%),显效6例(20.00%),有效14例(46.67%),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94.29%;血瘀型21例,痊愈3例(14.29%),显效3例(14.29%),有效11例(52.38%),无效4例(19.05%),总有效率80.95%;中医不同证型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气虚型,治疗前积分(8.82±1.83),治疗后积分(3.02±1.90);虚热型,治疗前积分(7.81±2.45),治疗后积分(3.01±2.10);血瘀型,治疗前积分(9.42±1.16),治疗后积分(4.12±2.89);中医各项症状改善明显,中医症状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的FSH、LH的变化进行对比,气虚型19例,治疗前FSH(8.35±3.35)mIU/mL,LH(4.78±1.26)mIU/mL;治疗后FSH(7.43±3.58)mIU/mL,LH(7.28±2.10)mIU/mL;虚热型30例,治疗前FSH(13.90±5.63)mIU/mL,LH(8.31±4.15)mIU/mL;治疗后FSH(8.90±2.59)mIU/mL,LH(9.27±3.35)mIU/mL;血瘀型21例,治疗前FSH(9.03±6.10)mIU/mL,LH(9.32±4.42)mIU/mL;治疗后FSH(6.933±3.57)mIU/mL,LH(9.92±3.38)mIU/mL;FSH在虚热型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气虚和血瘀型FSH差异不明显(P>0.05)。LS在气虚治疗前后差异显明显(P<0.05),血瘀和虚热型LS差异不明显(P>0.05)。

3讨论

对经期延长患者调经止血,恢复正常经期。经期止血,气虚者宜益气摄血;虚热证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血瘀者宜活血化瘀止血[3]。非经期则重在去除病因,使气血充足,冲任得固。要积极治疗本病,以免病情加重而发展为崩漏。对经期延长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月经情况均明显改善,LH和FSH为中医辨证分型中气虚型和虚热型的客观指标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菊英.中医治疗女性经期延长临床经验[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4):14643-14644.

[2]吴开琼,吴闵兴.浅谈中医治疗经期延长导致崩漏[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3):64-65.

[3]朱玲,李大剑.中医治疗经期延长近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2):1180-1181.

作者:侯丽敏 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中医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