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院校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构成要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讲好中医故事,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是新时期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根本任务。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中最具建设性的要素是跨文化传播能力。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中医药领域的国际学术与技术交流,传播中医药文化,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文章概述了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型,分析了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构成要素,即包括在传播过程中所需要的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
1跨文化传播能力研究的意义
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1]。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迫切需要加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讲述中医故事,构建中医药话语体系,以中医药为载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中医药“走出去”发展战略。《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提出了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鼓励中医药院校培养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专门人才”“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熟练使用外国语言、熟悉国际规则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医药翻译、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造就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层次领军人才”[2]。该规划中一系列的人才建设任务都离不开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其关键在于提升中医药人才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顺利进行中医药文化技术交流、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能力。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不仅有利于探索开展中医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提高我国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有利于中医药领域的国际学术与技术交流,传播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
2“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的区别
“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对应的英文表达为“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门学科。在语言学领域,学者倾向使用“跨文化交际”概念,主要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强调人与人通过运用交际技巧和方法适应交际对象、异质文化。传播学领域的学者倾向使用“跨文化传播”的概念,主要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共享和互动过程[3]。以中医药为载体进行跨文化传播,实现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不仅需要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研究跨文化交际技巧和方法,同时也需要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药诊疗技术,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医、接受中医。可以说,跨文化传播中医药是跨文化交际的宗旨和目标。
3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型研究
跨文化传播研究最终也都落脚在理解与提升人类个体、社会组织和国家的跨文化传播能力[4]。跨文化传播能力是跨文化传播中最具建设性的要素,任何传播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很多学者尝试建立较为完整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型以期更好地测评、培养跨文化传播能力。Byram建立了态度、技能、知识、和文化批评意识4个要素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型[5]。Deardorff提出了金字塔式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型,将跨文化传播能力分为态度、知识和理解、技能三个维度[6]。美国罗德岛大学传播学教授陈国明提出了包含个人特性、沟通技巧、心理调适和文化意识的四维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式[7],这些较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模型要素十分清晰,对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测评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外语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的研究[8-9]非常多,但很少有关于跨文化传播能力的研究。在传播学领域,孙春英认为跨文化传播能力是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不是自然而然而存在的,而是通过后天努力培养而成,涉及认知、情感、行为、语用等多方面[10]。我国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型研究基于西方模型,是西方模型的翻版再建,国内学者对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内涵和模型未达成一致意见。Deardorff认为,当前围绕跨文化传播能力的研究至少可从定义、能力提升和测量等三个维度重新出发[11]。构建语境化的跨文化传播能力[12]是跨文化传播研究出现的新进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语境下研究跨文化传播能力是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趋势,结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跨文化场合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现状,构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4跨文化传播能力构成要素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是在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传播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所具备的能力,它包含在传播过程中所需要的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13]。
4.1语言能力
语言作为传播的工具和桥梁,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基础。语言能力指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包含在跨文化场合进行成功交际所需要的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语音、语法、语义、语篇、语用等能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能力,还要掌握与中医药相关的专业英语。中医有庞大的术语体系,如“阴阳”“五行”“气”“藏象”“经络”,而且中医语言文学色彩浓郁,富有很多排比、对偶、隐喻等修辞手法,表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增加了异域文化民众认识、了解、学习中医的难度。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只有掌握了中医药术语以及中医药文化的英语表达,才能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比较熟练自如地向目标语民众传播中医药文化,讲好中医故事,提供养生健康咨询以及诊疗服务,让当地民众深刻体会深邃中医文化的魅力,受惠于中医。
4.2文化能力
较强的文化能力是减少跨文化传播冲突或障碍的必要条件。文化能力涵盖文化意识、对中国文化、目的语文化(如社会政治、宗教、历史和地理、社交礼仪、行为规范、生活习俗与价值观等等)、中医药文化的理解、认知、判断及反思的能力。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修养和素质,才能增强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本质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敏感度,理解和把握传播过程中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在对外传播前要尽量减少两方分化的冲突和分歧点,进行自我改造,增强相似性,减少文化隔阂与阻力,以接近目标文化[14];在对外传播中保留传播国文化的特色[15]。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要讲好中医故事,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大量的养分,深刻理解其哲学智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充分认识中医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的独特思维[16]。
4.3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运用交际技巧和策略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在中医药对外传播过程中需要有效交际的技巧和策略,包括信息传递技巧、行为灵活性、互动管理、社交技巧[17]。信息传递的技巧包括:仅作陈述而不进行判断地去传递描述性信息;夹杂情感地传递支持性信息,在交流中通过点头、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来有效地支持和回报交谈者。行为灵活性指根据交际情境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交际行为。互动管理是在交际过程中依次发言、发起和终止会话的能力。社交技巧指移情和保持身份感,在交际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思想感情并给予正确的回应。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动态变化的交际能力体系。传播者要综合运用各种交际技巧和策略,消除异域文化的人们对中医药文化可能存在的偏见和错误认识[18],有效地传播中医药文化,从而提高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因此,中医药专业大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选择有效的交际策略并采取行动。
4.4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人才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前提。中医药专业人才应具备深厚的中医功底,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并熟练地进行辨证论治。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医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仍被列为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没有进入当地主流医学体系,绝大多数国外本土民众对中医药以及其治疗效果不甚了解,中医药专业人才只有让当地民众及病患了解、体验了中医的明显治疗效果,才能使他们相信中医、支持中医,因此诊疗效果成为中医药在国外传播的重要依据。成功进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中医药专业人员潜心专研、苦练医术,提升专业素养能力及诊疗能力。
5结语
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和专业能力,有利于提升其跨文化传播能力,弥合中医药跨文化传播中的鸿沟。中医药高等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开展中医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高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中医药领域的国际学术与技术交流,传播中医药文化,从而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医药“走出去”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史安斌,盛阳.“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7(8):10-1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A/OL].[2017-01-09].
[3]范慧琴.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的构成及培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5):146-148.
[4]单波,冯济海.2015年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问题与方法[J].文化与传播,2016,5(1):1-11.
[8]钟华,白谦慧,樊葳葳.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界,2013(3):47-56.
[9]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外语界,2014(4):80-88.
[10]孙春英.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31.
[12]胡丽萍,刘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5):132-134.
[13]单波,孙宇心.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趋势[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8(5):108-116.
[14]储常胜.魔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5):165-167.
[15]王嘉婧.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中国故事”选择[J].青年记者,2016(28):26-27.
[16]何清湖,陈洪.把握新时代语境,讲好新时期中医故事[N].经济参考报,2017-12-19.
[18]马腊梅,刘洋,李缘,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能力框架刍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8):77-78.
作者:胡丽萍 刘平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