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构建主义下的卓越中医师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卓越中医师培养的模式处于探索阶段,中医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临床中使用改良版TCM-mini-CEX评估学生接诊的整体协调能力,按照构建主义基本理论,有助于建立卓越中医师培养的新体系,打造富有传承和创新精神的临床医学人才。
关键词:构建主义;卓越中医师;培养;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面向全国高等医科院校的“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打造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知识相结合,科学研究和职业素养相结合,能够掌握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技能和必要的现代诊疗技术,富有传承与创新精神的临床型中医卓越人才[1]。
1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广州、北京、上海、湖南、江西等地的中医药院校纷纷开展了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通过架构“基础教育-跟师学习-临床实训”的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大部分中医院校的卓越中医师培养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培养模式。目前,各大高校遇到的各种挑战包括:①中医药特色不明显,临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为主流,中医治疗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②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法效仿西医,局限了纯中医思维的建立,传统文化阵地日渐缩小;③青年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大量参考检查结果,中医四诊法被轻视,加剧了中医药发展的尴尬,中医人才培养成长速度缓慢。而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城乡和基层迫切需要一批中医理念坚定、基础扎实、诊疗技术过关的卓越中医师。
2构建主义的主要内容
构建主义又称为建构主义,其主要的内容为学习者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对新的信息和资料再次组合排列,主动构建不同视角的知识点,进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形成新的领悟和体会[2]。构建主义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师、学生、情境和知识重组。教师设立学习目标,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以正确的途径获得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是真实情境中的各种挑战,并且在这一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采取的是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方式,加工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知识架构,获得更深刻的体会;而在具体的环境中,来自现实社会背景下的复杂问题,充分赋予学生更宽广的发挥空间,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广泛地调动包括基础知识、临床经验、交流能力、综合判断在内的多项应变能力,激励学生不断地肯定和否定自己的观点。构建主义中的知识重组,包括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认识的加深,还包含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转变,在具体情境中随着认知的不断加深,一些假说和观点逐渐被新的知识取代,新的内容得到延伸,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帮助他们解决了具体环境中的现实问题。
3现已开展的尝试
近年来,我专科参考了国内一些中医药高等院校(浙江中医药大学等)的卓越中医师培养方式,陆续在mini-CEX评估中引入中医临床技能考核,逐步形成了改良版mini-CEX评估,该版本融汇了中医思维方式和学科特点,现暂命名为改良版TCM-mini-CEX。测评要点主要集中在中医四诊、体格检查、辨证论治思路、理法方药、沟通技能、人文关怀、整体表现等方面[3]。具体的评估项目包括七项:①中医四诊。使用“望闻问切”结合“十问歌”采集病例一般信息,要求问诊语言准确,思路清晰,采集的舌、脉象规范、准确。②体格检查。详细告知病人进行检查的目的,针对病人的各种不适或病情变化,采取有重点的全面体格检查,实施正确的操作步骤。③辨证论治思路。及时归纳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有效归纳和总结四诊信息,摒弃习惯思维,筛选合适的诊疗方案;其目的在于锻炼辨证思路的发散性,提高鉴别诊断能力,确立合理临床思维。④理法方药。正确书写案语能力;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遣方用药合理,并解释饮片煎煮及服用注意事项,饮食禁忌,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反应。⑤沟通技能。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及所学知识,运用恰当的医疗面谈技能,初步解释临床症状的原因、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理由;必要时解释检查结果和临床的相关性,就下一阶段的病情提出预估和健康宣教。⑥人文关怀。诊疗全过程要求体现对病患的尊重和关怀,对其个人病情保密;与病患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信赖感。⑦整体表现。综合评价受试者的表现[4]。具体考核方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实习生入科时说明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第1周熟悉两项内容:①改良版TCM-mini-CEX各项评分标准,②专科诊疗常规,周末进行首次考核。第二阶段: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到学生个人,由带教老师帮助改进不足之处,强化单项目练习,第3周末再次考核,统计每位学生的单项目测评结果并计算平均分。第三阶段:根据评价量表评估我专科学生实习期间诊疗水平的提高,作出综合性评价作为出科考核成绩,同时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分。该评价手段主要考核学生的整体协调能力,在临床科室中开展的主要形式是,随机选取新入院的病人若干,接诊医生评估病情后,由被考核学生开展接诊工作,内容包括医师自我介绍、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解释、健康教育、整体协调等一系列例行医疗工作,主治医师随同记录。主要测评7项核心能力:①中医四诊技能;②体格检查技能;③辨证思路;④理法方药;⑤沟通技能;⑥人文关怀;⑦整体临床能力。离开病人后,接诊医生及时点评和反馈学生的诊疗行为,主要针对刚结束的诊疗活动中存在的优缺点补充或提出建议,拓宽诊疗思路,并记录考核结果。我专科以“扶阳法”为主要治疗思路,治疗方案制定时多采用“次第疗法”,因此,在反馈时,带教老师就能把这一观点融入点评,做到了中医经典、专科特色、病例辨证论治三者的有机结合。例如,主治医师发现中风急性期的患者入院时自觉肢体不灵活,接诊学生将患者症状等同于劳累后的乏力,这时,后续的点评中主治医师会纠正“乏力”为“无力”,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气血亏虚,神明失濡养,无法支配肢体关节活动导致,不能用“乏力”一词形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与病患、老师沟通的过程中,通过“接诊”这一形式加深对相关理论的印象,灵活地用书本指导实践,并且在与老师的沟通中迸发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体系的重新架构。基本达到了卓越中医师培养的目标———熟练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技能和必要的现代技术,富有传承与创新精神的临床型中医卓越人才。改良版TCM-mini-CEX的评估,实现了构建主义教学的几大要素:在特定的接诊环境中,由教师设立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诊疗工作,并形成初步的治疗计划;同时,后续的反馈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通过查缺补漏,改进和提高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建立临床思维。
4卓越中医师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培养卓越的中医师离不开“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5],现阶段的实习生培养模式多为“短周期快循环”的临床轮转,学生的短板在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进而影响了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中医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学生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领悟,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提高,灵活地用理论指导实践,来自老师的有效指导能帮助其迸发新的思路和方法[6]。参考我专科的改良版TCM-mini-CEX考核结果,我们认为“及时反馈”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来自学生方面的评价也认为改良版TCM-mini-CEX的学习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本评估量表的核心是将学生的优缺点特别是不足之处及时反馈,相较于以前分数定结论的方式,更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带教老师与学生间的实质性交流;以病例为主体的点评,加深了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融会贯通,逐步建立起中医临证思维模式,也突出了中医特色。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在更大的框架下构建培养体系:开设名中医讲堂,以讲座的形式加强中医文化熏陶;以跟诊抄方、辨证论治的形式提高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以临床技能操作、加强案例式教学为主要形式,实现中医基础、经典理论和临床课程的融会贯通;定期开展学生讲课,交流汇报文献学习心得,讲解近期学到的专业知识,并引用相关文献解读疾病的研究进展,锻炼阅读能力,培养语言组织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临床思维。同时,我们作为教学医院,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加强学生诊病时中医理论基础与临证辨证的应用,有助于中医学生在培养期间对中医特色的坚持,对重西轻中的纠正[7]。目前,我们只在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中开始了尝试,将来,我们计划将这一培养模式推广到包括实习生、研究生和规范化培训的年轻医师中,鼓励更多的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医理念,以实践促进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强化诊疗技术操作,努力成为一名富有传承与创新精神的临床型中医卓越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富林,谢雪姣.临床型中医拔尖人才(卓越中医师)双导师遴选和配备的实践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9):3-4,7.
[2]侯士兵.构建主义视野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辅导员,2017,2(4):37-40.
[3]黄平,宋巧玲,姚定国,等.TCM-Mini-CEX在中医临床考核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94-96.
[4]胡跃强,黄河,陈炜,等.引入改良版Mini-CEX在中医内科临床实习考核中应用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9,38(1):55-56.
[5]刘彦晶.创新师承教育模式培养卓越中医人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6(12):59-61.
[6]陈敏,张振贤,黄瑶.基于Mini-CEX评价量表的中医内科临床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73-75.
[7]韩立民,叶耀辉,何春生.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2,31(1):15-17.
作者:胡跃强 黄河 陈炜 梁妮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