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分析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内分泌疾病的一种,主要表现有不孕、闭经、肥胖、多毛等症状,其卵巢囊性硬化,卵泡发育不成熟,导致生殖功能障碍,并出现糖代谢异常,病理为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患者无排卵。中医将其归为“不孕”、“闭经”、“症瘕”范畴,中医将此病进行辨证论治,以补肾为主,调补肾之阴阳,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并以化痰除湿。还可行周期疗法,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中医治疗方法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疾病,患者卵巢呈囊性硬化,多个囊性卵泡被包膜覆盖,双侧卵巢均呈增大状态。其特征是持续性无排卵,雄性激素高以及胰岛素抵抗,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不孕、闭经、肥胖、多毛等[1,2]。远期患者可出现子宫内膜癌、血压高、血脂高、糖尿病等并发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与现代人生活习惯,饮食不良及生存压力大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占不孕人群的1/3左右,无排卵性不孕约占3/4,是仅次于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的第二位常见病因。西医治疗此病应用激素调经促排卵,但效果不佳,且不可长期应用[3,4]。中医上并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疾病名称,中医对此病诊断有“闭经”、“不孕”、“症瘕”等,治疗以辨证论治,应用中药、针灸、周期疗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疾病病因

中医认为此病发病与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以及痰湿、血瘀有密切关系,肾虚可生痰致瘀。痰湿能阻滞气机,使气血运行不畅通,导致成瘀,痰湿瘀血互结成积成瘕,最终形成肾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因虚致瘀,虚实夹杂[3]。

2辨证分型治疗

疾病为肾虚为主,其次有痰湿及血瘀,治疗应补肾,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将此病分为肾虚型,肝郁型、脾虚型、血瘀型、痰湿阻滞型,分别辨证进行治疗。

2.1肾虚型

历代学家认为,肾为生殖之本,天癸之源《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十七,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通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认为肾精是维持生命活动,人体进行生长发育以及进行生殖的基本物质。肾精不足,元阴亏虚,冲任气血乏源,不能下注至胞宫,至经水延期,或者闭经。临床上肾阳虚为最常见。肾阳虚导致机体气化能力减弱,水湿停聚,内生痰湿或者胞宫气血不能温运,使经络瘀阻。气血下注胞宫受阻,从而出现一系列综合征。肾乃先天本源,肾功能不正常会使各脏器失调养,出现月经不调,不孕等症。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补肾方剂为主要方剂,基本方药为六味地黄丸,可根据辨证及兼夹症进行加减调剂,常用方药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肾气丸以及归肾丸等中成药。

2.2肝郁型

陈修园《妇科要旨•种子篇》曰:“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伤,外有六淫之感或气血偏盛,阴阳相乘所致。”由此可见,月经不调与肝脏功能十分密切,肝气郁结,气余则为火。肝火灼肝阴,也使肾阴伤,血海不能以时盛盈,出现月经减少,月经延后甚至闭经。肝郁化火时间长,患者可出现痤疮,皮肤粗糙。气血不能运行,出现闭经,癜瘕。如肝旺克脾土,脾失舰运,则聚湿生痰,痰湿聚积,则出现肥胖。治疗应疏肝解郁药物,常用药物有柴胡、芍药、黄芩等,应兼夹症候加减。

2.3脾虚型

脾主运化,脾气衰,则运化失司,聚液成痰,痰湿可阻塞胞脉出现不孕,月经不调。中医治疗应补肾健脾,常用主要为健脾方药,人参、茯苓、陈皮等为主加减。

2.4血瘀型

女子以血为本,气血以周流调畅为顺,气血畅达,方可顺利排卵,血瘀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候,肾虚可导致阴阳气血失常,气血瘀滞,治疗应补肾化瘀,常用药物为红花、川芎、桃仁、当归等。

2.5痰湿阻滞型

脾肾气虚日久,气虚则血滞,气弱血不行,虚可致瘀,因瘀重虚,二者形成恶性循环。瘀为血液凝滞,痰为津液之变,津血同源,所以痰瘀可相互交结,互相转变。痰瘀之邪黏滞,阻塞气机,滞于冲任,壅塞胞宫,导到出现经期延后,闭经或不孕之症,常用药物为茯苓、半夏、陈皮、苍术及胆南星。

3周期治疗方法

女性生殖轴为肾—天癸—冲任—胞宫,如相互间功能失调,可形成多囊卵巢综合征,周期治疗方法是遵循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规律,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使得脏腑气血及阴阳达到动态平衡,以使肾—天癸—冲任—胞宫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肾虚是此病的根本,应以补肾为主,主张分四期进行调养,应用主方金匮肾气丸,月经后期,需要肾阴的滋补,冲任的调养,可加枸杞、何首乌。排卵期前进行活血理气,可加丹参、泽兰、香附等;排卵后期应补肾阳,可加杜仲,续断桑寄生以及阿胶等;行经前期,应用促进经血排出的药物,可加川牛膝、桃仁、红花等。如应用两时期补肾调周法则为:月经前半期,血海处于相对空虚,冲任不足,此时应补肾填精养血,以促进卵泡发育成熟,促进排卵,可使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淫羊藿、黄精、女贞子等;月经后半期,应温肾壮阳,使黄体发育,促使经血藏泻正常,以使胚胎着床,进行充分的准备,可应用药物有:菟丝子,续断、何首乌、山药、黄精、木香、淫羊藿等。

4针灸治疗方法

研究者发现针灸可刺激机体各器官的功能,能调节内分泌,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应用中药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可促进其卵巢排卵,从而恢复病患生殖功能。针灸治疗可根据辨证论治进行取穴治疗:肾虚型取穴:关无穴、中极穴、三焦俞穴、子宫穴、太溪穴;痰湿型取穴:脾俞穴、肾俞穴、膈俞穴、肝俞穴、三焦俞穴、关无俞穴、次髎穴。针穴也可根据月经周期进行,在月经周期第六日针灸中极穴、关无穴、合谷穴、三胶穴、生殖区,隔日进行施针,每月经周期施针5次;月经周期第12天施针关元穴、中级穴、卵巢穴、肾俞穴、次髎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以促使患者排卵达到助孕的目的,两种方法均有明显的调经促排卵作用,提高患者的受孕机率。

5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治疗能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辨证施治,能使此类患者胞宫气血畅通,能为卵泡的生长,发育以及排卵做好充足的准备,西医可应用促排卵药物,并可以监测卵泡的发育过程,卵泡成熟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使卵泡排出[5]。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比单纯应用中药或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建议两组联合应用[6,7]。

6小结

育龄妇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症状为月经异常,排卵障碍以及代谢紊乱等[8-10],中医将此病归为月经不调、不孕、闭经的范畴,此症原因为肾气不足,至天癸不充,冲任不盛,使孕育无足够的物质,导致月经后期、不孕等;肾阴虚则阴液不能滋养卵泡,卵泡无法成熟;肾阳虚使卵泡排出障碍;阳气虚导致输卵管活动能力下降,受精卵无法活动到子宫腔;子宫阳虚可使受精卵不能着床、生长。因此中医治疗应以补肾为主,兼以化痰除湿,使肾—天癸—冲任—胞宫的轴功能恢复正常。中药、针灸治疗此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广阔的前景,而且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姜朵生,张迎春,吴献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15(4):803-805.

[3]张文华.郭晶晶,张晓甦.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河北中医,2013,35(1):141-143.

[5]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妇幼健康产业分会生殖内分泌学组.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共识.生殖医学杂志,2016,25(9):767-770.

[6]吴兰芝,谢娟娟.评价与分析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辽宁中医杂志,2015(3):556-558.

[8]刘梅梅,原振宇,李佩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及治疗新进展.疑难病杂志,2015,14(9):979-982.

[10]赖毛华,马红霞,宋兴华,等.针药结合治疗青春期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0):42-44.

作者:张琼 单位:抚顺市中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