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肺癌化疗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效果观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肺癌化疗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效果观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肺癌化疗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化疗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肺癌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恶心呕吐程度分级。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在肺癌化疗后副反应发生率中起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肺癌;化疗后;并发症

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而化疗作为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治疗疾病及控制病情进展等方面的同时,也对患者机体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如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静脉炎等,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有效地对肺癌化疗后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显得极为重要。治疗呕吐药物较为昂贵,长期使用可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众多学者运用穴位贴敷治疗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不仅减缓呕吐反应,还明显增进食欲[2],与西医相比,安全有效、成本低廉。大剂量、长周期的静脉化疗给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化学性静脉炎。中医认为反复穿刺及化疗药物刺激等原因导致局部脉络血淤滞阻,血行不畅,气血不畅,导致静脉炎。治疗以清热、化瘀、散结、通脉为主[3]。中药(紫草通络散)涂擦对静脉炎起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肺癌化疗患者,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对其化疗恶心、呕吐及静脉炎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诊断标准[4]的8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1~76岁,平均58.7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30~80岁,平均49.6岁。纳入标准:年龄≥18岁;诊断明确的肺癌Ⅲ~Ⅳ期;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和随访[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肺癌化疗患者规范护理,如进行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心理疏导、饮食干预及不良反应防护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适宜技术。①预防性干预:用香油将复方紫草通络散调制成膏,于置管后1h内(输注化疗药物前),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涂中药膏,面积7cm×7cm,厚1mm,然后用三层无菌纱布覆盖,再用保鲜膜包裹后,胶布固定,持续湿敷2h后取下,并将皮肤清洁干净。每日1次,共7d。②治疗性干预:发生静脉炎者,按上述操作进行复方紫草通络散湿敷,持续湿敷4h后取下,并将皮肤清洗干净。每日2次,共7d。③在开始化疗前1d,选取患者双侧足三里穴、中脘穴及内关穴,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将穴位贴敷治疗贴置于穴位上。每天更换1次,连续7d,直至1个疗程化疗结束,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操作注意事项。对穴位贴过敏或皮肤损伤、感染的患者禁用。

1.3观察指标

1.3.1静脉炎分级。按照《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6]静脉炎分级标准进行判定,0级:无症状。1级: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穿刺部位疼痛且发红和/或水肿。3级:穿刺部位疼痛且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4级:穿刺部位疼痛且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其长度大于2.54cm(1英寸);脓液流出。

1.3.2恶心呕吐程度分级。根据WHO的疗效标准及毒副反应进行评价[7],将恶心、呕吐各分为Ⅵ度,0度:无恶心;Ⅰ度:轻微恶心,不影响进食及日常生活;Ⅱ度:明显恶心,影响进食及日常生活;Ⅲ度:严重恶心,影响进食,需要卧床休息。0度:无呕吐;Ⅰ度:轻度呕吐(2~3次/日);Ⅱ度:中度呕吐(4~6次/日);Ⅲ度:重度呕吐(>6次/日)。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改善临床效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学认为化疗药物使用后导致人体内的正气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对脾胃的伤害最大,可耗伤气血,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尤其使脾胃之运化功能失常,升降失调,而致胃气上逆,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8];肿瘤患者由于不同性质的药物导致机体寒热错杂,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致呕吐。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外治恶心、呕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传统中医针灸基础上发展的外用疗法,以“生物共振”效应原理作用于穴位,将外敷法与经络腧穴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特殊功能[9],药物对穴位的慢刺激,通过经络作用于全身,以调气和血、疏经通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0],可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病胃肠道反应。静脉炎中医将其归为“恶脉”“青蛇毒”“血痹”“脉痹”“肿胀”“血瘀”的范畴。《肘后备急方》:“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如蚓状”。“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中医理论认为,静脉穿刺损伤脉络瘀阻经血,不通则痛[11];气血阻滞,凝聚肌肤,津行不畅,则局部肿胀;瘀血内蕴,日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其病机在于血瘀气滞。临床防治多从破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入手。本研究运用中药涂擦(紫草通络散)外敷于穴位,以达疏经活络,清热凉血,解毒化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之功,直接经皮肤吸收,直透筋脉血络,从而改善局部气血凝滞,清泻毒邪,使症状缓解、消失,起到预防发生、改善症状甚至治愈静脉炎的作用。因此,中医适宜技术在肺癌化疗患者副反应干预中显得格外重要,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而且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晴,常丽.舒缓护理联合自我管理模式在肺癌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与护理,2018,3(21):149-151.

[2]闫学静.穴位贴敷防治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李婷.中药涂擦预防PICC术后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2):113-114.

[4]支修益,石远凯,于金明.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5,37(1):67-68.

[7]丁喆.中药治疗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结合杂志,2012,21(18):1986.

[8]郭春梅,修闽宁.中医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副反应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82.

[9]唐厚梅,顾小红,邓娟.综合肺康复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COPD临床观察[J].康复学报,2018,28(6):47-51.

[10]谢伟萍,朱慧娟,魏敏.生姜穴位贴敷预防眼科患者术后返回病房途中晕动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7):65-66.

[11]赵洁,刘晓红,郭佳华,等.虎力散外敷联合手臂运动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3):42-44.

作者:张彩琳 李婷 陶彦凤 靳丽萍 郭洁琼 王娟 周江红 单位:甘肃省肿瘤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