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工智能设计下中医教育新模式浅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工智能设计下中医教育新模式浅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工智能设计下中医教育新模式浅探

摘要:分析目前智能化中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智能化设计入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实施性强的中医教育新模式,为推动我国中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医教育;新模式

五千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祖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瑰宝。中医的发展一直以师带徒的形式发展并延续至今,虽然中医药的高等教育已有很大发展,但仍未能满足现代化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所以中医教育模式亟待改革,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结合现代化的中医教育体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需求。

1中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中医文化特点的问题

中医医疗属于经验医学,需要积累长期经验,才能达到质变的过程。中医以“望、闻、问、切”作为基本诊断手段,与现代仪器监测获取的具体化信息不同,中医的诊断存在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化信息,但通过中医四诊做到“司外揣内”,又是中医诊断及治疗的核心与中心文化,这种碎片化、模糊化的中医文化信息特点阻碍了中医的教育与传承。

1.2中医教育资源的问题

中医医疗教育教师资源匮乏,而进行中医医疗教育的教师缺乏临床经验,缺少临床的灵活性,临床医生辅助中医医疗教育,可以有效促进临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临床较为繁忙,无疑增加了临床医生的工作强度。

1.3中医教育发展的问题

中医的治疗存在着地方流派的特点,适用于给特定地方的患病人群治病,或仅适用于特定地区的中药材,由于治疗方式的不统一,阻碍了中医的整合与发展。但各大流派的存在彰显着其治疗某些疾病的独特疗效,如何能巧妙地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有效促进中医的发展。

2智能化中医教育的初步探索

2.1整合化中医诊疗的教育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教授提出中医体质学说[1],通过量化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测定,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目前的生活状态。中医体质调查问卷由9个模块,60项分类构成,将人体划分为9种体质:平衡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可根据每个人得分的多少判定体质偏颇的强弱,同时每个人可具有一种或多种体质。通过循证医学的微观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证明,中医体质可以反映个体的现状和未来的健康趋势。中医体质已经在多个国家的临床中开始运用,并且逐步向基础教学中推广。

2.2智能化中医诊断仪器的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弥补中医教育在数据、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不足。有研究显示,通过设计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压力传感器的传感系统和基于相位生成载波(PGC)的干涉波长解调,实现了脉冲信息的检测[2]。通过研究采用stm32集中控制结合NRF224L01无线模式,实现了多种气体传感器[3],可以通过闻到气味来辅助诊断。已被证实这些数字化中医诊疗器具的发展,可以量化中医诊断的特征,实现具体化中医诊断,提高了中医诊断的可信度与公认度。在中医临床教育中可以实现对数字化指标的解读达到中医证候的诊断,降低了中医诊断在教学中的难度,有助于中医疗法的进一步基层化推广与应用。

2.3仿生中医教育发展

中医疗法均需要长时间实践,积累足够的经验后才能服务临床患者。实习生因技术不足无法直接对临床患者开展实践,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临床实践是医疗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医疗教育引入智能化仿生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智能化仿生技术能将机器人仿生化,这样实习生在仿生机器人上进行临床实践,一方面,仿生技术可以模拟临床患者的患病特征,让实习生最大限度地体会临床的真实感受[4],同时仿生技术可以对实习生的操作进行打分,这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操作水平;另一方面,仿生技术可以保护患者的治疗权利,有助于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5]。

3构建智能化中医教育模式的展望

3.1构建现代化中医教育模式

中医基础医疗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古籍,其内容基本不再变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与古代人在生活状态、思考模式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基于机器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古人的诊断与治疗思路,并结合现代大数据下的医疗信息处理,实现中医知识现代化教育。

3.2构建交互式、个性化中医教育模式

中医教育目前大多仍采用“填鸭式”教育方式[6],为改变传统模式,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制造聊天机器人,并发展成为教学机器人,一方面缓解优秀中医教师缺乏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交互式教育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个性化教育。

3.3构建长期、即时的中医教育模式

中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人们对疾病的不断深入探索,对健康与疾病的评价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目前更深层次的医疗教育交流与学习的途径主要为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科研论文等方式。基于智能化的中医教育能实现前沿知识的即时更新,让医生长期、即时了解医疗新动态,通过有效学习,不断提升临床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

3.4构建快速变革的中医教学新时代

每一名合格医生的发展需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次医疗的变革也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精准医疗才能更好地对每个人的疾病进行诊疗。中医医疗也需要随医疗的改变而实现自我变革,从而实现经验医学转变为标准化医学,标准化医学转变为精准化医疗。

4结语

中医作为祖国的瑰宝,注重中医的教育问题才能使中医更好发展,由于目前人工智能化教育仍存在着经济成本高、技术含量高等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因此我们在关注中医发展的同时,应努力促进人工智能化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1-8.

[2]李淑娟,张发祥,倪家升,等.基于FBG的触点式动态压力传感器及其在脉象信息测量中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2016,27(10):1017-1022.

[3]熊国虹,王阳,王勤,等.基于STM32的空气污染物搜索机器人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4):111.

[4]付晓莉,计越.康复医疗产品的仿生设计程序[J].工业设计,2018(3):113-114.

[5]姚东亮,胡静怡,张婷.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5):150-151.

[6]王艳娟.“填鸭式”教育退出舞台的必然性[J].现代教育,2012(Z3):96.

作者:井玉梅 王超杰 刘甜甜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