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类别全科教育培训探索与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进入21世纪,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研究已由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多层次、全方位转化。2008年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就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向群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一项改革重要内容是转变现有医疗就诊模式,大力发展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9年伊始,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就“如何推进高校学校科学定位、分类办学特色”等20个热点问题向公众征求意见。作为高等中医院校,如何在医疗、教育双重改革下,寻找一种既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保证毕业生就业率,又能彰显自身办学特色的教育模式,成为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共同讨论的问题。作为我国未来医师摇篮的高等中医院校很少开设正规和系统性的全科医学教育课程,大多数医学生至毕业都未接受过全科医学教育,对全科医学了解甚微。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在保证原有中医药教学特色的同时,适当增设全科医学教育课程,开展中医类别全科教育,培养中医类全科医师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彰显中医药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中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1.1制定培训方案
查阅文献,针对在校中医学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卫生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教材为蓝本,进行修改、筛选和补充,制定在校中医学本科生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1.2培训对象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医学本科生中医专业、对外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传统中医专业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制定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另随机抽取60名未接受中医全科医学培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1.3培训方法、目标及内容
(1)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总体目标。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熟练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3)培训内容。①理论授课:由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②临床实践:主要掌握内、外、妇、儿各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基本用药,熟悉相关的养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掌握各科相关的基本技能操作等,将制定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手册,在学生大学五年级进行临床实习同时进行,由相关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③社区实践:大学五年级实习期间,安排培训对象到我校附属医院相关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实习,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老师带教,要求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悉社区常见病中医社区康复的基本疗法,熟悉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等。
1.4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包括学习必要性认识和授课形式选择调查等项目)、择业意愿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的调查。培训对象分别在培训开始和结束时填写相同内容的调查问卷。
2调查结果
2.1调查表发放收回结果
观察组于培训前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对照组发放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9份。观察组培训结束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60份;对照组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Update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对全科医学认知度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及组内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学生培训前后择业意愿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选择医院、选择社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内容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全科医学基本知识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
按本课题设计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由调查结果得知,经培训后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基本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将基本的中医药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中医预防、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并熟悉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此外,很多学生表明,经培训后,自我的中医知识更加全面、扎实与稳固,心理素质有所提高,能融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说、教、诊、治等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择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社区医院择业意愿有待提升
2006年,国家人事部等部委为加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1],指出“加快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在提供第一级接触的服务项目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地位,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战略[2]。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转变现有就诊模式,大力发展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社区医院的现状来说,因诊疗水平有限、管理制度不规范、医务人员搭配不合理、发展平台低、待遇不高等问题,民众对社区医院的就诊意愿并不高,不能较好地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本课题调查结果得知,经过培训的学生对社区医院的择业意愿虽然有所提升,但总体上来说择业率并不高。作为我国未来医师摇篮的高等中医院校,应响应国家号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社区医院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增加学生对社区医院的择业意愿,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使其更能适应时展要求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莫春梅 荣震 史伟 唐梅文 钟建 张力 陈新日 郑伟平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