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闽南文化及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闽南文化及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闽南文化及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研究

[摘要]闽南文化是海峡两岸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闽南文化精神内涵中崇儒重乡的处世哲学、爱拼敢赢的精神特质、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和本业专精的择业取向对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弘扬和发展闽南文化精神,应从以学生为本、政府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社会通力合作等路径展现闽台高校学生职业能力建构的新模式。

[关键词]闽南文化;精神内涵;闽台高校;职业素养

党的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1]闽南文化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向上向善的思想内涵,对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在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时代价值

(一)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

闽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指闽南人及其后裔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载体、以闽越文化为基础、以中原文化为主体、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共同体。[2]它发源于闽南地区,逐步向台湾等地区扩展,是闽南人为留存自己族群记忆和凝结族群力量而固守的文化场域,凝聚着包括闽台在内闽南文化参与者的智慧和力量。闽南文化具有自身独立的区域特色和存在价值,它的精神内涵包括崇儒重乡的处世哲学、爱拼敢赢的精神特质、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和本业专精的择业取向。

(二)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界定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中表现出来的工作品质,它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通用技能(如交际、管理等)、职业道德、职业观、职业形象和职业礼仪等方面内容。[3]职业教育担负着社会劳动者观念创新和职业素养提升的重任,核心价值在于培育学生良好职业素养。[4]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五缘相融的文化属性,闽台高校教育制度一脉相承。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内涵表现在敬业、勤业、创业和立业四个方面,其主要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担当、职业良心、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

(三)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在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时代价值

1.闽南文化中崇儒重乡的处世哲学有助于培育闽台高校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闽台两地人民宗族意识强烈,对以崇儒为纽带的乡情、亲情和族情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因此爱国爱乡在闽台两地人民心中根植,陈嘉庚、黄奕住、林尔嘉等闽籍实业家为国为乡功勋卓越,王永庆、陆章铨、张子良等台湾企业家心系故里、反哺桑梓、乐善好施的义举为人称道。这些人的事迹彰显了爱国爱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闽台两地根深蒂固。闽南文化中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是闽台高校学生潜在的内在认知,传承和发展这种情怀将有利于推动闽台学生在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造福家乡,助力闽台两地社会经济的发展。2.闽南文化中爱拼敢赢的精神特质有助于培育闽台高校学生的职业态度“爱拼才会赢”是闽台两地家喻户晓的经典格言,也体现闽台两地人民自古具有冒险、拼搏精神。这种进取拼搏精神成就闽商、台商在世界各地上演无数个商业奇迹。闽台高校必须借助“身边”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和“台湾精神”持续激发学生的职业态度。3.闽南文化中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有助于培育闽台高校学生的工作作风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是闽台人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以自强不息作为内心的价值取向使之转化为工作作风,有利闽台高校学生步入职场后从容面对工作的难题和瓶颈,在逆境中不断追求职业理想、建功立业。4.闽南文化中本业专精的择业取向有助于培育闽台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福建林氏家训要求后人“士农工商,皆为正业,随子所能,成事兴家”。[5]该家训说明福建人对子女择业拥有相对自由度,因此后人发挥“所能”才成就了闽台两地璀璨的民间工艺、民俗文化和建筑艺术。这些具有文化底色的艺术形式背后蕴藏着具有工匠精神的乡贤能人,他们聚焦本业,倾注毕生,专精一技,在实现职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闽台高校学生应树立正确择业观,大力培育工匠精神,推动职业取向的多元化和专精化。

二、挖掘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提升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实动力

2015年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精选优秀文化进校园,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几年来,台湾高校加大通识课程教育课程本土化力度,助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提高文化创新能力。近几年,闽台高校教育客观存在应试教育、“重专业轻人文”观念,严重制约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滑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迈向异化,学生职业竞争力大大削弱。从近年来两岸大学生的就业方面来看也较为不理想。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报的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辞职率高达23.45%,许多毕业生是因为不适应或是对自己缺乏自我认知而离职。根据台湾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台湾大学毕业生一年内离职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起薪较低、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环境不适应、离家太远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闽台两地高校毕业生离职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在择业之前对工作岗位的适应力不强,对自我要求不够严格,缺乏正常的职业素养教育。探究两岸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愈发强调提升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闽台高校学生若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着重弘扬和发展闽南文化精神,让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等可贵品质入脑入心,在工作实践中增强工作韧性,切实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三、基于闽南文化精神内涵的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

提高闽台高校学生职业素养需要从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中提取有益因子,通过从学生主体、政府顶层设计、高校创新教学方式、社会通力合作等角度探讨实现路径,不仅弘扬和发展闽南人文精神,也展现了闽台高校学生职业能力建构的新模式。

(一)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闽台高校学生是传承发展闽南文化和提升自我职业素养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对闽南文化认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想学、爱学,学在课堂、学在课外,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真正将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转化为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良方”,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受益者。

(二)政府顶层设计,构建文化育人机制

加强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实践体系和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是确保包含闽南优秀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印发了《福建省高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要求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体悟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与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推进专业教学与文化育人相辅相成。[6]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闽南文化教育的督导和评价机制,强化文化专项经费和创新创业经费保障机制,推动闽南文化进课堂行动,助力地方和高校利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持续将闽南文化的精华融入职业教育进而提升闽台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创新教学模式,树立实践育人意识

作为高校应广拓渠道,着力树立实践育人意识,不断营造具有文化底色的校园环境,引导教师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挖掘专业课程中与闽南文化元素的结合点,不断扩大相关课程开设的覆盖面,充分利用线上课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课外实践活动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积极举办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积极引入具有闽南文化特色和职业素养培育互通互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模拟职场大赛和职场案例分析大赛等项目。

(四)社会通力合作,打造育人文化阵地

首先,加强闽台高校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强调以闽南优秀文化作为共识和纽带,深化两岸青年职业素养培育,协同开创闽台职业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新思路。其次,以实践为导向,发挥校外资源,建立具有闽南文化精神特色的职业发展实践教育基地。例如,厦门古龙食品公司作为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接待高校大学生将充满工匠精神的福建“非遗”项目酱文化技艺展示在学生面前,成为闽南文化精神与职业素养培育相结合的例证。再次,发挥文化载体和交流平台的展示作用,增强闽南文化在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端午赛龙舟是闽台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连续举办十多届的海峡两岸(厦门)龙舟赛不仅传承和发展了闽南传统的民俗文化,更是一种团结拼搏、奋斗不止的闽南文化精神,而这种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职业品质。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43.

[2]林国平,陈辰立.试论闽南文化的特质[C]//世界(澳门)闽南文化交流协会.闽南文化的当代性与世界性论文集.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4:8.

[3]颜秀春,陈宝色.赴台交流学习学生职业素养变化实证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1-6.

[4]李忠山.良好职业素养需从源头抓起[N].中国教育报,2015-12-10(10).

[5]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家训[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4.

[6]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作者:倪清 单位: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