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摘要: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悠久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幼儿园到大学,各级学校看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作为培养未来幼教师资的各学前教育专业院校也日益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将来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前教育;职业素养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是人的活动和文明成果在历史长河里积淀和凝结的结果,广义上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专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文化产品,如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园林文化、服饰文化等。精神文化是超越物质文化需要的产品,如风俗、习惯、艺术、体育、神话、宗教等。制度文化是以物质文化为基础,满足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处理个人之间和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需求的文化,如诚实有爱、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文化,包括中国文学艺术、古代典籍、语言文字、礼仪习俗、人生理想和道德价值等要素在内的文化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这些阐述,阐明了在新时期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作为普通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扩大知识,增强记忆力,还有助于提高道德修养,培养爱国情操,而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担负着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即能提升学生素质,又能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做准备。

(一)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扩展视野

由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普遍显得不足,学生对西方文化,如西方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缺少起码的认识。有的学生对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狂欢节如数家珍,但对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一知半解;有的热衷于麦当劳、肯德基、牛排等,对传统小吃如水饺、汤圆、粽子等毫无兴趣。很多学生打扮时尚、新潮,对中国经典诗词、音乐却一问三不知。许多家长都在引导幼儿朗诵《三字经》《弟子规》,感受古代诗词、书画、音乐的魅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必将影响将来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入职前,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如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去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那怎么满足新时代家长对老师的要求?

(二)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素养

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大批杰出的文化大师,也积累了数不胜数的文化艺术作品,认识先贤,了解民族文化优秀内容,不仅能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提高自身道德修养。2014年教育部推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也都出台了许多引导性文件,各级教育机构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为更好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初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从更高的国家文化战略地位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角度去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在各级教育机构,特别是中小学迅猛发展。幼儿园也增加了国学礼仪等活动,作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幼儿师范学校自然也应将传统文化落实到人才培养中,引导学前教育学生主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素养。

(三)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幼儿期是幼儿形成对这个世界初步感知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的“底色教育”,“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很多成名成家的伟人总结一生的教育过程时都谈到:幼儿园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在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师无疑担负着最为重要的责任。作为未来幼儿园的师资,在校期间学习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2012年2月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师德为先”,指出:幼儿园教师应“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这些精神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完全一致的。而要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自己就应该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且应该具备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应注意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素养。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调整课程结构,将优秀传统文化列入人才培养体系

五千年悠久的文明让我们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满自信,深刻指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四川某幼专学校在校内打造了孔子广场,树立了孔子访苌弘的塑像,学校坚持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国学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开设了《国学经典》《棋艺》《古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学校坚持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以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为宗旨,将传统文化育人模式与传统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走出一条颇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育人之路。

(二)合理增删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传统文化进教材和进头脑,传承国学精粹,坚持立德树人,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致力于学前教育大专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提升,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培育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能够在知书的同时更好地达理,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入人文精神力量。古诗词“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现在《学前心理学》课堂上,儿童“好奇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幼儿园教师口语》学科中加大传统经典故事和红色经典故事比例,丰富学生对幼儿文学作品认识,老师们利用课前的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课前自主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古典名言警句、—个成语典故、古代名人故事、诗词歌赋等。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教学中,挖掘多元文化内容,将中国民间工艺和艺术、节日文化、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化等内容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在音乐、舞蹈学科教学中,教师们应加强教材教法研究,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为学生提供民族音乐、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丰富学生见识,激发他们对民族艺术瑰宝的热爱之情。美术中的书法、国画、剪纸、泥塑,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棋艺、民间体育活动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都是很好的教育内容。教师们只要用心钻研教材,合理选择或增删教材内容,就能在教学中实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三)创设国学育人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校园环境的规划要合理、协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荣誉室、教室、走廊、黑板报、壁报、雕塑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门彰显“六艺”,孔子广场、校园主要道路,教学楼、生活区域的名称、建造风格浸润着浓浓的传统文化,走廊、壁画、宣传栏......处处体现教育者的用心,学校还创设了“国学室”“陶艺室”“书画室”“绘本馆”等,为传承民族文化搭建了良好平台,距学校不远的孔子公园里,杏林讲学、二十四孝、孔子塑像等默默向人们传递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样的育人环境里,必将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有助于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提高幼师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将传统文化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呈现出来,能加深印象,吸引更多人关注,加强教育作用。讲座、征文,经典诗词诵读,红色故事讲读等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传统,不同部门、不同时间开展了丰富有趣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的活动。如“五四诗与歌”“国庆歌咏比赛”等全校性竞赛活动;教学名师开展国学讲堂活动,每学期举办一至两次讲座。通过讲座,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增长了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交流、查阅文献等方式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风情习俗和节庆;各社团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探访家乡的历史名人遗迹;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特点等,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

(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传统文化本身就源自生活,许多优秀文化,如尊老爱幼传统美德,衣食住行、作息起居、待人接物等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和运用,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文化的价值,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一日三餐,可以了解餐桌礼仪。传统节日,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其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认真去过祖国传统节日,而不是盲目的追赶国外的节日,须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些古代的节日风俗穿越古今,流传至今,通过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知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吸取其中的营养,提升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时髦的,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应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着眼于学生的个人修养,通过多种路径,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努力做到“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亦能对幼儿进行适宜的传统文化教育,让经典在我们的时空里永远流传。让自己真正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钱进.中国传统道德精神[J].齐鲁学刊,1994(2).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刘占兰.学习领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幼儿教育,2012(7).

[4]王咏梅.探索运用民间传统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J].新教育时代,2016(7).

[5]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6]马新,杨朝明,刘德增,等.中国传统文化要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黄琼慧 单位: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