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行政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行政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行政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摘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是保证高校稳定发展的三大要素,其中教学和科研是主体,行政服务是核心。由此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并更好的完成行政服务工作,将成为每一个高校行政人员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行政人员具备符合专业化标准的职业素养,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推进学校有序、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以行政人员专业化为视角,从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敬业精神、扎实的行政能力、与时俱进的信息素养四个方面对高校行政人员应具备职业素养进行探析。

关键词行政人员专业化职业素养

1基本内涵

1.1专业化

专业化包含两个维度:地位的改善与实践的改进。[1]前者是指一个普通职业群体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侧重于过程涵义;后者是指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何种情况和水平,侧重于性质涵义;本文在使用专业化这一概念时侧重于第一种含义。[2]

1.2高校行政人员专业化

高校行政人员专业化主要指以高校行政工作为基础,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以及长期的工作实践,熟练掌握与本职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逐步提高自身基本的职业素养,将一个普通的高校工作人员变成符合高校行政管理需要的适用型人才的专业发展过程。它既不能盲目的追求知识化,也不能盲目的追求文凭化,其关键在于高校行政人员“服务行为”的专业化。

1.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品质,[3]是职业的内在条件,是人类在从事任何社会活动时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包含的内涵比较丰富,根据行业、领域的不同,各个岗位间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都应是所有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2在专业化视域下审视塑造高效行政人员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2.1优化高校行政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

教育部等五部门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4]由此引发了对于如何优化高校行政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完善行政人员配置的核心价值在于优化行政队伍建设,其具体表现为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高校行政人员来源复杂,专业分布较多,年龄及职称结构不合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高校行政人员职业素养关系到学校行政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是学校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石。高校应加强行政队伍建设,着眼于行政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职业素养的提升,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于不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的人员,采取优胜略汰、岗位分流的策略。通过合理、科学的人员调配,做到人尽其才,工作效能最优化。从而改变以往人员冗杂、效率低下的现象。为行政人员营造一个适合个人职业素养提升的职业环境,建立与新时期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行政服务队伍,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2高校行政人员提升自身发展意愿的内在需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断更新高校行政服务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行政工作,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高校对于有意愿提升自身发展的校内行政人员而言具备潜在的学习环境优势。一部分行政人员希望在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自学、进修等学习形式,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立场。另一方面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了解与本职岗位息息相关的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竞争力。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认知体系,进一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行政管理意识,并将学习成果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做到意识创新、行为创新,从而能够更专业地胜任本职岗位,实现职业价值。

3符合专业化标准的高校行政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3.1坚定的政治立场

坚定的政治立场是高校行政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确保完成各项行政工作的根本保障。作为高校行政人员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思想及纲领性文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高等教育除了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高校行政人员作为高校中不可或缺的群体,应保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应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策修养,将坚定地政治作风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工作中,时刻铭记作为高校行政人员所肩负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助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2崇高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传承的美德,如今敬业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每个从业人员应该循序的职业规范。敬业精神是人们对于职业的热爱而表现出的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工作态度。树立和践行敬业精神,要求高校行政人员深化认识,对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价值与意义具有认同感,热爱自己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岗位、尊重自己对工作付出的努力,并将敬业精神付诸于实际工作,做到兢兢业业、敬业乐群、无私奉献,拒绝畏难情绪、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行为。敬业的本质是一种奉献,是一种全身心投入而忘我的境界。具体的说奉献精神是在工作中,树立主人翁的责任观、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敬业精神不是口号,是基于热爱基础上对本职岗位表现出“尽己所能、无私忘我”的境界。高校行政人员更应将敬业精神升华为一种信仰,将其作为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的内在动力,树立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敢为孺子牛”的服务意识,做到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成为一个勤于干事、勇于干事、善于干事、对国家教育事业恪尽职守的敬业者。

3.3扎实的行政能力

高校行政人员是衔接全校教职工与学生的纽带,是国家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解释着、落实者、执行者,其行政管理水平势必影响高校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高校行政人员应具备扎实的行政能力,从而在处理繁琐、复杂、程序性较强的工作时能够得心应手。严谨、务实、高效是对高校行政人员最基本的行政要求。行政人员应立足本职岗位,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工作制度、操作流程。为保证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高校行政人员应具备缜密的思考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应用能力、语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行政人员要想胜任本职工作,应充分认识到扎实的行政能力对有效开展各项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自身业务能力提升的意识,对传统的行政理念进行客观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在日常工作积累经验,并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优化自身水平,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成为一个行家里手。

3.4与时俱进的信息素养

目前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定义具有不同的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教授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5]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6]钟志贤教授认为: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建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7]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高校行政人员的信息素养应体现为具有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信息储备;能够客观分析、归纳、提炼、使用信息,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表达信息的能力。高校行政人员对于信息素养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解与认识,牢固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信息素养,在开展行政工作的过程中,对各类信息具有敏感的认知,能够创造性的使用,客观的表达。新时期高校行政人员如果单凭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待新的工作,无疑将难以继续胜任岗位要求。高校行政人员应坚持与时俱进,在工作之余可以通过参加各类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培训、观看网络课程以及阅读书籍的方式,建构科学的认知体系,扩宽自己的认知渠道,实时更新个人的信息储备,并将其转化为推动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2]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3]付杰.运动队管理中人际内耗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8.25(4):63-67.

[4]《技术与教育》编辑部.国务院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职业教育重要文件摘编[J].技术与教育,2017.31(2):46-63.

[5]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李雯雯 单位:渤海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