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摘要:辅导员专业能力职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研究,既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辅导员;能力;因素;对策

党的明确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赋予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新内涵,提出了辅导员应当具备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能力。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需要具备什么样能力与素养,掌握“怎样培养人”的方法,才能胜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个目标,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辅导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现状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根据教育部2017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内容,辅导员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处理、研究创新能力。调查发现,目前辅导员职业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本职工作需求,同时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较为满意,但是由于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程度高、流动性大,职业化、专家化发展需求等要求的提升,或多或少地存在能力不足或缺陷。

二、影响辅导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发展的因素

(一)职业认同感低是制约辅导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

调查表明,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感低,职称及职务整体处于偏低状态,收入与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相比偏低。(1)职业定位不准。辅导员工作职责与教育部的期望不一致。高校在招聘时没有对专业背景提出具体要求,这与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发展要求不一致。(2)入职动机与身份认同形成悖论。许多辅导员在入职的动机上,是迫于就业压力,没找到其他更加理想的工作,也没能竞聘专职教师或其他岗位。这样的心态也这就很难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自豪感。(3)社会比较造成心理落差大。与其他机关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对比,辅导员整日忙于学生事务,无法集中精力搞科研,且受专业背景的限制,难以写出高质量文章,致使晋升和职称评定不占优势。同时学校的管理体制造成辅导员身份尴尬,既要受学院和学生处(学工部)的双重领导,还要服从学校各职能部门安排,干部身份显得微不足道,辅导员很难得到尊重。普遍感觉行政地位低于行政人员,工资水平低于教学人员,付出和劳动报酬不成正比。

(二)职业能力需求面广是造成全面发展较为困难的另一因素

(1)选聘标准与职业能力匹配度不够。辅导员在选聘时只注重学历水平与政治素质,重学历轻专业,忽视了专业背景对辅导员工作的长期影响,致使部分辅导员仅以岗位为跳板而非真正地热爱辅导员工作。(2)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化、专业化。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广泛,能力需求是多方面的,入职前进行了短暂的岗前培训,工作中参加的一些零散的专项培训,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培训的效果并不明显。(3)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不足也导致职业能力提升较慢。调查发现,辅导员发表的论文质量一般,高水平论文不多,主持省市级课题的凤毛麟角,主要由于辅导员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其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很少有时间专注于科学研究。

三、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的对策

(一)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机制

第一,要完善辅导员配备,按教育部要求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第二,在选聘条件上要对专业背景提出要求,与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及职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相一致。第三,制定辅导员晋升机制,明确辅导员职务和职级晋升的具体实施办法,提升辅导员的身份认同度。第四,保持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对辅导员转岗提出具体要求。第五,提高辅导员的经济待遇,在工资、奖金、福利等方面做出调整,适当增加辅导员的岗位津贴,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健康成长。

(二)辅导员系统化专业能力培训

(1)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训。组织辅导员参加共青团的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或由本校内的思政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当地政府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所在区域内高校辅导员的岗前、日常和职业培训。

(2)专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组织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创业指导师培训,提升就业指导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必备的技能,要求辅导员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解除困扰,组织辅导员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

(3)辅导员要加强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准。日常工作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关心时事政治,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加强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向先进典型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示范作用。其次,辅导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事务处理能力。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学风建设、党团和班级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等,辅导员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高事务处理能力。①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包括沟通能力、策划能力、设计能力、技术能力、实施能力,是学生事务处理中重要的能力。沟通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及其工作被学生所认可和接收的程度,进而影响到工作的成效。辅导员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第一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第二要尊重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往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第三要善于学习沟通技巧,如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技巧等。策划能力指的是根据活动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进行谋划、设计与确定最佳活动的方案的能力。设计能力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如组织学生举办一次体育竞赛活动,如何选择竞赛项目,如何设定竞赛规则,平时要多学习,多总结。技术能力是对某项活动,尤其是对涉及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特定活动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涉及的是专业知识和专门领域的分析能力。实施能力:所有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在行动人,实施能力也就决定了工作能否落实的关键,再好的策划和设计最后得不到实施也只能是水中月。②自控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自控表现在政治上成熟,纪律上的严明,情绪上的冷静,态度上的乐观,精神上的坚强。辅导员工作会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也会面对一些诱惑,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严守政治纪律,服从党的领导,遵守法律法规,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③决策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事务处理中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坚决、果断、干练、冷静的处事风格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也有利于辅导员树立威信,增强教育工作的说服力。要求辅导员在平时要经常参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干预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在事情发生时不惊慌失措,有计划、按步骤的进行果断处置。④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辅导员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要求辅导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在日常事务处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归纳,找出一套行之有效地工作方法,与现有成果进行比较研究,探究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供他人借鉴。

(4)辅导员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辅导员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教育创新、管理创新、科研创新。教育创新要求辅导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完善思维模式,不断增强政策洞察力和敏锐力,创新教育方式,让思政教育内化于心,真正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引领者。管理创新要求辅导员能够从日常事务处理中,不断尝试和寻找学生工作的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和传播手段,运用青年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通过个性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让思政课教学立体鲜活、可感可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5)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辅导员要建设好自己的主阵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作为“三育人”的主力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人之一,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班集体、团支部、社团、党支部等主要载体,利用好学生宿舍、活动场所等主阵地,利用好班会、团支部双学活动、最佳党日活动等主渠道,利用好官微、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开展好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精心打造形势政策课,与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想改革紧密结合,营造学生真心喜爱的、终身受益的思政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孝锋,宋彦民.协同管理视阈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探[J].社科纵横,2013(1):154-157.

[2]胡家俊.“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灵魂和使命[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9):21-22.

[3]陈燕妮.课程思政视角下提升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路径摭探[J].成才之路,2019(12):4-5.

[4]郑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归因与提升策略—基于奥尔德弗“ERG理论”的调查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12):172-176.

[5]王轩,李翠彬,齐巧玲.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状况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0):188-189,194.

[6]储兆晶,王冰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9-104.

[7]刘金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0(8):18-21.

[8]李艳,程永生.山西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与大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期待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140-141.

[9]艾琳,王晞.论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的培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07-108,113.

作者:时树奎 单位: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