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使命。在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视频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提出,要聚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好“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战斗队,打好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报告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是新时代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重、全面发展,加强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产业发展升级和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质升级攻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职业素养概念的界定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四大要素,它是一个个体立足工作岗位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因素。[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提出著名的素质冰山理论,其中,“水面以上部分”代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这是外在部分,可以通过后续的培训得到发展和改变,是易于了解和测量的;而“水面以下部分”代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这是人的内在部分,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决定性作用但又难以改变。这座冰山就好比人的职业素养:浮在水面的是知识技能,是显性素养;沉在水下的个人品质、价值观、社会动机等,是隐性素养。只有显性素养与隐性素养融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健全、完整的职业素养体系。[2]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早在1941年,国外就开展了针对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美国的弗莱纳根针对工作绩效和工作行为所需要的素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职业素养问题。到了1969年,美国学者Chickering提出高校教育会影响学生七个方面的发展,即发展能力、情绪管理、通过自主迈向互相依赖、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确立身份、发展目的、发展整合。英国教育部门在1979年的《选择的基础》中,首次介绍了英国学生的职业教育水平和学生职业能力通过什么途径提高的情况;在1982年出版的《基础技能》一书中,介绍了职业能力教育的迁移性和普遍性。英国又相继颁布了一些教育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各所中学落实中学职业教育,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体系。澳大利亚在《职业发展纲要》中对职业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将各类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结合起来渗透到各个学科,使得学校开展的职业发展课程与劳动力市场各类职业工种紧密融合在一起。日本1927年将职业指导融入普通教育阶段,要求各学校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性,在校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培育。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养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日本文部省颁发指导性意见,要求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各项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西方职业教育有四种典型模式,即北美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英国的BTEC(Business&TechnologyEducationCouncil,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这四种模式都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认为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等方面。比较成熟的德国的双元制,由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共同协作完成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行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学徒制度,企业和学生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并举。

三、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职业素养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研究的动态,作者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检索时间为2020年7月10日止,共检索到2009~2019年的有效文献230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7篇,期刊论文222篇;以及2020年上半年发表的论文21篇。从历年文献发表数量来看,2009年至2019年,各年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关于职业素养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综合品质,能在职业过程中体现,这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意识等方面;还有些学者认为,职业素养是指一名员工在职业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

(二)职业素养的现状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学生个人的发展、学校教育、企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关系。罗忠实分析后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诚信,跳槽率高”“劳动观念淡薄,吃苦精神不足”“适应环境慢,团队意识差”“敬业意识不强,纪律观念差”[3]。盖克荣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业基本素养在知识与技能至上的教育传统中难以超越;二是高职教育实践中职业基本素养教育被边缘化及简单化;三是高职毕业生自身职业基本素养存在先天不足。[4]

(三)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杨志刚从院校角度阐述了建立课程体系、构建育人方式、打造师资队伍、营造文化氛围等途径[5];蒋小明从学生角度提出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高职生职业理想,构筑职业环境、全面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推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与社会互动发展等途径[6]。综合学者观点,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途径方面,要综合考虑学校教育、企业环境、学生个人素养等多方面影响因素。

(四)职业素养的评价专家学者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方式采取的是对职业素养指标进行细分,量化分值来定量评价。一般将职业素养分为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等,再细分职业意识为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如此等等。有的学者将职业素养细化为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四个指标,然后再将每个指标细化评价。

四、启示

目前我国学者系统性阐述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的方式、内容和体系等方面的不多,尤其是运用职业素养冰山理论来研究显性和隐性的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的少之又少。因此,在研究职业素养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分析,准确把握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运用职业素养冰山理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显性和隐性职业素养培育框架体系,通过实施修身养性工程、读书益智工程、实践励志工程、社团奠基工程、岗位习技工程等五大工程,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劳动者。

参考文献:

[1]谢彤,夏勇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调研及对策[J].领导科学论坛,2016(23):71-72,77.

[2][5]杨志强,刘润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研究综述[J].内蒙古教育,2017(6):10-11.

[3]罗忠实.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7):93-94.

[4]盖克荣.高职职业基本素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101-102.

[6]蒋小明.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4(32):105-106.

作者:刘弦 单位:邵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