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开设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应培养更多高素养的护理人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方法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力求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发现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目标性不强、人文素养缺失、抗压能力较差等问题。结论主要从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引入医疗卫生企业文化、加强带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职业素养培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我国卫计委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护理作为一个典型的服务类行业,直接关系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及家庭幸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高职院校教学、实训基地的扩建、教师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中,护理人员的数量及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都有待提升,毫无疑问,这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开始稳步发展、优质护理的覆盖面逐渐扩大。现代化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患者护理、健康指导、医患沟通和心理疏导等复杂工作[2]。在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现代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为现代护理事业输出高素质的人才。
1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护士职业素养是从事护理职业者在从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涵养,是护理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3],包括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抗压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
1.1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主要指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等,它在职业素养的概念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护士必须要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思想,强化服务病人的思想意识,依靠专业护理知识和业务技能,让病患享受到关心、治疗、引导等全面护理服务。
1.2人文素养
护士人文素养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及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内在修养,强调语言、人际沟通及伦理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主要包含人文护理、护士职业形象、护士礼仪和人际沟通等方面。病人作为护理的直接对象,具有人的基本属性,因而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遵循病人的内心感受和行为特征规律,融入人文素养关怀,使各项护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病人的身心需要,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在全球范围内,护士教育正逐步由“学院型”教育转向“社会型”教育,也就是说护理教育要在强化护理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1.3抗压能力
抗压能力,一般情况下是指心理承受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学业成果及毕业以后从事的护理岗位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急症抢救、随时留意病人病情等工作的高风险性,如果处理不妥,将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引发心理压力,特别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导致护理工作压力更大。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抗压能力,而抗压能力的培养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难题。
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护理专业的办学成效、深入分析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2019年11月至12月,笔者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因护士的职业素养与学生选择该专业时候的初衷及对职业素养这一概念的认识、对实习环境和带教老师满意度、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岗位适应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及职业兴趣等因素息息相关,且与学校思政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有关,便从这些内容入手,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2.1研究对象和方法
2018级(大二)护理专业的学生100名,2017级(大三,即实习阶段)护理专业的学生100名。(1)针对2018级(大二)护理专业学生设计问卷并通过问卷星APP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含在校生对职业素养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学校职业素养培养方式的一些看法。(2)针对2017级(大三,即实习阶段)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星APP进行调查,重点让学生对实习过程中的各种经历(如带教老师、实习表现和实习环境等)进行满意度评价,问卷内容含医院或者带教老师给予的学习机会、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在科室的工作氛围、人际沟通等方面。评价等级分四档: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3)走访实习生所在的医院,与部分带教老师和实习生进行访谈,记录相关谈话记录;听取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及培养建议,用于对策研究。
2.2调查结果分析
2.2.12018级(大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学生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护理专业时,选择“以就业为目的”的比例最大,占47%;有35%的学生表示当初是父母替其选的专业;真正热爱护理专业的学生仅占18%,即认为护理是一个很令人骄傲的职业的学生较少。当问及是否了解护士职业素养的概念及其具体表现时,有71%的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概念缺乏了解。当问及职业素养课程设置时,有62%的学生表示不明白学校开设的思政、礼仪等课程的现实意义,有82%的学生认为大一第一学期就应开设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当问及职业素养培养问题及提升效果时,86%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思政课、就业指导课不满意,认为授课方式过于单一的学生占59%,教材脱离岗位要求的占41%;66%的学生表示学习过《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的大部分内容,其余学生则表示只了解一点。原因调查结果主要是合班班级人数众多,很多思政老师照本宣科、授课方式不生动导致课程枯燥。在问卷补充问题“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调查中,有学生表示从单一的思政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中获得职业素养的培养绝非易事,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多途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有75%的学生希望可以通过实训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2.2.22017级(大三)实习生调查结果分析这批学生在校已学完所有课程,进医院、社区卫生院实习近4个月,90%以上实习生已熟悉《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显然,实习阶段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起了关键性作用。大多数实习生建议学校开设与职业素养培养相关的专业课程,因为职业素养与现有的工作岗位息息相关;有70%以上的实习生认为在学校接受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有效地和工作岗位对接;有80%以上的实习生觉得工作压力大。在针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实习生只占了9%,满意的实习生占了20%,一般满意的实习生占了50%,另外有21%的实习生很不满意。问卷调查中提及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岗位适应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抗压能力及职业兴趣等。在认为最欠缺的职业素养中,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抗压能力、岗位适应力和职业兴趣,如表1所示。
2.2.3师生访谈结果分析2.2.3.1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1)实习生专业思想较不稳定。很多学生自我意识过强,没有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相关工作条例,时而呈现出较为散漫的态度;在实操过程中依赖性过大、动手能力不强、出错率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随着日益严峻的医疗形势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实习生在岗时会出现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等现象,在实习初期较难适应岗位需要。(2)实习生理论水平不扎实,沟通能力有待提升。实习生在校期间可自由安排的时间较多,上课睡觉、玩手机屡见不鲜。因此,部分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导致理论知识与现场临床实践相脱节。在医患沟通方面,由于缺乏把控患者个性和心理活动的能力,交流用语生硬,难以引起共情,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不信任感,这又严重打击了实习生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3)实习生缺乏法律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一些实习护士因缺乏临床操作经验,时常出现各类医疗安全问题,如因药品校对不仔细而挂错瓶等。实习早期阶段,学生在新环境下相对仔细,出错率并不高;实习中后期阶段,随着独立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加之实习生认为自己已掌握相关操作技能而没有意识到临床经验不足,从心理上放松警惕,就容易出现医疗问题。此外,迫于就业压力,很多学生要准备就业笔试和面试,在这一阶段难以集中精力认真开展实习工作,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同时,部分实习生高估自身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脱离带教老师的临床指导后,凭主观意愿对患者实施护理相关工作,这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2.2.3.2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1)实习生对学习机会不满意。原因大致如下:首先,带教老师除了承担临床带教任务,还承担着原本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认真指导学生,反而倾向于把实习生当成临时劳动力。其次,实习生虽然不是医院的正式员工,但代表着医护人员的形象,一旦操作不当,不仅影响医院的声誉,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身心痛苦,所以带教老师一般都会让实习生去做风险较小的琐碎工作,导致实习生没有足够的机会下临床。最后,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虽然大部分实习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较和谐,但患者仍对实习生的护理水平不信任,不大愿意接受实习生的护理,因而学生也失去了一些临床学习的机会。(2)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生动。带教老师的学历、职称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不到一致、有效的教学指导和监督。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素质普遍满意,但认为带教老师缺乏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带教计划,教学手段不够灵活多样,使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切实的培养。(3)与带教老师商讨患者病情并共同制定护理计划的机会不多。主要原因是很多带教老师认为实习生非医院的正式工作人员,所以没有让学生参与医院布置的各项任务或共同制定对患者的护理计划。虽然临床带教工作大多由职称为护师及以上、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务人员承担,但是带教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到因材施教,也缺乏对实习生实操、沟通能力的培养。
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专业目标性不强随着医疗、养老机构大规模扩建,护士数量紧缺,护理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就业。参加工作应聘的学生只要通过较为简单的笔试、面试和体检,基本上会被各地医院录用。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大学毕业以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会建议并引导孩子填报护理专业;部分学生选择该专业源于就业容易,收入可观,入编机会大。但仍有56%的学生表示对护士这个职业不感兴趣。3.1.2人文素养较为缺失人文素养表现为丰富的人文知识、正确的三观、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生活态度等。在现代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如早自声喧哗、把早饭带进教室;上课经常迟到、玩手机甚至睡觉;衣冠不整,见到老师也懒得打招呼;部分学生寝室脏乱无序,尽管学生管理部门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强调寝室卫生和评优评奖,但少数学生还是置之不理等。
3.1.3抗压能力较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抗压能力是实习生最欠缺的一项职业素养。笔者随机选取的5名访谈者,他们认为抗压能力差和自己所处的紧张高压的实习环境密不可分。一名实习生提到,患者在青霉素注射前皮试正常,挂瓶中途却出现了青霉素过敏症状,若没有及时注射地塞米松,将威胁到患者生命。此类突发事件会让缺乏临床经验的实习生束手无策,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同时,紧张的医患关系也会让实习生对护士这个职业望而却步[4]。如部分患者或家属一碰到问题就找麻烦,严重影响了护士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一名实习生表示,自己不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以后或许不会从事护士这一职业。
3.2职业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职业道德教育不够深入在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护理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如建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持续推进基于多层次优质资源建设的“互联网+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学生看来,为了迎合就业岗位的知识需求,专业课程是重中之重,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也较为重要,而对思政课程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知识较为排斥。思政课程设置旨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意识,与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培养密切相关。然而,现实中护理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学已与当前的岗位要求严重脱节,思政老师反映,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致使教学困难,这些现象间接地反映出学生是非界限模糊、自律意识弱化、道德观念淡薄等。
3.2.2人文素养培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我国早在2008年就正式下发了《护士条例》,条例中明确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俨然成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护理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素养教学内容陈旧落后及护理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脱节等问题。常有学生不尊敬老师、不注意礼仪等现象,除去学生自身的原因,与学校缺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也有关。
3.2.3职业规划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通过调查发现,有70%以上的学生提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健全、课时数偏少,承担教学任务的部分老师,不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能力,对职业规划教育缺乏应有的关注与重视。目前的职业规划课程偏重于大学生求职时所需的应试技巧培训,没有从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开展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严重缺乏实用性。因此,学校有必要开设更专业、更具体、更细致的职业规划课程,并根据学生各个学习阶段进行特定的跟踪指导教学。
3.2.4医疗卫生企业文化渗透不足医疗卫生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指理念文化、物质文化及行为文化等多方面建设,含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业务水平要求、规章制度设定、医疗设备采购标准、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等。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每个医疗卫生机构新的价值,因而对医疗工作者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职业素养、医疗技术及整体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学校不够重视医疗卫生企业文化进校园,虽会不定时地邀请医院的专家或老师开展讲座,但针对性不强,宣传力度不大,投入的时间不足以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充分领悟医疗行业中的职业标准,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医疗卫生企业文化的内涵,在认知上容易与未来的就业岗位脱节。
3.2.5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欠缺护理的岗位性质决定其业务繁忙,工作节奏快,部分带教老师无暇顾及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上碰到的技巧性且复杂的工作大多亲自完成。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为了降低医护风险,实习生往往无缘参与其中而失去临床学习的机会,使得他们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成长。此外,一些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陈旧,不能因材施教,忽视对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提升,未能与时俱进、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指导,导致实习生产生部分消极情绪[5]。
4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
4.1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能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现实岗位的强大动力,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占了首要位置。因此,教师要从教学上下功夫,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的教学课堂[6]。例如,搜集抗疫期间大量逆行校友的先进事迹作为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建立情景教育环境,将现实世界情景下的先进人物事件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自发地去实践探索,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课程组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引申至职业态度、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班主任、辅导员应通过日常小事或沟通、谈心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他们承担责任的勇气。
4.2发挥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加强人文素养培养
人文素养是在具备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是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验,可以启迪智慧、激扬斗志、规范行为、调和人际关系等[7],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将人文素养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以达到培养全方位发展型人才的目的,这完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并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护理岗位对人文素养有着诸多要求,如健康的心理状态、得体的礼仪举止、良好的沟通能力、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等[8]。学校应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加对教师人文素养再教育的投入,建立高水平的护理人文教育师资队伍,为实现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4.3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开展职业规划和指导
职业观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择业者选择自身职业的指导思想。教育者要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以社会需求、人民需求和单位需要为先。就思想层面而言,护理专业的学生要切实意识到未来职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将护士这一职业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进步贡献一份力量[9];从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出发,学生应了解自身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借助周边丰富的资源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等。因此,开展系统、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特色研发对应的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设计有效完整的课程内容来进行小班化教学。课程应覆盖职业意识养成、职业素养、面试技巧、自我认知管理和职业理论实务知识等,要让学生在熟悉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指引和规划个人学业、职业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个人的长远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4注重实践实习环节,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的职业情操
学校应立足于医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精准把握职业教育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以社会和行业为主导转变办学模式,保持与企业行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行业选聘人才的需求和变化,科学地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双高”型学生,并以此作为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要沿用“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把护理行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结合在一起,指引学生养成社会职业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素养;把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定时聘请医务人员宣传医院文化,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职称评审、继续教育等情况,结合真实案例指导学生应对挫折和抗击压力的方法,强调职业素养对护理职业的重要性;通过安排学生下临床见习、实地调研等途径,使学生提前直观感受医疗机构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和完善自身职业素养,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以期拥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4.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高素质的带教老师团队
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阶段是将专业知识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及以后的职业生涯。因此,各医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的高素质带教老师团队。首先,带教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以身作则,帮助实习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其次,要不断充实带教老师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实习生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进行工作方法的创新,还可以在临床实操过程中进行规范化指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要培养带教老师灵活多样的带教手段,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基础知识、沟通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来调整教学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带教计划,因材施教[10]。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日益关注自身健康,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护理岗位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加快在校生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合理引入现代医疗卫生企业文化、加强高素养的带教老师队伍建设等,以进一步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5.
[2]王玉,赵雁,唐菲.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进展与思考[J].医学信息,2014(15):33-34.
[3]杨宏.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4]冯文艳.从护理职业压力源的研究中探索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J].心理月刊,2019,14(9):6-7.
[5]王文欢.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42-243.
[6]黄芳.如何将护生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20-221.
[7]张翠娣.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
[8]梁红梅,唐省三,石军.《护理人文素养》课程现状及优化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1):15-17.
[9]许亚琼,徐国庆.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19(19):52-54.
[10]蔡雅双.护理实习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11):1.
作者:楼甜甜 梅国武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