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校友案例教学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校友案例教学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校友案例教学实践

摘要: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职场生活,提升就业能力。在教学中引入接近学生现实生活、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校友案例,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开展。本文基于案例教学法与职业素养课程结合的优势,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校友案例教学在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校友案例;职业素养;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专业教学目的和相关教学内容,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并通过运用这些案例将学生带入到案例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通过案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大学生职业素养课是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必修课,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意识,进而主动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1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概况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水平、评估水平,促进学生结合个人发展意愿利用大学资源提升个人职业素养,进而使其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课题组所在高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所有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中包含生涯规划与职业素养提升两个教学模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采用焦点讨论法设计讨论题目,运用教练技术中的平衡轮技术指导学生制定提升职业素养的行动计划,促使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到奋斗的方向,实现全面健康发展[1]。

2校友案例在高校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2.1精选校友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是通过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主动思考,因此,案例一定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关。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贴合于其专业的不同案例,因材施教才能将案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课题组在课堂教学中从就业、创业、参军、出国、升学、专业竞赛等方面入手,选取5个本校校友案例,主题分别为“直面职场”“创业先锋”“当兵的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竞赛达人”,并通过与校友交流,深度挖掘其个人经历中的闪光事件,按照案例撰写基本要求和课堂设计需要,指导当事人完成的文字材料,总文字量超过35000字。

2.2课堂教学组织过程

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典型案例的研讨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学生阅读材料的感性认识到讨论环节的理性认识,再到行动规划,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的形成过程、意识到自身需要提升,并主动制定职业发展计划。

2.1.1案例研讨阶段将学生分成6个大组,每一个大组再分成3~4人小组。每大组同学精读一个案例故事,并依据需要讨论的问题阅读案例材料。阅读及思考过后,小组内每名同学按照讨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再由小组派出1名代表在大组内进行交流研讨,其他成员观摩;然后,每个大组推选代表,在全班范围内总结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台下学生的问题;最后,教师点评、答疑,点评中注重综合案例中校友体现的职业素养和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所运用并得以培养和提升的职业素养。

2.2.2职业素养提升计划的设计阶段职业素养提升要靠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磨练。当一个人确认自己需要提升某方面职业素养时,仅仅是一个开始。职业素养提升一定是以行动改变为基础的,所以基于校友案例研讨的成果,借助教练技术手段,向学生讲授职业素养提升计划的工具即“能力素养平衡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照个人职业目标找到个人职业素养提升目标,并结合自身当下的情况,进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练习使用“能力素养平衡轮”并布置课后作业,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3教学效果反馈

2.3.1学生课堂满意度调查为了更好地检验校友案例在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中的教学效果,课题组采取了课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总体满意度较高,按1~10分计算,超过8分的占总学生数的93.99%,10分满意的占学生总数的62.63%。

2.3.2学生对案例喜爱的倾向性在对学生进行最喜欢的案例的调查中显示,占比从15.27%~32.28%不等,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职业选择的多元化倾向。教学效果调查在调查学生“课堂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学生的回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阅读案例了解了更多优秀校友的成长经历、成功的经验、努力的过程,明确了职业素养提升路径;二是通过了解优秀校友案例找到并感知了榜样的力量;三是从案例中觉察到了规划的重要意义,对未来充满信心,愿意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对自己的人生更加负责;四是在完成团队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反馈,课程效果整体符合课程设计的预期,基本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见,把校友案例融入到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中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2.3.3教学效果延伸在课后调查“学习了本次课程后下一步有何打算”时,绝大多数同学提及“努力学习、对未来进行规划、设定发展目标”等等,还有一些学生提到了多参加实践活动、珍惜时间。这充分体现了教学效果的延展性,教学过程能够对学生课后的正向行为有所促动,并且集中聚焦在校园生活和未来成长等方面,也证实了教学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3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素养课堂中运用的策略

3.1适当缩小课堂规模

在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还是采用大班授课,讨论很难有效展开,课堂教学实践难以分配均匀,降低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效性[2]。因此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拆分成50人左右的小班授课,既可方便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讨论,也更加方便教师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和课堂参与情况,课堂教学效果将更加显著。

3.2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尤其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讲述、播放影像案例或者图片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行为与表情的变化,走到学生中间去,多用眼光与学生接触,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随时调整教学案例,用积极的双向交流来促进学生对教学案例的理解[3]。

3.3课后及时评价

课后学习评价对课堂效果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课后评价机制,实现及时的学习反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一方面在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应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作出及时的反馈,促使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向课程教学组做出反馈评价,由课程小组定期集体讨论,适时提供可取的教学建议,群策群力,以确保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4]。

3.4不断丰富教学案例的内容和形式

调查显示,学生对校友案例的需求极为强烈,尤其本专业的校友案例。他们渴望学习优秀校友身上的品质,学习成功经验,同时也希望避免走弯路。开展案例教学,要积累足够多的案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就业形式、就业方向的学生需求。在案例形式上,可以采用视频、访谈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3.5发挥案例整理过程的教育功能

一方面,校内有关教师在收集整理案例素材时,有专业的视角,能针对教学目标撰写教学案例范本,整理出来的案例比较完整可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发动在校学生挖掘优秀校友或在校生案例,并进行材料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告诉学生搜集整理或拜访校友等注意事项,锻炼他们的信息搜集、礼仪形象、沟通表达、总结归纳等职业素养。

4小结

实践证明,校友案例在高校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中优势突出,教学效果显著。因此,不断挖掘优秀校友案例,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模块的教学中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课程质量的整体提升,进而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申秀秀.教练技术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5.

[2]陈纯华.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7):130-131.

[3]刘岿.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创业基础课中的运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4):103-104.

[4]潘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5):67-68.

作者:孙巍巍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