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高职院校学生在身份上与从业者不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只能算是“准职业人”。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内涵也有自身的特殊性。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部分理论研究的成果,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高职院校学生为满足职场对个体职业素养的要求,通过学校培养和自我学习提高内化而成的素养。职场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获得既要通过自我学习提高,更要依靠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特征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导向是就业,是面向职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更是一种跨界教育,它“跨越了企业与学校,跨越了工作与学习,亦即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的疆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学生应具有很明显的技能型、综合性、发展性的特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既要考虑学生技能培养,又要考虑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高职院校应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平台,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一)教学管理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多样化,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通过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普通高职生,三是“3+2”“2+3”招收的中专、职中生。通过第一种方式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一般是在最后的录取批次中进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文化成绩普遍偏低;通过第二、三种方式招收的学生一般具备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但文化底子薄弱。生源的多样化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形成了成分复杂、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给以后的教学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学生管理的需要
高职学院的很多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表现得很消极。受社会偏见的影响,高职学院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就读的学校。学生入学后学习散漫、生活态度消极,甚至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
(三)学生就业及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其他层次的大专或全日制本科生来说,动手能力比较强,更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一般不用企业继续培训就可以“为我所用”。因此,他们的就业相对来说有很大优势。但是,根据多年反馈的信息来看,高职生在转变成职业人后,多因其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而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从全新的视角认识职教
1.重新认识全球化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挑战
应当看到,时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参与世界的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成为全球化的企业。全球化企业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市场全球定位、产品全球营销、技术标准全球通用、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参与的是全球竞争和国际产业链的全球分工、员工面向全球流动或全球招聘、企业文化越来越带有跨文化性质。
2.重新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
1987年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1989年通过的《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公约》,都强调职业技术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又是技术教素质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渗透,但两者仍有差别。高职院校不仅应成为高技能人才的人才源,也应成为应用技术的技术源,更应成为技术信息源。
3.重新认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劳动密集型到技能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密集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不应是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教育的代名词,如果把教育比喻成一把金钥匙,那么职业教育就应该是一把万能的金钥匙。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1.重视入学教育
近年,高职院校虽然在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仍在沿袭过去中专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异常重视,而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则比较薄弱。这种模式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虽然技能水平较高,但其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修养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从很多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招聘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注重其实际操作技能,还很关注其潜在的、隐性的职业素养。这也提醒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也要重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只有做到“做人做事两不误”,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人才市场满意的人才。而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抓好进口是关键。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初期,是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因此,从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把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入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使其从踏入校园开始就有意识地克服行业偏见,对自己所选专业产生无比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感。例如:定期开设各种有关职业道德培养的大讲坛,增设职业道德、人生观、职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在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室等建筑的墙壁上设计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的资料栏。又如:开展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从入校开始就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做好对未来职业的憧憬,做好自己初步的职业规划。
2.各科教学全方位渗透
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职业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应鼓励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培养学生整体素养的队伍中来,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专业教师、辅导员、实训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进去,形成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氛围。专业教师要将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向学生强化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是一个合格毕业生的观念。
3.重视实践教学
利用学生实践中和企业的有效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目前能够实现的最好途径。时任国务院总理在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以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强化职业角色教育,应成为各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多下功夫。在跟合作企业联系学生实习实践时,让企业安排技术过硬、表现突出的员工作为学生实践的引路人和师傅。要通过在企业一线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企业对个人职业素养的要求,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作者:彭志军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1行业分类及高职学生就业方向
1.1行业分类
现今中国共有921个行业,其中分二十大类。具体划分为:1)农、林、牧、渔业(共有41个行业);2)采矿业(33个行业);3)制造业(484个行业);4)电力、然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个行业);5)建筑业(11个行业);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7个行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个行业);8)批发和零售业(93个行业);9)住宿和餐饮业(6个行业);10)金融业(16个行业);11)房地产业(4个行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7个行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3个行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7个行业);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9个行业);16)教育(13个行业);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7个行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9个行业);19)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4个行业);20)国际组织(属于1个行业)。
1.2高职学生就业方向
在以上921个行业中,除金融、科学研究、公共管理和国际组织等少数几个行业外,都可以作为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的方向。随着我国市场化的逐步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林、制造业、电力、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重点。这些行业不但对其雇员有专业素质的要求,还有身体素质的要求。这些职业岗位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势可分为:静态坐姿或站姿类、流动变姿类、工厂操作姿态类三种,一般像会计、文秘、电脑编程员等职业,长期伏案、脑力劳动为主,心血管机能减退,经常采用静态坐姿,在体能发展路径上,应多考虑练习手指灵活性,锻炼肩臂肌肉力量;像机械、生产线操作工,劳动强度大,需要全身运动,注重耐力训练。
2体育项目类别
体育授课具有弹性,总体上分为竞技体育教学、健身体育教学、社会实用教学和学科联系教学四种。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有78项,他们是: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篮球,拳击,击剑,足球,手球,柔道,体操,排球,乒乓球,跆拳道,网球,举重,摔跤,冰球,滑冰,滑雪,健美操,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桥牌,武术,健身气功,登山,汽车,毽球,门球,体育舞蹈,拔河,飞镖等,这78项又可以具体分成146个分项。如果加上非比赛项目,运动项目要远远超过146项,因此,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及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完全可以根据学生个人兴趣以及专业和就业方向,针对本校的情况,组织教学。
3体育项目与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
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以人才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性为主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学生日后的职业需求。高职体育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要让他们拥有准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体育课程设置时,考虑不同的职业工作特点,密切联系专业培养目标,开设能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有效提高职业素养的体育课教学新模式。在选项教学时,教育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过程时,要对体育运动的特点有了解,选择具体项目时注意体育内容要对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如营销类学生选择羽毛球等,有利于培养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3]。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及工作中的张弛有度,合理分配。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特点,对于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课程中的运动量合理安排,与学生的学习量和劳动量形成互补。教学中充分体现选择性和针对性,比如对于不常活动到的部位进行幅度较大的练习,对于经常弯曲的部位进行伸展性练习等。在教会学生锻炼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放松,让他们掌握一些肌肉放松操及静力牵拉操等放松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保健气功、按摩等活动,使他们在身心疲倦时能够进行积极的休息,消除疲劳[4]。
4课程设计与实践
4.1理论课教学(2学时)
高职体育理论课,应围绕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为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服务,培养学生的岗位特殊身体素质,在实施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内容:第一,向学生阐明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及学期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让学生感知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意义和对将来就业带来的益处,让学生信服和重视本门课的作用;第二,通过图片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从运动生理、心理学的角度传授运动损伤的预防、运动保护等相关知识和原理,消除蛮干现象,打消逞能、出风头的心里,提高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为下一步教学的进一步实施奠定基础。第三,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分组以及组内分工,要求每组制定学习方案。
4.2户外课堂教学
采用分组教学法,教学内容差别化,对同一个专业班,根据每个同学的情况分组训练,教师分类指导,示范、讲解要领,以学生自我练习为主,突出组长的引领作用[5]。教师检查学生落实的情况,给予纠正。例如:会计电算专业班,分成体育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组。化工、机电设备维修,搬运、开关阀门,多采用速度与力量性训练,通过哑铃、蛙跳等单项练习,完成上肢、下肢等肌肉的锻炼。
4.3课外
每一次户外课堂教学后,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坚持课后训练,反复摸索,对学生课堂内所接收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梳理。比如:充分利用早操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或通过成立体育协会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着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展开锻炼。这样,既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又能够充分体现体育学习的终生性内涵。
5教学效果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施,效果是逐渐显现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教学内容差别化,顺应了学生本身的情趣爱好,激发了学习热情;第二,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某种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去,比如:在羽毛球课的教学中,四名学生羽毛球的基础很差,通过分组教学,先进(组长)引领,看视频,坚持课后训练,提高了自觉性和对羽毛球的兴趣,他们甚至观看专业队揣摩技术动作,在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成绩;第三,组长引领(体育特长生)、带头,使运动持续下去,健身锻炼取代了网络游戏,逐渐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第四,在突出提高职业素养的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在体能素质考核上,结合国家体育健康监测达标测定,达标率从80%提高到91%;第五,参加技能大赛装配环节,得心应手。两年来,化学检验工、精化生产技术等国赛上取得三等奖以上多项。
6结论及建议
1)职业体能训练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重要环节,是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6]。2)提高职业素养的体育教学改革,应当引起一些院校的重视,学校应当引进各类专项教师,通过在岗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研究制定与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相匹配的基于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体能训练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长远着想,全方位的开展职业体能训练。3)建议打破班级界限,开展班混教学,加大选修课的比重。
作者:韩英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